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明代刻帖的兴盛与作伪考论被引量:3
- 2015年
- 明代是我国刻帖的一个高峰时期,尤其是江南的私家刻帖,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罕有其他时代能与其匹敌,但刻帖兴盛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伪帖。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社会文化现象,本文着重从四方面来入手,来探讨这一现象,首先对明代刻帖兴盛的原因从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作历史性的探源,其次对作伪者的作伪动机进行深入地剖析,再次举隅当时市面上流行的一些代表性伪帖作例证,最后试析作伪者一些常用的作伪方法。
- 李永
- 关键词:明代
- 从孙承泽与王铎交游论及入清后二人不同的生活状态被引量:3
- 2013年
- 孙承泽和王铎是清初两位身居高位的"贰臣",也是清初书画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重要人物,入清后二人来往密切,相携游玩、共赏书画。在清统治者强大的政治压力和自身身事两朝大节有亏的负罪心理双重作用下,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王铎消极逃避,借助酒和书画,佯狂适世,颓废自放,而孙承泽则能积极面对,著书"立言",玩赏书画,潇洒送日月。
- 李永
- 关键词:交游
- 从“物器之用”到“君子人格”:竹文化符号的审美流变被引量:4
- 2011年
- "竹"作为一种审美文化符号,历经了由竹制生产工具到礼器,再到乐器,终而到"君子"形象三种审美流变形式,在流变过程中,实用功能不断"虚化"。它们分别对应着宗教神圣化、艺术高雅化、审美人格化三种审美手段,表明竹文化符号的流变源于对神性、物性、人性的"比物"对象的不断"实化"。竹文化符号的审美流变标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可能,即将生活中的物质层面虚化,精神层面实化的过程。
- 李永李能喻迎春李世军
- 关键词:竹文化日常生活审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