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彤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萧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梗死
  • 2篇胆红素
  • 2篇血红素氧合酶
  • 2篇血红素氧合酶...
  • 2篇氧合
  • 2篇氧合酶
  • 2篇脑梗塞
  • 2篇脑梗死患者
  • 2篇结合胆红素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塞
  • 2篇红素
  • 2篇非结合胆红素
  • 1篇胆红素含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血管

机构

  • 6篇浙江萧山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6篇李晓彤
  • 6篇吕祥兄
  • 4篇石海涛
  • 2篇方凯
  • 1篇丁美萍
  • 1篇郭远瑜
  • 1篇张玲娣
  • 1篇张建军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让201例脑卒中患者填写自制的PSD发病相关因素调查表,主要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位置、病灶性状、性别、家庭关系、性格及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符合PSD诊断的患者72例(35.8%),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家庭关系、性格、康复训练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神经功能缺失严重、家庭关系差、性格内向及无康复训练等均为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危险因素。
李晓彤吕祥兄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抑郁发病率
认知功能损害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IL)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的特点,初步探讨WMIL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蒙特利尔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分别对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相匹配的30例WMIL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同时使用Wahlund等提出的年龄相关白质改变评分量表(WMLs评分)和采用胆碱能通路高信号评分量表(CHIPs评分)对wMIL患者的脑白质病变(WML)情况进行测定评分。结果wMIL患者总体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视空间与执行、记忆、注意和语言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视空间与执行、记忆、注意力及MoCA总分与脑白质胆碱能通路损害程度(CHIPs评分)相关(P〈0.01),而视空间与执行和MoCA总分与脑白质总体病变程度(WML评分)相关(P〈0.01);而命名、定向和抽象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MIL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其中以视空间与执行、记忆和注意能力损害突出,WMIL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胆碱能通路的白质损伤程度相关。提示胆碱能通路损伤可能参与认知损害的发病机制。
吕祥兄方凯李晓彤石海涛
关键词:脑白质病变
脑梗死急性期血红素氧合酶-1、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ACI)患者急性期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非结合胆红素(UCB)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50例急性ACI患者发病第1、3、7天以及30位健康者的HO-1、UCB水平,采用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进行评估,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结果ACI组血清HO-1、UCB在第1天明显高于第3、7天及对照组(p<0.01);第3、7天血清UC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预后不良组血清HO-1和UCB与预后良好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O-l、UCB的升高可能是机体对脑缺血损伤的防御反应,在ACI的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吕祥兄李晓彤石海涛
关键词:脑梗塞血红素氧合酶-1非结合胆红素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红素氧合酶-1、非结合胆红素含量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2009年
氧自由基的增加及其脂质过氧化损伤是脑缺血损伤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引起缺血性后继发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应急状态下血红素氧合酶-1(HO-1)可作为保护性蛋白被诱导,以防御体内由细胞因子介导的凋亡,有良好的抗脑缺血损伤作用。
吕祥兄丁美萍郭远瑜李晓彤石海涛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1急性脑梗死患者胆红素含量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因子介导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D-二聚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急性脑梗死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同时测定3组病例D-二聚体浓度并比较分析。结果:不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P<0.05、P<0.01);稳定斑块组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有相关性。
李晓彤吕祥兄张玲娣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颈动脉动脉斑块D-二聚体
轻型脑梗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研究
方凯张建军吕祥兄李晓彤石海涛瞿杭炯
轻型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以为预期预后较好。然而临床上却存在着轻型脑梗死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尤其72小时内)逐渐加重。出现与临床预期不一致的治疗效果。观察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首次发病24...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