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台州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造影
  • 3篇造影术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动脉瘤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血管成像诊断
  • 2篇数字减影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腺癌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机构

  • 13篇台州市立医院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3篇陈建华
  • 8篇李军苗
  • 6篇盛亮
  • 3篇沈剑敏
  • 3篇杨登法
  • 3篇吴贵阳
  • 2篇康五根
  • 2篇张海涛
  • 2篇曹美萍
  • 2篇华浅近
  • 1篇潘嘉炜
  • 1篇王林友
  • 1篇吕静瑶
  • 1篇张军
  • 1篇章华元
  • 1篇朱雄文
  • 1篇李克
  • 1篇陶宝鸿
  • 1篇蔡志毅
  • 1篇陈洁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列腺癌的DCE-MRI与DWI诊断的定量分析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P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8月来笔者医院诊治疑似PC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DCE-MRI联合DWI诊断PC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价值。结果 46例患者有24例(52.17%) PC患者,22例(47.83%)良性下前列腺增生(BPH); MR平扫PC为T_2WI上局灶性低信号,T_1WI略低信号,髂骨及盆腔淋巴结转移T_1WI信号高低不均,PC癌灶、髂骨及盆腔淋巴结转移DWI呈较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呈较明显低信号; PC组患者病灶ADC值低于BPH组,EADC值高于PC组(P<0.05); PC组中TIC曲线Ⅲ型占62.50%明显高于BPH组的13.64%,BPH组中TIC曲线Ⅱ型占63.64%高于PC组的25.00%(P<0.05);两组患者峰值时间(T_(max))、最大增强斜率(MSI)、信号强化率(SER)、容量转移常数(K_(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液间隙容积比(V_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峰值强度(SI peak)、对比剂血浆容积比对比剂(V_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平扫(73.07%)诊断准确率低于MR平扫+DCE-MRI(88.46%)及平扫+DCE-MRI+DWI(92.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可有效鉴别与诊断前列腺疾病,对PC有较高的临床诊断率,同时获得较全面的参数信息,敏感度与特异性高。
李军苗杨登法华浅近陈建华张海涛吴贵阳
关键词:前列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率
1.5TMRI成像单指数模型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诊断胰腺癌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分析1.5T?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诊断胰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胰腺癌患者46例为胰腺癌组,选择同期胰腺无异常的健康者50例为健康组.分析两组的常规单b值DWI序列生成单指数模型ADC值、ADCstandard、双阶单指数相关扩散系数值(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值(D*)、灌注分数(f)值.结果 胰腺癌组与健康组的T2WI、DWI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WI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的ADC、ADCstandard、D、D*与f参数值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的ADC、D、D*与f参数值鉴别胰腺癌有一定的诊断效能,ADCstandard、D*的特异度较高,D的灵敏度较高.结论 1.5T?MRI?DWI单指数模型及IVIM单指数模型有一定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同时获得较全面的参数信息,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
李军苗杨登法华浅近陈建华张海涛吴贵阳
关键词:胰腺癌单指数模型
多排螺旋CT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评价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可疑或诊断冠心病的患者作冠状动脉MSCT检查(0.5s螺旋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1.25mm层厚,250mm显示野,512×512矩阵,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采用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直径≥2mm)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34例患者冠状动脉的351节段CT图像中,能够满足血管评价者为296节段,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分别为25节段、9节段和6节段;诊断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分别为11节段、6节段和23节段。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显示以及对管腔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建华李军苗曹美萍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血管造影术
腮腺腺淋巴瘤的CT动态增强表现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增强前后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腮腺腺淋巴瘤增强前后的CT表现,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界、强化程度及方式。结果:20例腮腺腺淋巴瘤单侧单发的13例,单侧多发的3例,双侧发病的4例,共29个病灶,其中22个(75.9%)病灶位于腮腺的后下象限;男17例,女3例。50岁以上14例(70%);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区呈液性密度,CT增强双期扫描,早期病灶实性部分CT值上升约20—72HU,其中11个(37.9%)病灶见包绕血管和(或)贴边血管征;晚期19个(65.5%)病灶强化减退,CT值下降约10~39HU,呈“快进快出”表现,其中3个(10.3%)病灶与周围腮腺组织呈等密度,囊变部分无强化。结论:根据腮腺腺淋巴瘤CT增强前后的表现及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可以对腮腺腺淋巴瘤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陈建华沈剑敏盛亮李军苗
