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文浩

作品数:21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肿瘤
  • 11篇腹腔
  • 11篇腹腔镜
  • 10篇肠癌
  • 9篇术后
  • 8篇结肠
  • 7篇直肠
  • 7篇手术
  • 7篇康复
  • 6篇直肠癌
  • 6篇速康
  • 6篇结肠癌
  • 6篇肠肿瘤
  • 5篇单孔
  • 5篇外科
  • 5篇胃肿瘤
  • 5篇镜检
  • 5篇康复外科
  • 5篇加速康复
  • 5篇加速康复外科

机构

  • 1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1篇福建省肿瘤医...
  • 3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21篇滕文浩
  • 14篇魏丞
  • 11篇刘文居
  • 11篇臧卫东
  • 8篇刘胜
  • 8篇臧卫东
  • 6篇肖军
  • 4篇何皓
  • 3篇廖凌虹
  • 3篇陈书
  • 2篇叶再生
  • 2篇魏晟宏
  • 2篇陈路川
  • 2篇陈书
  • 1篇应敏刚
  • 1篇郭增清
  • 1篇何皓
  • 1篇姜雯雯

传媒

  • 6篇腹腔镜外科杂...
  • 3篇肿瘤代谢与营...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在左半结肠癌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单孔加一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为39例患者行单孔加一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或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例患者术中添加1个辅助操作孔。手术时间平均(165.9±40.7)min,出血量50(20,100)mL,肿瘤最大径(4.0±1.2)cm,肿瘤近切缘(6.0±2.9)cm,远切缘(11.0±4.7)cm,清扫淋巴结数量(24.4±11.9)枚,总切口长度(5.1±0.8)cm,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0.1±2.0)h,首次排气时间(65.4±3.6)h,首次排便时间(96.7±3.8)h,首次进食时间(3.0±1.0)d,术后前3天疼痛评分分别为(2.9±1.1)分、(2.3±0.5)分、(1.4±0.5)分,平均住院(9.2±2.5)d, 38例患者对切口美容效果评价非常满意,1例满意。术后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2.8%。中位随访时间24(3~51)个月,6例出现远处转移,未出现局部复发病例。结论:采用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在美容效果及减轻术后切口疼痛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刘文居臧卫东滕文浩陈梅梅
关键词:结肠肿瘤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检查
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中短期疗效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单孔加一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加一组(n=54)与常规组(五孔法施术,n=44),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或增加辅助操作孔,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最大径、清扫淋巴结数量、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1天与第3天白细胞计数、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加一组总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满意的中短期疗效。
滕文浩臧卫东刘文居陈梅梅
关键词:结肠肿瘤腹腔镜检查疗效比较研究
单孔加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初步经验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单孔加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及初步技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46例行单孔加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并采用门诊与电话方式随访至术后30 d,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均使用普通腹腔镜器械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30例,单孔加二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6例,无一例中转为开腹或常规腹腔镜辅助手术,术后病理切缘均为阴性,手术时间平均(208.4±31.4)min,中位术中出血量30(四分位间距20.0)mL,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前3 d疼痛评分为(2.3±0.5)分、(1.9±0.6)分、(1.4±0.6)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53.4±12.1)h,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74.3±15.1)h,术后平均住院(8.5±1.3)d,辅助切口长度(4.2±0.5)cm,肿瘤近切缘距离为(3.7±2.3)cm,淋巴结清扫数量为(42.2±14.1)枚。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8.7%(4/46),肺部感染2例,左胸腔积液、腹腔感染各1例。术后美容评分(20.1±1.7)分。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0 d,生存良好。结论:在单孔腹腔镜技术娴熟的中心,使用普通腹腔镜器械行单孔加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疼痛轻及美容效果好的优势。
刘文居滕文浩姜键平陈梅梅臧卫东
关键词:胃肿瘤全胃切除术腹腔镜检查单孔
单孔加一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初步探索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单孔加一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49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孔加一组(n=21)与常规五孔法腹腔镜手术组(n=28,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30 d内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出血量、肿瘤最大径、清扫淋巴结数量、重建方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加一组手术时间、总切口长度更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早,术后前3 d疼痛更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加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远端胃癌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手术时间短、疼痛轻等优势。
滕文浩臧卫东刘文居姜键平陈梅梅
关键词:胃肿瘤胃癌根治术腹腔镜检查
