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黎霞 作品数:17 被引量:9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进展 被引量:12 2011年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许多并发症,熟悉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机制、对患者的危害、预防及其处理,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进展,现报道如下。 洪黎霞 闵立霞关键词:全麻苏醒期躁动 护理 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循环和呼吸参数的变化及并发症的情况,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6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LIPA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后心率、血压、每分通气量(MV)、潮气量(TV)、气道峰压(Ppeak)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观察术中反流误吸,术毕呛咳,术后咽痛、声音嘶哑、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正压通气15min和气腹15min时MV、TV、Ppeak、PETCO2均有明显改变,SLIPA喉罩组术后发症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组。结论SLIPA喉罩通气用于开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优于气管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低。喉罩组患者护理侧重于术前护理评估及防止术中移位,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侧重气管护理及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洪黎霞 王坚关键词:SLIPA喉罩 气管插管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护理 PACU患者深麻醉状态下拔管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16年 1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患者深麻醉状态下拔管的效果。2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带管送入PACU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手术结束不停用丙泊酚,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在正常范围,脱氧呼吸5分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95%、有吞咽动作,拔管后再停药;对照组则完全停用丙泊酚,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在正常范围、脱氧呼吸5分钟、SPO_2>95%、有吞咽动作、意识清醒后再拔除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后5分钟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评估患者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ale RSS)和拔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3结果观察组拔除气管导管前后5分钟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低,镇静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拔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 PACU患者深麻醉状态下拔管,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保证了患者顺利渡过麻醉苏醒期。 洪黎霞 张骐 崔雯关键词:PACU 拔管 小儿全身麻醉恢复期的护理 被引量:4 2012年 全麻患儿术后由于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残余作用,以及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麻醉苏醒室(PACU)护士必须熟悉患儿解剖、生理、心理特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闵立霞 洪黎霞关键词:小儿 全身麻醉 护理 全身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拔管时气囊放气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拔管时气囊放气的方法。[方法]将64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拔除气管导管时气囊按1次放气,实验组分3次放气,在放气的过程中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呛咳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在放气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呛咳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次放气能减少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拔管放气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呛咳的发生。 洪黎霞 闵立霞关键词:全身麻醉 拔管 麻醉恢复室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6 2011年 统计2010年1月—2010年4月76例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病人,分别记录他们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发生低氧血症11例,高血压7例,躁动6例,低体温4例,苏醒延迟2例。认为给予早期观察与护理,可避免病人在PACU期间出现并发症。 闵立霞 洪黎霞关键词: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室 老年病人 并发症 护理 无痛护理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麻醉复苏室应用无痛护理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10月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麻醉复苏室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麻醉复苏室护士“一对一”责任制护理、转移注意力法护理、超前镇痛用药的护理等一系列无痛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复苏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复苏室驻留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复苏室驻留时间比对照组短,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的NRS评分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护理能有效控制麻醉苏醒期患者急性疼痛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朱洁 洪黎霞 陈光彬 崔雯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苏醒期 无湿化面罩吸氧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无湿化面罩吸氧在麻醉复苏室(PACU)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全麻术后入PACU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无湿化面罩吸氧组(观察组)和常规湿化面罩吸氧组(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入、出PACU的生命体征(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并依照评分方法评价其鼻黏膜不适评分,评价其氧疗的满意舒适度(氧气气味、氧气湿润度、吸氧的噪音),护士执行氧疗的操作时间,将二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出PACU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鼻黏膜不适评分、氧气湿润度、氧气气味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吸氧噪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执行氧疗的操作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时间无湿化面罩吸氧同样达到吸氧的效果,对患者鼻黏膜无明显影响,且节约时间、人力及相关费用,将PACU护士更多的时间用于观察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 洪黎霞 吴玲 武冬冬 万菁菁 汪一关键词:麻醉复苏室 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4 2011年 患者一般在术后60-90分钟即可获得清醒,对指令动作、定向能力和术前记忆得以恢复。若超过此时限神志仍不十分清晰,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1]。全身麻醉后患者能否及时清醒是临床上判断医护质量的标志之一,也是患者能否顺利康复的影响因素之一。我们对18例麻醉苏醒延迟的患者病因进行分析及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闵立霞 洪黎霞关键词:全身麻醉 苏醒延迟 护理 温度干预护理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措施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老年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保温毯、输入加温液体、DAR人工鼻气道加温湿化等综合性温度干预护理。分别监测患者麻醉前的体温,入麻醉后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体温,在PACU的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及苏醒延迟、血压异常、寒战、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和入PACU的体温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时间、停留时间和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温度干预护理,可缩短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洪黎霞 闵立霞关键词:体温调节 老年病学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