关键词:腮腺肿瘤腺淋巴瘤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法:对本院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共57例怀疑颅内动脉的瘤患者于2周内分别进行MSCTA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MSCTA血管重建后处理技术有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多层面重建、三维表面遮盖显示。结果:57例患者中43例患者阳性共发现48个动脉瘤,MSCTA发现40例44个,DSA发现42例47个。1例MSCTA发现动脉瘤,DSA阴性,3例DSA发现动脉瘤,MSCTA阴性,两者均阴性共14例。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86%,特异性为93.33%,符合率为92.98%,阳性预测值为97.50%,阴性预测值为82.35%。结论:MSCTA是一种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轴向、比邻结构关系的快捷、有效检查方法,弥补了DSA的不足,可逐渐取代DSA检查。
盛亮陈建华陈洁曹美萍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成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CT、MRI诊断被引量:7
2007年
骨嗜酸性肉芽肿归属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中的局灶型,Jaffe等于1940年首先报道本病。椎体是本病的好发部位之一,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成人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相对较少,并且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少有文献报道。笔者搜集经病理证实发生于成人椎体的嗜酸性肉芽肿11例,探讨其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陈建华康五根盛亮李军苗
关键词:嗜酸细胞肉芽肿脊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CT表现特征
2024年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经宏基因二代测序(macrogene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技术确诊10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CT图像。结果7例(70%)患者与鸟(禽)类或其粪便有接触史。入院胸部CT均表现为团片状渗出实变影,均位于单肺,其中累及单叶8例(80%)、双叶2例(20%);10例(100%)均伴有支气管充气征,9例(90%)有磨玻璃影,8例(80%)局部小叶间隔或小叶内间隔增厚;1例(10%)病灶呈“扇形”改变,1例(10%)病灶见“反晕症”,9d内复查9例(90%)有进展,表现为病灶融合增大呈更大范围实变或新出现病灶。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鸟(禽)类接触史可提示诊断。
杨登法郭宇闻杨婷陈建华许晓琴罗建华
关键词:CT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5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颅内动脉MSCTA检查,其中35例患者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进行对照,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50例患者MSCTA检查发现动脉瘤40例42个,动静脉畸形1例;其中35例患者行DSA检查,发现动脉瘤28例30个,动静脉崎形1例,1例MSCTA发现动脉瘤,而DSA检查阴性;另有1例手术证实有动脉瘤,而MSCTA和DSA检查均为阴性。结论MSCTA检查对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早期诊断不失为一种安全、无创、快捷、可靠的检查方法,可替代DSA检查。
陈建华康五根林益青曹天萍
关键词: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颅内动脉瘤
肠系膜脂膜炎MSCT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肠系膜脂膜炎(MP)MSCT的表现特征,提高对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MP的MSCT表现特点,按照CT标准并结合临床做出诊断。CT平扫34例,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15例,并采用1.25mm层厚和1mm重建间隔获得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结果49例病变均位于小肠系膜,包绕肠系膜血管;炎症渗出型47例,CT平扫均呈不均匀脂肪密度,CT值-74^-23HU,明显高于腹膜后正常脂肪密度(-116^-92HU),其中13例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脂肪坏死型和纤维化型各1例,表现为脂肪包块内出现肿块,前者为囊性肿块,后者为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中度强化,静脉期CT值上升约40HU。49例中,出现“假包膜征”32例,“脂环征”36例,“小结节”21例,肠系膜血管狭窄2例。结论MP的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是MP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手段。
陈建华盛亮李军苗
关键词:肠系膜脂膜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鼻内镜外科技术在鼻腔、鼻眼及颅底手术中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蔡志毅陶宝鸿李志海张朝晖吕静瑶王筱菲陈建华
为研究鼻内镜下鼻腔鼻窦的基础解剖、鼻内镜下的蝶窦及蝶鞍的基础解剖、视神经管区鼻内镜下解剖、视神经管区的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效果,探讨鼻内镜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及控制性降压技术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自1996-2004,...
关键词:
关键词:鼻内镜视神经管控制性降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