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国栋

作品数:39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补喂
  • 8篇褪黑素
  • 8篇绵羊
  • 8篇黑素
  • 8篇氨酸
  • 7篇抗氧化
  • 6篇精液
  • 6篇精液品质
  • 6篇发情
  • 5篇伊犁马
  • 5篇母羊
  • 5篇发情率
  • 5篇繁殖
  • 4篇瘤胃
  • 4篇抗氧化能力
  • 4篇激素
  • 4篇补饲
  • 3篇代谢
  • 3篇运动性能
  • 3篇孕酮

机构

  • 38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上海新农科技...
  • 1篇新疆天山畜牧...
  • 1篇新疆泰昆集团...

作者

  • 38篇赵国栋
  • 14篇杨开伦
  • 13篇李晓斌
  • 12篇马晨
  • 7篇臧长江
  • 6篇赵芳
  • 5篇高超
  • 4篇阿布力孜·吾...
  • 4篇王旭光
  • 4篇谢景龙
  • 3篇邓海峰
  • 3篇刘志强
  • 3篇李海英
  • 3篇徐向君
  • 3篇王根
  • 3篇刘振
  • 2篇刘亚伟
  • 2篇马军
  • 2篇唐雪梅
  • 2篇陈晖

传媒

  • 7篇动物营养学报
  • 6篇中国畜牧兽医
  • 4篇中国畜牧杂志
  • 2篇饲料研究
  • 2篇畜牧与饲料科...
  • 2篇中国草食动物...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饲料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黑龙江科学
  • 1篇畜牧业环境

