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东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无血预充大鼠深低温停循环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在于建立温度可控的大鼠深低温停循环(DHCA)模型,为研究DHCA相关器官损伤及保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共15只SD雄性大鼠,分为两组:DHCA组(18℃~20℃,n=8),常温体外循环组(n=7)。七氟烷诱导麻醉,颈静脉置入自制多孔静脉引流管为静脉引流端,左侧股动脉体表分支24 G套管针穿刺监测血压,鼠尾动脉20 G套管针穿刺为动脉灌注端。DHCA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常温维持5 min后开始降温,30 min降至目标温度后停循环30 min,复温30 min至35℃以上停机,停机后呼吸机维持20 min。常温体外循环组大鼠维持常温体外循环。各组均分别于术前,术中15 min,复温后20 min,停机前,术后48 h,术后14 d,术后30 d七个时间点抽取血气分析,记录各时间点血气值,并于术中实时监测记录动脉压及心率。结果 DHCA组有1只大鼠死亡,其余14只大鼠均顺利完成实验过程,并于术后30 d麻醉状态下处死取材。术中血糖随时间的推延逐渐上升,且在复温至停机期间DHCA组升高较常温体外循环组更明显(P〈0.05)。术中及术后两组乳酸水平均明显上升,且在停循环后DHCA组较常温体外循环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术后15 d时两组乳酸水平均明显回落。结论本实验成功采用将大鼠全身血液引出的方法,诱导心脏停跳,模型温度及麻醉深度精确可控,成功建立了DHCA模型,成功率高,术后存活率高,简便易行,可用于研究DHCA对大脑及其他脏器的影响,同时使DHCA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评价的研究成为可能。
- 曾庆东李勇男周玉姣孙燕华刘铭月刘刚吉冰洋
-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动物模型
- 新型闭式体外循环系统临床应用初探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闭式体外循环系统,并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方法选取16例接受体外循环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闭式体外循环组(n=8,采用闭式体外循环)和常规体外循环组(n=8,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等临床数据。分别于术前(T0)、体外循环开始后30min(T1)、主动脉开放后15min(T2)、术后4小时(T3)、术后24小时(T4)留取动脉血样本。于Tl、T2时间点检测动脉血气;所有时间点血液标本均检测游离血红蛋白,并检测白介素-6,血浆凝血酶原片段-2,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和血小板因子-4。结果所有纳入研究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体外循环事故,动脉血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且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围术期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水平变化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游离血红蛋白数值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组间比较,F=1.513,P=0.239,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炎性因子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一种安全有效新型闭式体外循环系统。
- 曾庆东刘刚李勇男孙燕华刘铭月吉冰洋
- 关键词:体外循环闭式系统心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