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浩

作品数:8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4篇性状
  • 3篇基因
  • 2篇烟草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 2篇农艺性状
  • 2篇品质性状
  • 2篇分子标记
  • 1篇性状变化
  • 1篇性状分析
  • 1篇锈病
  • 1篇烟草赤星病
  • 1篇幼胚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愈伤组织分化
  • 1篇育种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措施

机构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朱浩
  • 7篇陈耀锋
  • 2篇张月琴
  • 2篇王晶晶
  • 1篇李春莲
  • 1篇韩德俊
  • 1篇张玉东
  • 1篇李宏伟
  • 1篇汪勇
  • 1篇王中华
  • 1篇权力
  • 1篇陈坤梅
  • 1篇吴洪启
  • 1篇赵帅
  • 1篇王聪
  • 1篇倪震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转TaSCL14基因小麦的遗传稳定性及农艺性状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获得农艺性状优良的转TaSCL14基因小麦品系,以普通小麦品种小偃39为受体获得的转TaSCL14基因小麦T1~T3代株(系)为材料,对其中TaSCL14基因的遗传稳定性和主要的农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TaSCL14基因小麦的T1和T2代植株的阳性率分别达到55.9%和85.6%,穗粒数、冬前分蘖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T3代4个转基因株系3-4、3-7、3-8和3-11的阳性率达到90%以上,且TaSCL14基因在各株系中的表达水平都高于对照。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小麦T3代部分株系的冬前分蘖、冬后分蘖、有效分蘖和小穗数均较野生型呈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但千粒重都较野生型有所降低,其中株系3-4和3-7降低幅度较大,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说明,TaSCL14基因的过表达能够影响转基因小麦的部分农艺特性,并且在株(系)间有差异。
牛艳路朱浩王佩陈坤梅李宏伟陈耀锋
关键词:小麦转基因农艺性状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分化和继代分化特性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5年
为建立稳定、高效的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继代分化体系,以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影响普通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分化和继代分化特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源、有机添加物、诱导和继代间隔时间及基因型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分化和继代分化特性有显著影响。1.5%蔗糖和1.5%麦芽糖配合使用,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分化和继代分化效率显著高于3%蔗糖和3%麦芽糖单独使用的分化效率;4种有机添加物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分化和继代分化特性均有正向增加效应,其中,诱导培养基中分别添加500mg·L-1酸水解酪蛋白、250mg·L-1 L-谷氨酰胺和250mg·L-1 L-天门冬酰胺的正向效应显著,愈伤组织分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7.5%、15.2%和14.2%,继代3次后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比对照显著提高了93.9%、73.6%和52.8%;诱导分化和继代诱导分化的时间是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分化和继代分化特性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诱导15d和继代间隔15d的愈伤组织分化和继代分化率显著高于20d和25d,且随诱导和继代间隔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分化率迅速下降;供试4种基因型材料的愈伤组织分化和继代分化特性有显著差异,供试品种千斤早和小偃22愈伤组织分化特性较好,扬麦12和扬麦18继代愈伤分化特性较好,愈伤组织分化和继代分化特性的表现无相关性。
王晶晶陈耀锋张月琴朱浩
关键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继代分化
干旱胁迫对番茄叶片蜡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番茄叶片蜡质积累的影响,及蜡质含量与蜡质合成相关基因β-酮脂酰-辅酶A合成酶(SLCER6)表达的关系,为植物表皮蜡质抗旱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品种Micro-Tom为材料,在其花蕾期进行干旱胁迫后,当植株表现出明显缺水症状时分别采集第1叶位至第7叶位的叶片,以同期正常浇水番茄植株作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仪(GC-FID),对7个叶位叶片的蜡质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的表皮超微结构,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蜡质合成相关基因SLCER6的表达情况,最后对蜡质及其各成分含量与SLCER6基因表达量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1)干旱胁迫后番茄叶片上、下表面超微结构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均没有蜡质晶体覆盖,且较为光滑,呈薄膜状结构,但皱褶明显减少,细胞凸起增多。(2)GC-MS和GC-FID分析表明,从对照组中共鉴定出24种蜡质成分,番茄叶位间蜡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均以烷烃含量为主,其平均含量为(1.794±0.397)μg/cm^2,占蜡质总含量的93.83%,并含有少量的三萜类、初级醇和豆甾醇成分,但这3种化合物只占到蜡质总含量的4.66%。(3)干旱胁迫并没有造成番茄叶片蜡质组分以及烷烃碳链的改变,但能够极显著增加蜡质的总含量,尤其是烷烃类物质,与对照组相比,干旱胁迫组烷烃含量平均增加了161.15%,是三萜类、初级醇及豆甾醇成分总增加率的1.6倍。(4)SLCER6基因在番茄不同叶位叶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从第1叶位到第7叶位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干旱胁迫后,SLCER6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增加。【结论】干旱胁迫能够极显著增加番茄叶片蜡质总含量,增加的成分主要是烷烃;干旱胁迫也能够诱导SLCER6基因表达量上调;番茄叶片蜡质积累与SLCER6基因表达量之间存在着正