年份

  • 7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眼残翅果蝇在本科遗传学杂交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22年
果蝇是遗传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且以野生型、白眼、残翅、黑檀体最为常见。将白眼残翅果蝇应用于本科果蝇杂交实验实践中,使果蝇单因子杂交实验(孟德尔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实验(性连锁基因遗传),经一次杂交统计获得实验结果,同时丰富本科实验室果蝇教学品种和实验方法。以自主培育果蝇的方法进行教学,可调动学生实验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对本科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遗传学本科杂交实验教学中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赵国栋陈晖王旭光阿布力孜·吾斯曼
关键词:杂交实验本科教学
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肠道内容物褪黑素含量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探究通过5-羟基色氨酸调节绵羊胃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可能性。试验选取3岁、平均体重为(47.79±3.70)kg的健康哈萨克母羊15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Ⅰ、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1.2%(以体重计),玉米青贮为1.8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Ⅰ、Ⅱ组试验羊分别饲喂111、222 mg/(kg·BW)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进行25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当天晨饲后6 h后立即宰杀全部绵羊,取其空肠、回肠、结肠、盲肠内容物测定褪黑素含量及菌群结构。结果表明,Ⅰ组结肠内容物,Ⅱ空肠、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Ⅰ、Ⅱ组回肠、盲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组空肠和盲肠内容物细菌菌群ACE、Chaol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盲肠、结肠内容物中细菌多样性在门、属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空肠内容物细菌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无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Ⅱ组空肠内容物中Aeriscardovia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回肠内容物中,Ⅰ、Ⅱ组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NK4A214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梭状芽胞杆菌属、Rombouts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使成年绵羊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增加,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赵芳王根赵国栋高超李晓斌马晨杨开伦
关键词:绵羊内容物褪黑素细菌多样性
基于代谢组和转录组探究补饲L-瓜氨酸对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
赵国栋
补喂复合益生菌对3~6月龄伊犁马粪便纤维含量、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试验旨在研究补喂复合益生菌对3~6月龄伊犁马粪便纤维含量、VFA浓度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90.23kg±11.02kg)、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伊犁马哺乳马驹10匹,随机分为2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分阶段补喂等量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和苜蓿干草的基础上,试验组每匹马驹每天补喂0.075g(2×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0.133g(3×10^(10) CFU/g)植物乳杆菌复合菌,进行为期90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马驹粪便中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淀粉的含量(P<0.05;P<0.01),分别比对照组低3.50%和11.32%;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马驹粪便中乙酸和丙酸的浓度(P<0.05;P<0.01),分别比对照组高14.65%和64.29%;极显著提高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P<0.01),比对照组高16.17%。由此可见,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降低马驹粪便中纤维的含量、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增加3~6月龄伊犁马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李晓斌臧长江谢景龙赵国栋马军刘振杨开伦
关键词:伊犁马纤维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甜菜粕对焉耆马运动性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试验旨在探讨焉耆马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甜菜粕对焉耆马运动性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选取12匹运动成绩、体质量、年龄和体尺相近的焉耆马,随机分为3组,每组4匹,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添加0、0.6和1.2 kg/d甜菜粕。结果表明:在竞赛时间上,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比对照组提前5.16%(P>0.05)和22.28%(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赛后即刻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19.92%(P<0.01)和升高22.83%(P<0.01);对于赛后20 min心率而言,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36.82%(P<0.01)和16.13%(P>0.05)。在赛后,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血中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分别下降13.99%(P<0.05)和13.95%(P<0.05),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血中二氧化碳分压(PCO2)、二氧化碳总量(TCO2)、碳酸氢盐(HCO3-)和剩余碱(BE)的含量分别降低14.18%(P<0.05)、16.67%(P<0.01)、17.30%(P<0.05)和100%(P<0.05),阴离子间隙(Anion Gap)的水平升高40%(P<0.05)。在赛前和赛后,各试验组间血p H无明显变化(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2 kg/d的甜菜粕,可提高焉耆马的运动性能。
徐向君李海英刘鹏赵国栋刘亚伟林梦阳
关键词:甜菜粕运动性能血气指标
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胃肠道内容物和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褪黑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褪黑素的分布特点,探究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胃肠道内容物和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褪黑素含量的影响,探讨通过5-羟基色氨酸调节绵羊肠道中褪黑素合成的可能性。试验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47.79±3.70) kg的3岁哈萨克母羊15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体重的1.2%,玉米青贮饲喂量为0.9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试验Ⅰ、Ⅱ组羊只分别饲喂111、222 mg/kg BW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进行1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5-羟基色氨酸含量的分布特点是盲肠>空肠、结肠>瘤胃液、十二指肠、回肠;褪黑素含量分布特点是十二指肠>瘤胃液、空肠>回肠、盲肠>结肠。除盲肠和结肠外,试验Ⅰ、Ⅱ组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5-羟基色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十二指肠内容物中5-羟色胺、N-乙酰-5-羟色胺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肠内容物中5-羟色胺、N-乙酰-5-羟色胺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空肠、回肠内容物中5-羟色胺、N-乙酰-5-羟色胺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Ⅱ组(P <0.01)。试验Ⅰ、Ⅱ组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Ⅱ组十二指肠、空肠内容物中5-羟基吲哚乙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试验Ⅱ组盲肠、结肠内容物中5-羟基吲哚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血浆中5-羟基色氨酸、5-羟色胺、褪黑素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5-羟基色氨酸含量的分布特点是:盲肠>空肠、结肠>瘤胃液、十二指肠、回肠;褪黑素含量分布特点是:十二指肠>瘤胃液、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补喂量为222
