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宫颈
  • 4篇宫颈癌
  • 3篇人乳
  • 3篇人乳头瘤
  • 3篇人乳头瘤病毒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瘤
  • 3篇乳头瘤病毒
  • 3篇瘤病毒
  • 2篇治疗性
  • 2篇治疗性疫苗
  • 2篇子宫
  • 2篇卵巢
  • 2篇内膜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1篇凶险
  • 1篇血脂
  • 1篇抑制剂
  • 1篇异位症

机构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母子医疗...

作者

  • 8篇戴建荣
  • 2篇侯顺玉
  • 1篇王本敬
  • 1篇吴晓
  • 1篇杨永青
  • 1篇王挺
  • 1篇杨田如
  • 1篇刘敏娟
  • 1篇陈大立
  • 1篇奚晓雪
  • 1篇李文静

传媒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卵巢癌患者测定血脂和血浆CA125水平对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测定血脂和血浆CA125水平对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研究。方法:化学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136例卵巢癌患者(其中48例Ⅰ期、52例Ⅱ期和36例Ⅲ~Ⅳ期)、4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和5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HDL-C和LDL-C)和CA125水平,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36例卵巢癌患者治疗前血脂TC和HDL-C水平随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从48例Ⅰ期卵巢癌较之正常对照组稍降低至36例Ⅲ~Ⅳ期卵巢癌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后除36例Ⅲ~Ⅳ期卵巢癌仍降低外(P<0.05),其他各组均恢复正常。4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和5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基本正常或增高(P均>0.05,个别P<0.05),治疗后均恢复正常(P均>0.05)。136例卵巢癌患者治疗前血浆CA125水平随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从48例Ⅰ期卵巢癌较之正常对照组稍增高至36例Ⅲ~Ⅳ期卵巢癌显著增高(P>0.05~P<0.01),并较之4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和5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明显增高(P均<0.01);治疗后除36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浆CA125水平仍增高外(P<0.05),其他各组均恢复正常。结论:卵巢癌患者较卵巢和子宫良性疾病患者血脂TC和HDL-C水平明显降低和血浆CA125水平明显增高,因而是卵巢癌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指标,并具有监察疗效的临床价值。
陈大立杨永青戴建荣
关键词:卵巢癌卵巢巧克力囊肿血脂糖类抗原125
人乳头瘤病毒治疗性疫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宫颈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威胁着全球数以万计女性的生命和健康。目前学术界公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直接相关,因此以HPV感染为出发点相继出现了HPV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目前,HPV预防性疫苗已经开始逐渐应用于美国及欧洲等多数发达国家,治疗性疫苗的研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其中主要包括肽疫苗、蛋白疫苗、活载体疫苗及DNA疫苗等。然而,预防性疫苗对已感染HPV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限,治疗性疫苗则可以通过激活细胞免疫特异性地清除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有望成为治疗HPV感染宫颈癌的新手段。
张莉赵培玉戴建荣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治疗性疫苗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戴建荣吴晓
关键词: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前置胎盘
血清DKK1、CA125及CA199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糖类癌症抗原125(CA125)及糖类癌症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EC)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2例EC患者(EC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DKK1、CA125及CA199的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及联合检测对于EC的诊断效能。结果:EC组患者血清DKK1、CA125及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EC组患者血清DKK1、CA125及CA199水平与患者年龄、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等无关(P均>0.05);FIGO分期Ⅲ期患者的血清DKK1及CA199水平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均<0.05),血清CA125水平高于Ⅰ期患者(P<0.05)。联合检测血清DKK1、CA125及CA199水平,诊断EC的敏感度为76.5%,特异性为90.0%,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三者联合检测的AUC值高于单独检测DKK1、CA125、CA199以及两两联合检测。结论:EC患者血清DKK1、CA125及CA199水平异常升高,且与部分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能对EC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艺歌石舟红杨田如戴建荣邵丽
宫颈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全球女性宫颈癌新发病例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仅靠手术、放疗、化疗这些传统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复发性/转移性晚期宫颈癌患者延长寿命的愿望。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肺癌等肿瘤治疗中表现卓越,目前宫颈癌相关免疫治疗是妇科肿瘤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三大研究方向:治疗性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细胞改造。目前已知,对复发性/转移性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可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有望成为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新方法。
孙敬兰戴建荣
关键词:宫颈癌治疗性疫苗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初次诊治的15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内异症分为EM相关性卵巢癌组(EAOC组)和non-EAOC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与non-EAOC组患者比较,EAOC组患者痛经、扪及包块及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发生率高( P <0.05),剖宫史比例高(21.62% vs 5.04%, P =0.002),并发子宫肌瘤比例高( 35.14% vs 15.97%, P =0.012)。EAOC组和non-EAOC组的血清CA125水平、淋巴结转移比例、FIGO分期分布、肿瘤早期晚期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EAOC组的中位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较长( P =0.0256, P = 0.0242 )。结论:与non-EAOC患者比较,EAOC患者的痛经及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较明显,有剖宫产史者较多,更易合并子宫肌瘤,肿瘤分期早,血清CA125水平低,侵犯淋巴结可能性低,预后好。
奚晓雪陈婷沈山孙红霞林玲宁君戴建荣侯顺玉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上皮癌预后
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以及高危HPV联合TCT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门诊行妇科体检的女性928例,经过组织病理学证实明确分级。取宫颈细胞样本,进行TCT和高危HPV检测。对TCT、高危HPV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928例样本中,病理学诊断与高危HPV诊断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病理学诊断与TCT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联合TCT检测的灵敏度为97.08%,特异性为51.00%。与单独进行HPV检测或者TCT检测相比,二者联合检测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更高的符合率。结论 HPV检测与TCT检测联合用于筛查宫颈癌具有良好的效果,HPV检测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宫颈癌筛查和预防的技术,与TCT检查相结合,应用于宫颈癌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陆荣石舟红戴建荣侯顺云
关键词:宫颈癌早期筛查TCT高危HPV
人乳头瘤病毒52型E 6和E 7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52型E 6和E 7基因突变位点分布,评估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经HPV DNA检测为HPV 52单独阳性的DNA样本120例。应用Generunner V 3.01软件设计扩增E 6/E 7区域的1对PCR引物和Sanger测序的4条延伸引物。以HPV 52原型(Gen Bank Accession No.X 74481.1)作为参考序列,应用MEGA 5.05软件分析每个样本的碱基序列和蛋白序列的变异;应用SPSS 17.0进行一般线性相关检验和Fisher's检验或者Pearson Chi-square(χ~2)检验,分析E 6和E 7基因突变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在104例样本中,共发现HPV 52 E 6基因的16个突变位点和E 7基因的17个突变位点。HPV 52 E 6和E 7基因中不同突变位点的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29、12.548,P=0.464、0.766)。在HPV 52 E 6和E 7基因的33种突变中,无突变位点的突变率随着宫颈病变等级恶化有升高或降低的趋势(P>0.05)。HPV 52 E 6基因在CIN 1+样本中的突变频率(14.0%)显著低于正常样本中突变频率(34.4%),(OR=0.31,95%CI=0.11~0.85,χ~2=5.500,P=0.019)。E 7基因的突变频率在CIN 1+样本中的突变频率(16.3%)也低于在正常样本中的突变频率(2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0,95%CI=0.19~1.35,χ~2=1.908,P=0.167)。结论在单独感染HPV 52的条件下,E 6基因突变是阻碍宫颈病变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因素。
王本敬刘敏娟李文静侯顺玉王挺戴建荣
关键词:宫颈癌基因突变E6基因E7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