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气虚
  • 2篇中医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神经...
  • 1篇地平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血瘀
  • 1篇血瘀证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益气
  • 1篇益气聪明汤
  • 1篇针刺
  • 1篇治疗带状疱疹
  • 1篇治疗偏头痛
  • 1篇神经痛
  • 1篇升清
  • 1篇升清降浊

机构

  • 6篇嘉峪关市第一...

作者

  • 6篇李志勇
  • 5篇王斌
  • 4篇乔楠楠
  • 4篇程刚
  • 3篇王晓红
  • 3篇何亮亮
  • 1篇张诚

传媒

  • 2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针刺联合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虚络脉瘀阻型老年性失眠80例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虚络脉瘀阻型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气虚络脉瘀阻型老年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虚络脉瘀阻型老年性失眠有较好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气虚络脉瘀阻型老年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王斌王晓红李志勇乔楠楠程刚何亮亮
关键词:老年性失眠中医药疗法针刺益气聪明汤
清胆通络法治疗偏头痛48例疗效观察
2011年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段间歇后再次发病。偏头痛发病病因及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约50%病人有家族史,而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气候变化、强光刺激、饥饿、睡眠不足等因素均可诱发偏头痛发作。现代医学多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且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及不良反应,其应用受到限制。笔者采用清胆通络法治疗患者4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王斌李志勇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疗法
中医四联疗法治疗热毒湿瘀型类风湿关节炎126例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疗法治疗热毒湿瘀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6例热毒湿瘀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中医四联疗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85例,好转34例,未愈7例,有效率占94.4%。结论中医四联疗法治疗热毒湿瘀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王斌李志勇王晓红乔楠楠程刚何亮亮
升清降浊透解法治疗气虚邪毒郁结型痤疮48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透解法治疗气虚邪毒郁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气虚邪毒郁结型痤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益气聪明汤、小柴胡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味消毒饮加减(炙黄芪、人参、升麻、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柴胡、黄芩、半夏、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桑白皮、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炙甘草),水煎,1 d 1剂,口服;对照组给予维生素A酸乳膏外用,每晚1次;内服盐酸米诺环素,50 mg/次,2次/d。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13例,好转6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3.75%;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8例,好转11例,无效13例,有效率占72.9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升清降浊透解法是治疗气虚邪毒郁结型痤疮的有效方法。
王斌张诚王晓红李志勇程刚乔楠楠
关键词:痤疮
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刺络拔罐进行治疗,治疗组对疱疹部位进行火针治疗后,再进行刺络拔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李志勇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护理
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2组均以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3疗程。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6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RVA、LVA、BA的血流速度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RVA、LVA、BA的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缓解症状。
王斌李志勇程刚乔楠楠何亮亮
关键词:气虚血瘀证尼莫地平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