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胜
- 作品数:15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国家中心范式中的新制度主义——一项对理论演进的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作为政治学的标志性主题,制度研究在知识传统中绵亘不绝而又不断革新演进。以行为主义政治学批评者出现的国家中心范式在重新找回国家的知识进程中,为制度研究开放出了新领域和新进路。国家中心范式中的“托克维尔式进路”重点考察制度结构的作用机制,其所具有的宏观主题的中层理论、制度结构的比较分析、因果探求的历史向度等范式特征,构成了历史制度主义生发演进的直接知识渊源。该范式在具体分析中所秉持的“利益算计”和“价值规范”分析逻辑,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具有范式特质上的一致性。国家中心范式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提供了极富启发意义的知识资源,成为“重新发现制度”理论主张的践行表达,构成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确立并发展的理论基石和范式导引。从理论演进的角度分析国家中心范式中的新制度主义,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国家的组织本质和运作机制,进而为推进国家治理的基础性研究提供重要的知识借鉴。
- 曹胜
-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理论演进
- 社会中心论的范式特质与多重进路——以国家中心论为比较对象被引量:7
- 2017年
- 理论范式作为解释社会政治事实时所形成的框架结构,其理论范畴集中体现着社会科学的抽象性,其因果机制凸显了解释进路的多重可能性。社会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分别以"社会"和"国家"为理论内核来探究社会事实中的因果关联,开放出"由社会解释国家"和"由国家解释社会"两种相互对应的知识进路。在国家中心论的视域中,政治多元主义、结构—功能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理论范式都呈现出"以社会为中心"的范式特质,在多重分析进路背后具有共同的理论逻辑。社会中心论的范式身份在与"国家中心论"比照中得以确立。以此为范例分析不同范式的差异和同一范式之多重进路,能够使我们形成理论范式的认知自觉,从而更好地理解既有的理论,进而创生出新的知识。
- 曹胜
- 国家中心范式:科学革命中的理论传承
- 2016年
- 传统国家理论到国家中心范式的变革是理论范式意义上的突破创新。在政治学理论演进中考察这一变革,国家中心范式呈现为知识传承中实现超越的理论形态。追溯其知识渊源,欧陆政治传统中韦伯对国家内向秩序意义、欣策对国家外向安全价值和托克维尔的国家制度分析为其提供了理论范式确立所必需的核心概念、分析进路与研究论域,由此呈现出一种向陆欧国家理论的'回归'或曰'复兴'。而作为批评者阵营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和主流理论之外的新马克思主义也为其贡献了探析政治行为之因果机制和关注社会运行形态中的国家自主性等知识资源。在这些理论铺垫的基础上,国家中心范式确立起'以国家为中心'的知识进路,着重对作为行动主体和制度结构的国家展开分析,在范式意义上形成与'社会中心论'相互对应的解释路径,由此通过范式切换实现了'科学的革命',推动国家研究走向了政治科学分析的时代。
- 曹胜
- 以基层组织力提升推进社区治理发展--新时代基础性政治建设的角度被引量:6
- 2018年
-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的基础,做好国家与社会的夯基固本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社区的治理与发展。新时代社区治理与发展必须以基层党组织为着力点,加强基础性政治建设,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做好社区工作。要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和凝聚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民意汇集力和回应力,将其落实为全心全意为社区民众服务的坚定行动,努力构建党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建设真正关怀民众福祉的宜居社区、智慧社区、人文社区、共治社区和绿色社区。
- 曹胜
-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 证照改革的实践逻辑与政策过程
- 2021年
-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证照分离"改革将涉企经营事项的资质条件作为突破口,着力破解"进入市场难"、"准入不准营"等现实难题。用"证照改革"来表述这一实践过程,更能准确把握实践重点,反映各项配套改革之间的关系。在行政审批和清单管理的制度框架中对证照改革进行考察,能准确把握改革任务的重点难点,深刻理解"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路径的策略考量。证照改革过程中以"授权试点,统筹推进"为特征的政策创新扩散过程,凸显了新时代深化改革所强调的"央地互动"与"依法推进"的行动特质。从整体上考察和分析当前证照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实现路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各项措施落地生效,将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 曹胜
- 关键词:行政审批
- 数字治理时代公共管理学科的回应与发展--第三届数字政府治理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被引量:14
- 2018年
-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的社会变革进程中,这一时代背景在客观上要求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置于信息化浪潮的大背景下展开和进行,因此迫切需要开展针对数字治理和数字政府治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 李齐李齐曹胜
- 关键词:政府治理公共管理学科信息技术革命
- 探寻利维坦的行动逻辑——国家中心范式的研究进路与分析框架
- 2019年
- 国家中心范式通过对行为主义政治学展开学术批评,重新将"国家"这一被遗忘的"主角"从政治知识传统中找回来,并作出不同于传统政治哲学论证的科学性事实分析。该范式认为"国家"是处于内外之间的利维坦,这一特定位置决定了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依循"政治的逻辑"和"安全的逻辑"来建构秩序和塑造安全。进而,从研究进路对国家的行动逻辑做出理论抽象:其一,凸显国家作为自主能动之行动主体的"韦伯—欣策式进路";其二,呈现国家作为制度结构之运作逻辑的"托克维尔式进路"。国家中心范式以政治科学之事实分析的方式回应了"利维坦何以必要"和"利维坦如何运作"的基本命题,这为我们构建以国家为中心变量的因果框架奠定了重要的知识基础,为理解诠释国家理论的知识建构进路并拓展深化国家实践的政治科学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 曹胜
- 关键词:新制度主义
- 中国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系统论阐释:样态和路径被引量:35
- 2020年
- 随着信息化社会不断深化,在治理现代化驱动下和制度优势支撑下,中国治理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选择,其系统性特征凸显。因此,基于现代系统论分析中国治理数字化转型,建构其模型,并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勾勒其样态,即数字化转型中的治理系统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治理系统要素主体、环境和功能(治理主体、治理理念、治理规范、治理技术、治理资源和治理内容)在数字化转型中得以更新和完善。治理系统运行机制输入、转换和输出(感知监测、决策、执行、监测反馈)更具有能动性等特征。基于以上分析,持续推进中国治理数字转型,需要遵循治理现代化要求,彰显制度优势,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先导,以赋权赋能和激活规范为导向。
- 李齐李齐曹胜
- 关键词:数字政府
-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制度化创新的思考被引量:6
- 2014年
-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一字之差,但体现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体现了由“管理”转变为“治理”的深刻含义和丰富内容;标志着由传统社会体制向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社会体制转变,即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逐步实现国家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这是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 胡仙芝曹胜
- 关键词:社会治理公众参与制度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建设理论
- 国家性的能力向度
- 2020年
- 在当代国家理论研究中,“国家能力”作为基础性政治学理论范畴得到普遍运用,围绕国家能力展开的理论演绎和事实分析构成国家研究的重要命题。国家能力理论变革的逻辑分析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中,基于国家性而形成的国家自主性和国家能力成为理解国家实践形态的基本理论范畴。
- 曹胜
- 关键词:政治学理论国家自主性逻辑分析国家与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