赵芳陈晖王根高超赵国栋马晨杨开伦
关键词:绵羊胃肠道内容物褪黑素
碘醚柳胺驱虫对6月龄伊犁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碘醚柳胺驱虫对6月龄伊犁马驹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在同一草场饲养的6月龄(出生日期±5 d)、平均体重为(117.60±15.84)kg的伊犁马公马马驹10匹,在相同的饲喂条件下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匹。试验组马驹灌服碘醚柳胺混悬液驱虫剂驱虫,每匹14 m L,对照组马驹不进行驱虫。驱虫后,进行为期20 d的消化代谢试验,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5 d。结果显示:碘醚柳胺驱虫对马驹各营养物质摄入量、消化量、排出量和消化率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8.17%、16.37%、17.36%;试验组马驹氮的沉积量和沉积率分别比对照组高65.90%(P<0.05)和73.20%(P<0.05);试验组马驹体高和胸围的总增长分别比对照组高123.58%(P<0.05)和48.31%(P<0.05)。因此,碘醚柳胺驱虫对6月龄伊犁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氮沉积量和沉积率的增加以及体高和胸围的增长上。
李江李晓斌马军刘振赵国栋何周瑞邓海峰杨开伦
关键词:碘醚柳胺伊犁马驱虫消化代谢生长发育
补喂褪黑素、醋酸甲羟孕酮基础上进行不同处理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在非繁殖季节对萨福克母羊分别进行补喂褪黑素(Melatonin,MLT)与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Acetate,MPA),再在MLT和MPA基础上分别进行前列腺素(Prostaglan...
赵国栋
关键词:母羊褪黑素醋酸甲羟孕酮繁殖性能
文献传递
3~6月龄伊犁马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3~6月龄伊犁马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揭示断奶前马驹肠道菌群演替的规律,从微生物学角度为此阶段马驹生长发育及肠道健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89.75±8.81)kg、出生日期相同的3月龄伊犁马5匹,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分别在试验的第0天(即试验开始的前1天)、第30天、第60天、第90天采集马驹粪便样品,从每份样品中提取微生物基因组总DNA,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检测样品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1)对5匹马驹的20份粪样进行测序,共获得有效序列数157 665条,获得平均操作分类单元(OTUs)1 117个。2)马驹粪便中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随着马驹月龄的增加呈波动性变化,但各时间点之间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3)在门水平上,马驹粪便中10大优势菌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螺旋体菌门(Spirocha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无壁菌门(Tener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TM7、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其中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及疣微菌门的丰度较高;在科水平上,马驹粪便中10大优势菌分别为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莫拉氏菌科(Moraxellaceae)、动球菌科(Planococcaceae)、肉杆菌科(Carnobacteriaceae)、BS11、RFP12、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毛螺旋菌科(Lachnospiraceae)、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在属水平上,马驹粪便中10大优势菌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德库菌属(Desemz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Ureibacillus、Paludi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埃希式杆菌属(Escherichia)、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密螺旋体属(Treponema)、艰难杆菌属(Mogibacterium)。由此得出,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能够准确地对3~6月龄伊犁�
李晓斌赵国栋刘振吴婷婷何周瑞邓海峰杨开伦
关键词:伊犁马ILLUMINA
补喂5-羟色氨酸、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对绵羊血浆中5-羟色氨酸、褪黑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5-羟色氨酸、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对绵羊血浆中5-羟色氨酸、褪黑素含量的影响,探究通过5-羟色氨酸调节绵羊机体中褪黑素分泌模式及含量的可能性。试验选取1岁、平均体重为(55.78±3.24)kg的陶赛特母羊18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体重的1%,玉米青贮饲喂量为0.6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羊只分别补喂5-羟色氨酸50 mg/kg BW、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111 mg/kg BW,进行1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早上、下午饲喂后试验组血浆中5-羟色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在下午饲喂后2个试验组血浆中5-羟色氨酸含量呈波动性上升,但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早上饲喂后1.5 h,各组血浆中色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在下午饲喂后1.5~6.0 h,各组血浆中色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在白天时,各组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下午饲喂后1.5~6.0 h,各组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呈波动性上升。在早上饲喂后3.0~9.0 h,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血浆中褪黑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早上饲喂后6.0 h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下午饲喂后1.5~9.0 h,各组血浆中褪黑素含量均呈波动性上升,且在下午饲喂后1.5、3.0、6.0 h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下午饲喂后9.0 h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补喂5-羟色氨酸(50 mg/kg BW)或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111 mg/kg BW)均可显著提高绵羊血浆中5-羟色氨酸含量,改变白天机体中褪黑素分泌模式及含量,且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的作用更有效,但对血浆中色氨酸、5-羟色胺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赵芳高超王根赵国栋李晓斌马晨杨开伦
关键词:绵羊褪黑素5-羟色氨酸5-羟色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