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显微镜
  • 3篇儿童
  • 2篇腰椎
  • 2篇植骨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椎间盘
  • 2篇微创
  • 2篇微创手术
  • 2篇疗效
  • 2篇节段
  • 2篇骨折
  • 1篇单纯性
  • 1篇单节段
  • 1篇弹性髓内钉
  • 1篇多节段
  • 1篇腰椎管
  • 1篇腰椎管狭窄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退变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漯河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洪攀
  • 6篇唐欣
  • 6篇李进
  • 5篇迮仁浩
  • 4篇肖宝钧
  • 3篇杨操
  • 3篇吴永超
  • 3篇崔巍
  • 3篇马凯歌
  • 3篇杜靖远
  • 2篇余慧娟
  • 2篇吴星火
  • 1篇邵增务
  • 1篇杨述华
  • 1篇余慧娟
  • 1篇余惠娟
  • 1篇王尚玉
  • 1篇何兵

传媒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发育性髋脱位骨盆截骨后植骨方式的改进
目的 设计同种异体30°等腰三角形髂骨块,探讨发育性髋脱位骨盆截骨后同种异体等腰三角形髂骨块植骨方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设计使用同种异体30°等腰三角形髂骨块代替取自体髂骨块,作为发育性髋脱位髂骨截骨翻转后的骨缺损充...
李进迮仁浩唐欣洪攀杜靖远余慧娟
关键词:发育性髋脱位同种异体骨骨盆截骨术
改良可吸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关节关节内骨折125例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肘关节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作者共收治125例肘关节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肱骨外髁骨折96例,肱骨内髁骨折6例,尺骨鹰嘴骨折20例,桡骨小头合并尺骨鹰嘴骨折3例;均采用可吸收棒联合OS线张力带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进行临床与影像学评估。结果125例患者中,12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8.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8.5±2.5)周,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6%。未发生伤口感染、尺神经损伤、可吸收棒退出、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可吸收棒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关节关节内骨折稳定好,利于骨折愈合,可避免再次手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吴星火李进唐欣迮仁皓洪攀余惠娟杨述华邵增务
关键词:可吸收棒肘关节关节内骨折儿童
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基因异常表达在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基因与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Perthes病)致病的关系。方法利用名为CytoScan HD的基因芯片对18例Perthes病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检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验证Perthes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液标本中DMD基因含量。结果所有Perthes病患者中均发现基因序列水平的异常,最高频率的拷贝数增加和拷贝数缺失发生在染色体Xp21.1的区域,该区域编码DMD基因,Real-time PCR验证结果显示DMD基因相对表达量在Perthes病患者为0.74±0.10,而在健康组为1.23±0.41(P=0.038)。结论DMD基因出现在所有Perthes病患者基因拷贝数异常中,DMD基因的低表达可能是Perthes病的一个致病因素。
迮仁浩何兵王尚玉唐欣洪攀李进
关键词:基因芯片杂合性缺失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桡骨颈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之一,在儿童肘关节骨折中的发生率约占第三位。严重移位的O'Brien Ⅲ型桡骨颈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本研究通过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治疗O'Brien Ⅲ型桡骨颈骨折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
洪攀李进唐欣迮仁浩肖宝钧
关键词:桡骨颈骨折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切开复位儿童
Pennig微型支架治疗儿童单纯性并指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Pennig微型支架治疗儿童单纯性并指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自2014年3月至7月共收治5例单纯性并指患儿,女2例,男3例,左手3例,右手2例,均采用Pennig微型支架行并指间皮肤牵伸,Ⅱ期行并指皮肤分离成形术。结果5例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12~16个月),5例患儿通过Pennig微型支架行并指间皮肤牵伸均获得充足皮源,2期手术不需游离植皮,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感染、皮肤坏死及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症状,术后功能及外观较为满意,评分如下:根据Vancouver瘢痕量表分析,1例总分为2,余4例为0,总分平均为0.8;5例患儿指蹼爬移程度均为0级;手指TAM值5例均为优;根据视觉模拟量表,5例患儿术后疼痛均为0分,外观平均得分为1分,功能平均得分为1.2分。结论基于张力一应力法则,我们使用Pennig微型支架缓慢牵张并指间皮肤,由此获得充足皮源,Ⅱ期手术分离并指可避免损伤并指血供及游离植皮,降低皮瓣坏死概率,改善手指功能,缩小瘢痕形成,为治疗并指的一种有效方法,且其简易、轻巧易于使用。值得临床借鉴。除此之外Pennig微型支架在治疗并趾、复杂性并指(趾)等畸形亦有潜力,需要进一步探索。
余慧娟李进迮仁浩吴星火唐欣洪攀杜靖远
关键词:皮瓣
显微镜微创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退变时"责任节段"的选择策略
目的:影像学成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通过磁共振腰骶丛神经成像技术可以更为精准的判断腰椎多节段退变中主要的"责任节段",在此基础上行显微镜后路椎板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microsurgery lumbar discect...
肖宝钧杨操吴永超洪攀崔巍马凯歌赵晓龙
关键词:显微镜微创
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再认识
目的: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高发病率的脊柱外科疾病,颈前路椎间盘部分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本研究对借助显...
肖宝钧杨操吴永超洪攀崔巍马凯歌赵晓龙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切除术植骨融合显微镜
显微镜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对比研究
目的: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椎间盘、小关节突退变以及韧带结构增生,腰椎管狭窄的发病率也是日渐增高。本研究对显微镜下微创减压(MID)和传统开放手术减压并进行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
肖宝钧杨操吴永超洪攀崔巍马凯歌赵晓龙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显微镜微创手术常规手术
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下肢畸形的疗效
目的 探讨利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对青少年下肢畸形的疗效。方法 根据张力-应力法则,对33例青少年四肢畸形患者(膝外翻5例,膝内翻4例,僵硬性马蹄内翻足3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2例,下肢不等长19例)使用Ilizar...
迮仁浩李进杜靖远唐欣洪攀余慧娟
关键词:ILIZAROV技术畸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