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晶

作品数:19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小城
  • 6篇乡村
  • 6篇小城镇
  • 4篇城乡
  • 3篇城市
  • 2篇地震
  • 2篇地震灾区
  • 2篇灾区
  • 2篇震灾
  • 2篇知识图
  • 2篇知识图谱
  • 2篇乡村发展
  • 2篇乡村规划
  • 2篇小城镇规划
  • 2篇发展范式
  • 2篇范式
  • 2篇范式研究
  • 2篇CITESP...
  • 2篇城乡规划
  • 2篇城乡规划学

机构

  • 19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武汉华中科大...

作者

  • 19篇乔晶
  • 13篇耿虹
  • 2篇吕宁兴

传媒

  • 2篇规划师
  • 2篇小城镇建设
  • 2篇第五届“21...
  • 1篇华中建筑
  • 1篇中国园林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南方建筑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测绘地理信息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人”视角下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路径探析被引量:3
2022年
“城市人”规划理论是“人”在自存共存的平衡原则下创造的最优空间,而民族村寨作为一种“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一种人类聚居形式,具有典型“城市人”匹配典型人居的空间属性。因此,基于“城市人”规划理论,结合鄂西南地区土家族民族村寨典型案例,归纳民族村寨的空间特征,从传统的传承与现代性调整,塑造典型“城市人”匹配的典型人居、民族文化的还原与功能再造,促进典型“城市人”与文化活态关系的建立、关注多方利益主体,实现典型“城市人”自存-共存需求的最优平衡三个维度探讨“城市人”视角下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路径,为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佳佳耿虹陈都乔晶
关键词:民族村寨
城乡规划学科演进逻辑、面临挑战及重构策略被引量:6
2022年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为城乡规划学科建设提供了创新动力和改革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经历了从建筑学下设城市规划专业,到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立,再到城乡规划学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三部曲”。城乡规划学通过权力、社会、知识三重逻辑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作用,从顶层指引、外生推力、内生动力三个角度推动学科的发展与演进。由于当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扰动了三重逻辑及其作用机制,文章从“响应国家治理升级、契合社会服务转型、顺应学科知识演化”三个角度,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适应策略,明确了以空间化为核心的学科本土化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的必要性,有利于更好地认识《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相关学科与专业修改设置的目的。
耿虹徐家明乔晶乔晶杨龙
关键词:城乡规划学学科建设演进逻辑
“伪逆城市化”背后的城乡关系与发展趋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逆城市化'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城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时的人口自由流动现象。我国部分城市目前所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实际上是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城乡公共服务差异较大而导致的人口被迫流动...
耿虹乔晶杨龙
关键词:城乡关系人口流动
文献传递
大城市周边镇村关系层级解构的特征、风险与应对——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10
2018年
镇村关系是城乡融合中不可缺位的结构性因素,尤其在大城市周边,由于极核效应导致的要素越级流动极易导致镇村关系出现低水平均衡的状况,从而导致大城市外围塌陷的隐患。通过解析大城市周边镇村关系传统的层级结构与目前镇村层级解构的表现形式及特征,进一步分析了镇村层级解构对镇村发展多方面的影响及风险,提出了镇村关系重构的策略,即构建多维耦合的镇村一体化发展系统,重构区域化、扁平化、适应性的镇村网络关系。
耿虹乔晶吕宁兴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小城镇再分化内涵解析被引量:8
2019年
小城镇已基本完成以个体最优化为导向、要素局部集聚为内涵的第一次分化。在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共识和网络化的新型城镇功效格局下,分化后部分过度极化、增长低效等问题和个体化内涵的解释失效现象日益凸显,因此合理的再分化是小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提出将再分化的内涵认知从“个体最优化”向“效能最大化”转变,并建构小城镇发展效能的解释结构模型(ISM)。结果显示,在效能最大化导向下,小城镇再分化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制度政策作用的力度和周期,其根本性的决定维度是小城镇区域生态价值。同时,与第一次分化中个体经济水平最优决定论不同,再分化过程中小城镇公共服务效率和其区域公共服务能级将是评判其发展效能的决定性要素。