吴洪启罗文巧赵帅王聪倪震朱浩牛艳璐汪勇王中华权力
关键词:番茄干旱胁迫
烟草赤星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8年
赤星病是普通烟草主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具有潜育期短、暴发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与品质。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病原菌特征、病害流行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王佩欧雅姗张强孙渭朱浩齐宁海陈耀锋
关键词:烟草赤星病病原菌
小麦矮杆基因的分子检测及遗传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利用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202份普通小麦材料进行了分子检测,连续两年观测了供试材料的重要农艺特性,分析了不同矮秆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202份供试材料中,22份供试材料含有基因Rht-B1b,分布频率为10.89%;基因Rht-D1b、Rht8和不含3种矮秆基因的材料分布频率分别为73.76%、65.84%和6.93%,其中有12份材料含基因Rht-B1b+Rht8,有104份材料含Rht-D1b+Rht8,分布频率分别为5.94%和51.43%。矮秆基因对农艺特性的影响不同。3个矮秆基因均可以显著地降低株高,其降秆效应分别为Rht-D1b>Rht-B1b>Rht8,就基因组合而言,降秆效应则是Rht-D1b+Rht8>Rht-D1b>Rht-B1b+Rht8>Rht-B1b>Rht8,说明矮秆基因具有累加效应,同时含有2个矮秆基因要比只含有其中1个矮秆基因株高更低。矮秆基因在有效分蘖、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矮秆基因对有效分蘖有一定的负效应,有利于穗长和穗粒数的增加。基因Rht8可以显著提高千粒重,而Rht-B1b和Rht-D1b对千粒重存在一定的负效应。试验中含有基因Rht-D1b和Rht8的部分材料在农艺性状中表现良好,应进一步加以利用。
朱浩牛艳路王佩全军利陈耀锋
关键词:小麦矮秆基因分子标记农艺性状
烟草品质性状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8年
为给国内优质烟草生产提供依据,笔者总结了烟草不同基因型(品种)对其品质的影响,评述了不同基因对烟草致香物质的调控,综述了不同的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肥料和栽培方式对烟草品质的影响。分析表明,烟草品质性状受遗传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栽培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对烟草品质产生的效应各不相同,单纯改良某一因素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烟草品质较差的问题。因此,系统地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改良尤为必要。建议加强烟草高香气育种资源的有效利用,选育高品质的烟草品种;加强现代生物技术在烟草品质育种中的利用;建立并完善优质烟草生产配套技术体系。
朱浩张强孙渭王佩牛艳路齐宁海陈耀锋
关键词:烟草生态环境栽培措施
南疆杏麦复合群体中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品质性状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了南疆地区杏麦复合群体中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品质性状及基因型与杏麦复合栽培模式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麦复合模式下,间作小麦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增长,可将灌浆期划分为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3个阶段;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间作系统中小麦千粒质量受平均灌浆速率及整个灌浆持续时间的影响最大,且平均灌浆速率对千粒质量的作用远大于整个灌浆持续时间,回归方程中这2个参数的系数分别为41.149和1.057。间作麦区杏树对小麦蛋白质质量分数影响较小,对沉淀值影响最大,对硬度和体积质量的影响居中;间作麦区杏树对小麦品质性状影响的总趋势是:距离杏树越近,小麦品质越差,且杏树对东区间作小麦的影响大于西区。同时F值测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沉淀值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型,体积质量受杏麦复合影响较大,品种×杏麦复合互作效应对硬度的影响最明显。
王晶晶张玉东刘春惊谭永军张月琴陈丽萍朱浩陈耀锋
关键词:小麦灌浆特性品质性状
小麦品种(系)条锈病成株期抗性检测及抗病基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为及时掌握小麦品种(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同时为小麦抗条锈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利用7个已报道的小麦抗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特异性分子标记,对202份小麦供试材料进行抗条锈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202份材料中含Yr5基因的材料有114份,含Yr9基因的材料有63份,含Yr10基因的材料有46份,含Yr17基因的材料有6份,含Yr26基因的材料有135份,未检测出Yr15和Yr18的特异目的条带。感病材料有46份,占供试品种总数的22.72%,其rAUDPC(Relative area under disease progress curve)值的范围为30.30%~90.00%;抗病材料有118份,占供试品种总数的58.41%,其r AUDPC值的范围为2.83%~35.96%;中感材料17份,中抗材料有21份,占供试品种总数的18.87%。高代材料和引进材料中抗条锈病的比例要高于亲本材料。本研究利用已知的抗条锈病基因,开发新的抗条锈病基因的载体品种,为培育基因聚合的优良抗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张帅朱浩李春莲韩德俊陈耀锋
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