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军路
- 作品数:27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指导性课题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分层诊治体系的探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分层诊治体系的可行性。方法 013-09至2014-1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PTS患者62例,按照血管外科建立的VAODT分层诊治体系进行术前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不同治疗方案。结果根据病情评估,42例患者行介入治疗,介入成功率为95.3%。术后随访6个月,通畅率为92.8%。结论 PTS分层诊治体系可以在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上采取个体化策略,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贺新奇彭军路张峰刘峰张磊翟从劼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介入治疗血栓
- 静脉定位仪引导下肢网状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症硬化治疗效果评价
- 2016年
- 目的 探讨ACCUVEIN AV400静脉定位仪引导下肢网状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硬化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下肢网状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49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ACCUVEIN AV400静脉定位仪引导下静脉注射泡沫或液体硬化剂,加压治疗,对照组直接注射泡沫或液体硬化剂。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idit=1.261,P=0.211),但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平均秩次(R1=0.541)略高于对照组(R2=0.459)。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idit=2.943,P=0.004),治疗组的治疗满意度平均秩次(R1=0.561)明显高于对照组(R2=0.439)。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但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 ACCUVEIN AV400静脉定位仪引导下肢网状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硬化治疗能达到精准可视化硬化,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有效。
- 彭军路张峰贺新奇翟从劼张磊
- 关键词:硬化剂治疗下肢毛细血管扩张症
- 规范化管理在下肢静脉曲张门诊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下肢静脉曲张门诊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进行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规范化管理治疗,对治疗后6个月2组患者的大隐静脉主干闭塞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曲张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治疗次数、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评分评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大隐静脉主干闭塞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VC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CIVI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7%(59/61)比82.8%(48/58)、17.0%(8/47)比53.5%(23/43)、(1.4±0.7)分比(2.0±0.9)分、(1.03±0.18)次比(1.20±0.40)次、(86±4)分比(80±5)分](P〈0.05或P〈0.01)。结论在下肢静脉曲张门诊硬化治疗中实施规范化管理,可提高治疗效果,节约医疗资源,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 彭军路贺新奇张峰刘鹏张磊
- 关键词:静脉曲张
- 咪达唑仑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预防腹部全麻术后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究咪达唑仑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ln)预防腹部全麻术后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2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02)和对照组(n=100)。观察组术前1 d和术后3 d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持续静脉泵入。术后患者清醒并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咪达唑仑48 h镇静,使Ramsay评分控制在2~3分。对照组术前只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观察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血清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胃肠功能紊乱、应激性溃疡等情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糖、血清白蛋白、TNF-α、IL-6值、胃肠反应及胃潜血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术后镇静联合Aln-Gln术前营养可以减少术后应激反应的发生。
- 邢军锋冯力彬张自强彭军路于晓光
- 关键词:咪达唑仑丙氨酰谷氨酰胺加速康复外科应激反应腹部手术
- 肥大细胞浸润及原癌基因c-fos表达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
- 2018年
- 为了探究肥大细胞浸润及原癌基因c-fos表达情况与下肢静脉曲张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了我院100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下肢静脉曲张的患病程度分成轻度组39人、中度组32人和重度组29人;正常组随机选择35例同期需大隐静脉作供体移植或截肢的无周围血管疾患的患者。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肥大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血管平滑肌细胞c-fos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以肥大细胞浸润程度作为自变量、原癌基因c-fos阳性率作为因变量绘制回归曲线并计算肥大细胞浸润程度与原癌基因c-fos表达相关系数。结果显示正常大隐静脉、曲张静脉管壁均有肥大细胞存在,曲张大隐静脉存在病理性肥大细胞浸润,并且随病情加重而增多,阳性细胞数量随静脉曲张程度加重而增多,不同患病程度静脉曲张患者c-fo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且随患病程度加重表达增强,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下肢静脉曲张静脉壁中,c-fos呈阳性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比例与肥大细胞数符合线性正相关(r=0.983, p〈0.01)。从研究结果可以推测,静脉壁发生改变而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的机理可能是肥大细胞通过释放各种介质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中c-fos原癌基因表达,进而促进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 贺新奇邱会卿韩雅茹彭军路
- 关键词:肥大细胞原癌基因C-FOS静脉曲张
- 一种带灌注导管的球囊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灌注导管的球囊,其包括球囊本体,所述球囊本体外表面上轴向固设有灌注导管,所述灌注导管管壁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开口,所述灌注导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输送药物的输送管路相连,所述球囊本体与输送气体或液体的增压...