陈实耿虹乔晶
关键词:再分化小城镇
中小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活化振兴营造策略研究——基于日本高松丸龟町商店街的经验启示被引量:1
2022年
自1990年以来,日本高松丸龟町商店街开展了为期近30年的振兴营造,通过采用民间主导、共同设计、以人为本等营造理念实施紧凑型商业空间整治,以及强化其公共物品属性的城市设施更新,推动商业街治理主体与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成功实现了商业街区的活化更新营造。其先行经验为我国中小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活化营造提供了一定借鉴。文章基于对高松丸龟町商店街振兴案例的深度剖析,结合对我国中小城市传统商业街区本土衰退特征与更新困境的讨论,提出适合我国相应商业街区的活性化营造策略,包括社会成员主导的自主共同开发,规划控制指标的弹性管控,政府财政引导下的社会资本投放,集约化导向下的土地与空间治理,以及走向"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物品营造。
耿虹李彦群乔晶
关键词:商业街区公共物品
成都市地震灾区乡村发展范式研究
2019年
基于四川省成都市汶川地震灾区乡村发展的跟踪调查发现:十年来成都市震区乡村经历了从过渡安置到恢复重建,再到发展振兴的三阶段发展历程。在分阶段发展政策引导下,震区乡村整体表现出规划驱动项目建设、善治保障乡村治理的新型发展范式。作为乡村发展的工具包,震后乡村规划成为推动乡村项目落地实施的驱动器与合法性来源。而震后救援中基层政府所积累的社会信任与居民互助型社会支持网络,在推动震区乡村走向自治与共治交互治理模式的同时,也奠定了乡村规划与项目建设的情感基础。这种乡村发展范式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启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规避传统路径依赖,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充分发挥乡村规划实施驱动效能;同时构建基层政府高信任度与社会网络高联结度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实现乡村科学健康发展。
李彦群乔晶
关键词:乡村规划地震灾区发展范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房建设评估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3年
依托2021年湖北省乡村建设评价工作,选取远安县、孝昌县、罗田县作为典型样本县,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和半结构式访谈,综合评估湖北省典型县的农房建设特征。调查研究发现:(1)各乡镇农房建设水平差异较大,总体上与经济、区位、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但并非一定是必然性线性关联;(2)各县农房建房者专业化程度低,不合理的节约成本和不匹配的空间追求直接导致农房质量较低;(3)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房建设水平提升不同步,导致农房客观建设水平与村民主观满意度存在落差。提升本地工匠的专业意识、关键知识与技艺水平,加强政府政策制定与技术、法规引导,提倡与新生活方式相匹配的营造风尚,有利于总体提升农房建设水平乃至人居环境建设水平。
耿虹姚怡冰杨龙周博为乔晶
“新经济流”视角下小城镇空间演化及开发边界划定初探
2022年
小城镇空间是小城镇功能组织在镇村地域空间系列上的投影,其空间开发边界划定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传导,也需顺应小城镇空间演化的客观规律。“新经济流”发展过程中的去中心化、扁平化、网络化特征影响着小城镇空间演化规律,重构着空间开发边界、空间结构层次及空间功能组织。本研究试图从互联网“新经济流”要素特征、内源性动力为契入点,以小城镇为研究空间单元,构建“新经济流”与小城镇发展、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增长分化转移的内在关系逻辑框架,并以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小河镇为实证案例,提出“新经济流”作用下小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逻辑框架及方法:基于多情景模拟的小城镇“城镇”空间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和基于约束与增长双向影响的“三生”空间开发边界划定方法,期冀为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新的视角。
耿虹杨龙乔晶乔晶尹伟
关键词:小城镇
基于区域经济联系的小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研究--以湖北省宜城市为例
城市空间发展方向选择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问题,是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决策环节.特别是小城市,其经济联系的自主性相对大城市较弱,发展受外力的影响较大,所以如何正确确定小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影响小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乔晶陈都
关键词:小城市建设区域经济联系城镇化进程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