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文峰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渭河盆地
  • 1篇低山丘陵
  • 1篇低山丘陵区
  • 1篇地貌
  • 1篇地貌演化
  • 1篇新生代
  • 1篇亚洲季风
  • 1篇始新世
  • 1篇丘陵
  • 1篇丘陵地
  • 1篇丘陵地区
  • 1篇丘陵区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晚始新世
  • 1篇温室
  • 1篇流域
  • 1篇流域地貌
  • 1篇湖相
  • 1篇湖相沉积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孙文峰
  • 3篇鹿化煜
  • 2篇张红艳
  • 1篇赵琳
  • 1篇张瀚之
  • 1篇王社江
  • 1篇冯晗
  • 1篇张文超
  • 1篇卓海昕
  • 1篇马春梅

传媒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渭河盆地蓝田始新世红河组沉积物特征和古环境记录被引量:10
2017年
渭河盆地渭南—蓝田地区堆积着连续的始新世以来的地层序列,是揭示新生代亚洲季风气候演化和环境变迁的良好材料。文章对陕西蓝田支家沟厚约330 m的红河组典型剖面进行了沉积学和环境替代指标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红河组发育时间属于中、晚始新世,是在较为稳定的沉积环境下的河湖相堆积。古流水方向为从南到北,且整个地层沉积环境稳定,从红河组上部到下部古水流方向未发生改变。赤铁矿是红河组的主要载磁矿物,可能含极少量磁铁矿。基于地层序列、岩性、哺乳动物化石和沉积物特性分析,渭河盆地地区在中、晚始新世时气候相对暖湿,植被覆盖度高,有湖泊、沼泽分布,东亚季风气候雏形可能已经出现;到早渐新世,气候趋向相对冷干,与全球范围内始新世—渐新世之交的气候转型相一致。研究为认识始新世中国中部古气候变化提供了新材料。
孙文峰鹿化煜王逸超冯晗王翰林李永祥吴耕泓李姝玥蒋品欣
关键词:渭河盆地古环境
南京低山丘陵区表土及捕捉器花粉谱的差异探究被引量:3
2015年
选取南京丘陵地区29处样点,分别搜集表土及捕捉器样品,开展两种采样方式下孢粉组合与植被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南京低山丘陵地区花粉类型以松属、栎属、枫杨属、榆属、蔷薇科、菊科、禾本科为主,表土花粉组合较好地反映了现代植被特征。主成分分析可以大致区分人工草坪区、农田区以及森林区的样品。农田区表土花粉浓度最低,每克仅为4 964粒,农田的翻耕以及微生物环境是造成其花粉浓度低的重要原因;森林区花粉浓度(每克29 176粒)及花粉通量(49 358粒/平方厘米/年)均很高。人类活动的增强可能会造成孢粉浓度的下降。在探究本地区历史时期人类活动时,可运用孢粉浓度以及与农作物相关的孢粉类型的变化来分析。所有捕捉器样品的乔木花粉百分比均低于其对应的表土样品,其中以松属尤为明显。
方伊曼马春梅孙文峰
关键词:表土花粉主成分分析
中-晚更新世人类活动及其对灞河流域地貌和环境演变的响应
20世纪60年代,在蓝田公王岭和陈家窝地点发现的蓝田直立人化石,是整个东北亚地区旧石器考古领域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该地区也发现了其他旧石器地点,但相关地层年代及与灞河流域地貌和环境演化研究很薄弱。
卓海昕鹿化煜张文超Khobaib Ahmad王社江孙文峰张红艳
关键词:地貌演化磁性地层
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序列与亚洲季风气候起源演化被引量:21
2018年
亚洲季风气候起源与演化受海陆地貌格局和全球温度变化等影响。关于亚洲季风气候起源的时间,有第四纪早期、晚中新世、早中新世至渐新世晚期、始新世等多种说法。获得连续的长时间的季风气候变化记录,是认识亚洲季风起源和演化过程的关键。渭河盆地位于我国中部,是一个处于现代亚洲季风降水影响边缘区域的断陷盆地。从始新世开始,渭河盆地接受了厚度超过7000 m的较为连续的河湖相沉积物,在晚中新世约7 Ma开始堆积同期异相的风尘沉积。盆地汇集了1.35×105 km2受季风降水控制的渭河流域地表径流,因此,渭河盆地可以看作是新生代亚洲季风降水的雨量筒。过去10年,我们对渭河盆地新生代红河组、白鹿塬组、冷水沟组、寇家村组、灞河组、蓝田组和三门组、洩湖组等沉积序列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和古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认为渭河盆地的沉积序列记录了从中始新世温室地球(greenhouse)到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与全新世冰室地球(icehouse)亚洲季风降水阶段演化的过程。研究认为,在从中始新世约45 Ma到晚上新世约3.4 Ma漫长的气候演化过程中,渭河流域处于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降水量较多;早更新世约2.6 Ma以来,降水总体减少,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变幅和变频增大。季风降水的这种两阶段演化可能受到全球温度(尤其是北半球冰量)演化的驱动,也与海陆地形格局、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生长和副特提斯海退缩有一定的联系。亚洲季风降水演化是在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区域响应,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赤道辐合带(ITCZ)移动驱动的季风降水带位置和宽度有关。
鹿化煜张瀚之王逸超赵琳王翰林孙文峰张红艳
关键词:渭河盆地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季风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