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比较"单孔加一"与常规5孔法完全腹腔镜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近期疗效、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机体应激及炎性反应状态,以探讨"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接受单孔加一孔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的35例患者(SILS+1组)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采用常规5孔法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的44例患者作为传统组(CLS组)。比较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观察指标(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前3 d疼痛评分、住院天数、淋巴结清扫个数、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指标)。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或腹腔镜辅助手术,均成功完成全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与CLS组相比,SILS+1组总切口长度更短[(5.1±0.6)cm比(8.5±4.1)cm,t=4.124,P=0.012],首次下地中位时间(中位数:27.6 h比49.3 h,Z=4.386,P=0.026)及首次排气中位时间(42.8 h比63.2 h,Z=13.086,P=0.012)更早,术后疼痛更轻[术后1d:(2.0±1.1)分比(3.6±0.9)分;术后2 d:(1.4±0.2)分比(2.9±1.4)分,术后3 d:(1.1±0.1)分比(2.3±0.3)分,F=49.128,P=0.003],术后住院时间[(9.1±2.7)d比(11.2±2.2)d,t=3.267,P=0.001]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2天复查,发现SILS+1组的总蛋白水平高于CLS组[(59.7±18.2)g/L比(43.0±12.3)g/L,t=2.214,P=0.003]、白蛋白水平高于CLS组[(33.6±7.3)g/L比(23.7±5.4)g/L,t=5.845,P<0.001],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CLS组[(16.3±3.1)g/L比(63.3±4.5)g/L,t=4.961,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魏丞肖军滕文浩廖凌虹臧卫东
关键词:术后康复
"单孔+1孔"技术在右半结肠癌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孔+1 孔”技术在右半结肠癌(Right colon cancer,RCC)关于加速康复外科的可行性和优势及比较分析围术期营养及炎症状态。方法 回顾性收集60 例可切除RCC 经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照1:2...
郭增清魏丞肖军滕文浩臧卫东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术后康复右半结肠癌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胃癌临床实践指南(2022·V2)更新要点及解读被引量:1
2022年
2022年1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表了《NCCN临床实践指南:胃癌2022.V2》(以下简称指南),该版指南对胃癌的诊断及全身治疗等都做出了更新。一、诊断检查1.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又称为高通量测序,能够同时对上百万甚至数十亿个DNA分子进行测序,实现大规模、高通量测序的目标,是继Sanger测序之后的革命性进步,是肿瘤精准诊疗的重要环节。
陈路川滕文浩魏晟宏叶再生
关键词:胃肿瘤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类NOTES术联合加速康复理念在中高位直肠癌及远端乙状结肠癌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中高位直肠癌及远端乙状结肠癌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自然腔道切除脱出式直肠/乙状结肠癌腹腔镜下根治性手术(类NOTESⅣ型及V型)联合加速康复(ERAS)理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1例2017年6月~2018年3月于我院行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成无切口组(类NOTES术加ERAS方案)和常规组(ERAS方案)。利用疼痛数字评分法分别评估术后12h、24h、48h休息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和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切口组术后第12h、24h、48h休息的疼痛数字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无切口组患者(P<0.05)。结论类NOTES术是一种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的微创外科技术,ERAS理念在国内外迅速兴起并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广泛开展应用研究。两种相结合治疗高位直肠癌及远端乙状结肠癌优势明显。
陈书臧卫东林振孟刘胜魏丞刘文居滕文浩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加速康复外科
切口局部麻醉对腹腔镜直肠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价被引量:4
2017年
术后镇痛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核心内容,充分镇痛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并改善预后[1]。随着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的逐步开展,微创手术联合ERAS的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对腹腔镜直肠手术术后切口局部麻醉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
滕文浩臧卫东何皓刘胜魏丞刘文居陈书陈境鸿
关键词:局部麻醉腹腔镜手术直肠镇痛快速康复
“单孔+1”技术在远端胃癌手术及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单孔+1"技术在远端胃癌关于加速康复外科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90例pT1-4aNXM0远端GC经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回顾性病例采用SPASS 1∶2进行随机匹配,其中"单孔+1"组30例,传统5孔腔镜组(CLS)60例。比较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观察指标(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前3天疼痛评分、住院天数、肿瘤最大径、淋巴结清扫枚数及疼痛评分)。结果"单孔+1"组总切口长度更短,首次下地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更早,术后疼痛更轻,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 <0.05)。"单孔+1"组的术后出院时间小于CLS组(P <0.05)。术后第2日复查,发现"单孔+1"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CLS组(P <0.05),CRP指标低于CLS组(P <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转移个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总蛋白、白蛋白及CRP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单孔+1"的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及普及性,该技术在同等根治度的前提下,不仅减少术后躯体疼痛,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手术损伤更小,对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保护更好。
魏丞肖军滕文浩廖凌虹臧卫东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术后康复远端胃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