- 赵增仁彭军路张红松邱会卿
- 文献传递
- 静脉曲张封闭胶套件治疗大隐静脉功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静脉曲张封闭胶套件治疗大隐静脉功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纳入2022年6至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9家医院血管外科拟行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功能不全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试验组患者接受静脉曲张封闭胶套件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大隐静脉完全闭合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大隐静脉完全闭合率、大隐静脉主干闭合操作时间、疼痛评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和阿伯丁静脉曲张问卷(AVVQ)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两种治疗方法的非劣效界值设定为“-10.00%”。结果最终入组177例患者。试验组89例,男38例,女51例,年龄[M(Q_(1),Q_(3))]为59.7(49.6,66.7)岁;对照组88例,男30例,女58例,年龄为57.2(46.9,65.9)岁。174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167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试验组大隐静脉主干闭合操作时间为(22.1±11.1)min,长于对照组的(18.7±9.8)min(P=0.031)。试验组、对照组术后即刻大隐静脉完全闭合率均为100%;术后3个月大隐静脉完全闭合率分别为98.8%(85/86)、98.9%(87/88),两组差值的95%CI下限为-3.19%,大于非劣效界值-10.00%(非劣效性P<0.001);术后6个月大隐静脉完全闭合率分别为97.6%(81/83)、100%(84/84),两组差值的95%CI下限为-5.71%,大于非劣效界值-10.00%(非劣效性P<0.001)。试验组、对照组在麻醉完全清醒后的即刻疼痛评分[M(Q_(1),Q_(3))]均为1.0(0,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周瘀斑发生率
- 邹思力职康康洪毅郭连瑞齐一侠张磊彭军路叶波郑国富郝斌续慧民陈兵潘以锋朱越锋吴劲进黄小进温神赐王翔曲乐丰
- 关键词:静脉曲张氰基丙烯酸酯腔内治疗
- 湿性愈合疗法应用于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疗效分析
- 李素芳李亚丽杜萍彭军路
- 通过将152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湿性愈合和传统方法治疗,从患者的伤口愈合率,伤口的愈合时间,及患者的疼痛感方面两组相比较,找出了湿性愈合优于传统换药方法的理论依据,找到了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更经济、方...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湿性愈合疗法
- 紫杉醇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治疗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背景与目的: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已逐渐广泛应用,但目前主要集中在冠脉血管领域,在外周血管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跨关节的腘动脉的研究更是罕见。因此,本研究比较DCB与普通球囊(CB)用于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近期疗效与远期预后,探讨DCB在该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20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行介入球囊扩张治疗的65例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DCB治疗(DCB组),36例行CB治疗(CB组)。采用1∶1倾向性匹配(PSM)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的腘动脉通畅率、踝肱指数(ABI)指标、Rutherford分级情况及截肢、血栓形成、血管内再狭窄等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共21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均衡可比(均P>0.05)。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腘动脉通畅率及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DCB组腘动脉通畅率、ABI明显高于CB组(65.71%vs.49.55%;0.71 vs.0.55,均P<0.05),而Rutherford分级明显优于CB组(P<0.05);DCB组患者术后1年截肢、血栓形成、血管内再狭窄等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CB组(23.81%vs.57.14%,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4,P<0.05)。结论:DCB与CB治疗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相当,但远期DCB能够明显提高术后腘动脉通畅率、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
- 张红松赵亚恒郑丽华张磊张峰贺新奇彭军路何兆鹏张立科杨艳杨立新赵珩刘鹏
- 关键词:闭塞性动脉硬化药物洗脱支架
- 新型微波导管腔内热消融术与激光导管腔内热消融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传统的激光导管腔内热消融术与新型微波导管腔内热消融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交互式网络相应系统将患者随机分为微波导管组(实施新型微波导管腔内热消融术)与激光导管组(实施激光导管腔内热消融术),各2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大隐静脉主干再通率、术后1周皮下淤血及皮下硬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VCSS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VC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大隐静脉主干再通率以及术后1周皮下淤血、皮下硬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微波消融导管腔内热消融术与激光导管腔内热消融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张立科刘芸何兆鹏彭军路张峰刘晨瑶张磊
- 关键词: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微波消融激光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