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华
- 作品数:20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院药学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对比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阿立哌唑对比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接受治疗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照干预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使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使用阿立哌唑治疗,治疗时间为5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干预前后BMI值以及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PANSS分数减分率无明显差别。两组干预前后BMI值无明显差异。干预前,两组受试者血清催乳素水平无明显差别;干预后,对照组血清催乳素水平上升;观察组血清催乳素水平下降。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应用阿立哌唑加以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并且该药物可有效控制人体血清催乳素水平,减少治疗疾病的难度。
- 文兴曹健伟何佩华彭嘉雯
- 关键词:阿立哌唑利培酮精神分裂症血清催乳素
- 基于微信平台的社区抑郁症患者用药教育模式的探讨
- 何佩华徐伏莲
- 儿童青少年精神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的多中心调查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了解精神药物在儿童青少年患者中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为今后制定儿童青少年精神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政策提供基线数据。方法调查广东省3家不同级别的精神专科医院儿童青少年患者门诊处方和住院用药医嘱,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判断患者各条用药医嘱是否超说明书用药,统计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的超说明书用药比例、各类精神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超说明书用药类型、"有儿童用药信息"与"无儿童用药信息"情况下超说明书用药发生频率前3位的药品,并采用χ~2检验分析医院级别、处方医生职称与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是否相关。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 745项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为73.76%,共涉及21个精神药物。各类药物的超说明书的发生率分别为抗精神病药物86.43%、抗抑郁药62.46%、镇静安眠药54.55%。超说明书用药类型排名前3名是:超"无儿童用药信息"、超年龄和超适应证用药。在"有儿童用药信息"的情况下,超说明书发生频次前3名是利培酮片、地西泮注射液、盐酸舍曲林片;在"无儿童用药信息"中排名前3的是富马酸喹硫平片、奥氮平片、阿立哌唑片。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与医院级别及处方医生职称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存在,建议尽快制定精神药物儿童青少年超说明书用药相关规定、专家共识及指南,规范儿童青少年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保障患儿用药安全,减少临床用药风险。
- 徐伏莲温预关陈伟家何佩华林悦甜余松喜胡晋卿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用药安全多中心调查
- 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0—2011年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报的11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4例ADR报告中,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25例,占21.9%);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口服(99例,占86.8%);引发ADR的药物中,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居首位(83例,占72.8%);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最常见的是皮肤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 杨国瑛何佩华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 心脑健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心脑健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的74例抗精神病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7例,口服心脑健片;对照组37例,口服利可君片,疗程8周。观察外周血白细胞的数值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1)经过8周治疗观察,研究组显效3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9%;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1.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2)治疗8周后,两组白细胞计数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心脑健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症有效、安全。
- 蒲玉春何佩华
-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白细胞减少症茶多酚
- 氢可酮对对乙酰氨基酚药动学的影响研究
- 2014年
- 目的研究氢可酮对对乙酰氨基酚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选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每组10人。每组志愿者每次试验时分别口服1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2次用药间隔7 d。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方法分别测定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6 315.29±1 586.70)μg/L和(5 689.51±1 516.40)μg/L,Tmax均为(0.65±0.42)h和(0.72±0.48)h,T1/2分别为(4.14±1.17)h和(4.47±1.09)h,AUC0-24分别为(20 968.57±5 786.33)μg/L和(19 936.78±6 381.11)μg/L,AUC0-∞分别为(21 280.00±5 847.28)μg/L和(20 424.08±6 462.00)μg/L。2种制剂Cmax、Tmax、T1/2、AUC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氢可酮对对乙酰氨基酚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没有影响,氨酚氢可酮片可在临床上安全使用。
- 余皖琴何佩华温预关胡晋卿尚德为
-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相互作用
- 处方专项点评在精神病患者用药中的应用及其对合理用药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在精神病患者用药中的应用及其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精神病患者1583例作为对象,共抽取门诊处方1644张,分析精神病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药物使用类型、使用金额,统计药物使用强度、限定日费用(DDC),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2019年门诊合计收集抗精神病处方1644张,其中单联用药1047张,占63.69%,2联用药554张,占33.70%;共列出我院2019年全院抗精神病药物38种,药物金额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奥氮平片(国产)(基)、氨磺必利片(国产)(基)及奥氮平片(奥兰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强度前三位分别为:奥氮平片(国产)(基)、氨磺必利片(国产)(基)、富马酸喹硫平片(国产)(基),DDDs分别为:555876.00、410669.50和207660.87;合计罗列10种抗精神病药物,DDC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甲磺酸齐拉西酮粉针、富马酸喹硫平片(进口)(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基)。结论精神病患者药物使用相对合理,开展药物处方专项点评能有效干预不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 冯健超杨国瑛何佩华
- 关键词:精神病用药合理性
- 基于多学科协作门诊抑郁障碍全程药物治疗管理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抑郁障碍全程药物治理管理模式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由医师、药师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治疗协作团队,由药师主导实施全程药物治疗管理(MTM)工作。选取江门市某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诊疗和发药窗口用药指导,实验组患者进入抑郁障碍多学科协作组,予全程MTM干预。干预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ADR)、再入院率3个方面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各级依从程度人数变化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DR评分降低(P<0.05)。再入院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多学科协作抑郁障碍全程药物治理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成效。
- 阮淑芳徐伏莲何佩华林悦甜赵晓君许律琴朱锦烨温预关
- 关键词:抑郁障碍门诊
- 基于药物治疗管理模式的精神科出院患者药学服务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建立基于药物治疗管理(MTM)模式开展精神科出院患者药学服务,明确其服务内容和流程,旨在提供优质、规范、有效的院外延续性药学服务,保障药物治疗过渡期的用药安全。方法选择精神科带药出院患者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干预组(55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带药指导,干预组予MTM模式药学服务,在出院后7 d和1、3、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偏差发生率、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药学服务满意度和再住院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Waldχ^(2)=6.340,P=0.012),与出院后7 d相比,两组患者出院后1、3个月的用药偏差发生率下降,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0.904,P=0.824)。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3,P=0.001),与入组前相比,两组患者出院后7 d和1、3、6个月用药依从性得分显著升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Waldχ^(2)=295.418,P=0.000)。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ADR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药学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再住院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TM模式开展精神科出院患者药学服务能有效减少患者用药偏差的发生,降低ADR发生率,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且成效优于传统出院带药服务模式。
- 阮淑芳曾荷花陈淑清余皖琴何佩华林悦甜赵晓君
- 关键词:精神科出院带药
- 基因检测指导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用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化用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凭医师用药经验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基因检测并进行基因组学分析及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PANSS总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服药依从性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在治疗第8周时PANSS总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基因检测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服药依从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精准用药和个体化用药。
- 何佩华文兴曹健伟孙巧茹
- 关键词:基因检测精神分裂症个体化用药药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