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神经导航
  • 2篇颅内
  • 2篇脑出血
  • 2篇高血压
  • 2篇反应蛋白
  • 2篇高敏
  • 2篇高敏C反应蛋...
  • 2篇出血
  • 1篇电刺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多发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重建
  • 1篇血管重建术
  • 1篇血流
  • 1篇血流重建
  • 1篇亚低温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深圳职业技术...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苏海波
  • 3篇郭强
  • 3篇齐辉
  • 3篇周厚杰
  • 2篇韩宗利
  • 2篇刘宏斌
  • 2篇杜艳丽
  • 2篇洪小伟
  • 1篇张淼
  • 1篇郑思阳
  • 1篇徐石峰
  • 1篇吴广源
  • 1篇吴涛
  • 1篇尹卫
  • 1篇黄达
  • 1篇王清华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Sofia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前循环动脉闭塞取栓治疗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6FSofia取栓装置治疗颅内动脉闭塞所致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7月至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接受Sofia导管取栓(或)联合支架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动脉闭塞患者14例,其中单纯抽吸取栓患者10例,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患者4例。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及术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抽吸导管目标血管到位、闭塞血管再通及术后1周NIHSS评分及抽吸导管相关并发症为目标评估治疗的有效性。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标准评估血管开通程度(mTICI0~2a级为闭塞血管未开通,2b^3级为成功再通)。结果所有病例中抽吸导管均能顺利到达病变目标血管,闭塞血管总有效开通占比为13/14。10例单纯抽吸患者闭塞血管均成功开通,其中mTICI2b级2例,mTICI3级8例;4例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患者中,3例闭塞血管成功开通,其中mTICI2b级1例,mTICI3级2例。单纯抽吸和抽吸联合支架取栓的平均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分别为(34±10)min和(57±9)min。术后2例患者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其余12例患者术后1周NIHSS评分平均为(4.6±2.3)分,较术前明显下降[(15.5±6.1)分;Z=-3.061,P=0.002]。除1例发生血栓远端移位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抽吸导管相关并发症。结论6FSofia抽吸导管有很好的血管通过性,使用6FSofia抽吸取栓术后1周效果较好,但其有效性、安全性尚需更大样本的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韩宗利杜艳丽万仁宽苏海波齐辉
关键词:机械取栓
颅内多发破裂表皮样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总结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手术次全切肿瘤,术后病理结果表皮样囊肿,术后随访发现肿瘤无复发。结论颅内多发表皮样囊肿无特异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苏海波张玲琼周厚杰郭强
关键词:颅内表皮样囊肿多发
新型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新型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36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术前患者均行MRI或CT薄层扫描,将图像资料输入Brain LAB KICK神经导航系统中进行三维重建,设计最佳手术入路,并对肿瘤及重要结构作标记,术中在神经导航系统引导下寻找重要神经、血管及骨性标志等结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36例患者术中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顺利到达肿瘤部位,注册误差0.10~0.25mm。肿瘤全切31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3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现由于神经导航偏差导致的手术并发症.无症状恶化及死亡病例。结论颅内肿瘤切除术中应用Brain LAB KICK神经导航系统准确、安全.肿瘤全切除率高,最大程度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苏海波王清华尹卫吴广源张玲琼
关键词:神经导航颅内肿瘤
颅内血流重建与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重建术与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8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适应证并结合病人意愿进行分组,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13例(搭桥组),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15例(支架组)。术后CTA或高分辨MRI判断吻合血管通畅程度,PWI或SPECT评价脑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术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搭桥组均顺利完成吻合手术,术后1周内发生吻合口急性闭塞1例,其余12例吻合口通畅,且术后灌注不同程度改善。支架组顺利完成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14例,单纯球囊扩张1例;术后发生支架远端血管痉挛1例,术后灌注改善1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随访1.2~34.3个月,病人症状均不同程度好转,搭桥组出现TIA 3例,支架组TIA 1例。结论颅内外血管搭桥及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均有明显治疗效果,对不适合行支架手术的病人,颅内外血管搭桥是另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韩宗利杜艳丽万仁宽苏海波齐辉
关键词:支架成形术球囊扩张术脑血管重建术
高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值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析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1~2d内查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7d后复查对比。结果 47例患者入院1~2d血浆hs-CRP与入院7d比较(18.78±22.76mg/L vs 25.10±21.71mg/L,P=0.203 9);非手术者37例入院1~2d与7d比较(11.01±12.55mg/L vs 16.17±11.03mg/L,P=0.091 8),手术者10例入院1~2d与7d血浆hs-CRP比较(47.52±28.32mg/L vs 48.32±25.78 mg/L,P=0.890 8),手术者与非手术者入院1~2d血浆hs-CRP比较(47.52±28.32mg/L vs 11.01±12.55 mg/L,P=0.003 7),手术者与非手术者7d血浆hs-CRP(48.32±25.78 mg/L vs 16.17±11.03mg/L,P=0.003 2)。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hs-CRP值动态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手术组入院1~2d和7d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1,说明血浆hs-CRP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监测指标之一。
周厚杰刘宏斌郭强徐石峰洪小伟苏海波万仁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高敏C反应蛋白
脑出血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分析自发脑出血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分析我科2009-2012年收治的自发脑出血64例患者,均无外伤病史,所有患者入院1~2d内查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47例,非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hs-CRP(18.78±22.76)mg/L vs(6.85±8.32)mg/L,P=0.003 6];高血压中手术者10例,非手术者37例[hs-CRP(47.52±28.32)mg/L vs(11.01±12.55)mg/L,P=0.003 7]。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脑出血,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手术组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手术组,说明血浆hs-CRP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监测指标之一。
周厚杰刘宏斌郭强郑思阳黄达洪小伟苏海波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
术中唤醒结合神经导航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讨术中唤醒结合神经导航在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20例,术前均使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显示功能区皮层,同时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重建肿瘤周边纤维束,将上述图像融合后,导入神经导航系统,术中显微镜下确定功能区皮层与纤维束,同时应用术中唤醒联合皮层电刺激定位再次确定功能区后切除肿瘤。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的变化,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和术中唤醒联合皮层电刺激下成功实施手术,最终16例(80%)胶质瘤全切除,4例(20%)次全切除。术后2周、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仅1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KPS评分较术前降低,无术后死亡及严重致残病例。与术前KPS评分(83.02±4.76)比较,患者术后2周的KPS评分(90.15±6.72)、术后3个月KPS评分(96.86±6.18)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唤醒联合皮层电刺激结合神经导航能准确地定位功能区皮层及纤维束,准确评估胶质瘤切除范围,可以在最大程度切除病变的同时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苏海波张玲琼陈保东张淼史瑞萍吴涛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神经导航术中唤醒皮层电刺激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及免疫学分析被引量:30
2020年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并进行免疫学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预后、免疫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疗效等级、颅内压下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及血乳酸、S-100β蛋白及髓鞘碱性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免疫学指标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治疗,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保护免疫功能,较少并发症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苏海波张玲琼史瑞萍齐辉
关键词: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亚低温重型颅脑外伤免疫学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