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丹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水稻
  • 4篇突变体
  • 4篇基因
  • 3篇基因定位
  • 2篇叶枯病
  • 2篇抗性
  • 2篇枯病
  • 2篇白叶枯
  • 2篇白叶枯病
  • 2篇白叶枯病抗性
  • 2篇病抗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螯合
  • 1篇显性
  • 1篇绿叶
  • 1篇克隆
  • 1篇克隆鉴定
  • 1篇活性
  • 1篇活性氧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施勇烽
  • 4篇吴建利
  • 4篇郭丹
  • 3篇黄奇娜
  • 3篇徐霞
  • 3篇王惠梅
  • 3篇张晓波
  • 2篇奉保华
  • 2篇李小红
  • 2篇贺彦
  • 1篇吕向光
  • 1篇郭梁

传媒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稻淡绿叶突变体HM133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被引量:3
2016年
EMS诱导籼稻品种IR64获得淡绿叶突变体HM133。与野生型IR64相比,HM133播种后的第6周和第15周的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抽穗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气孔导度则明显上升;此外,突变体株高、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农艺性状也较野生型显著下降。叶绿体超微结构分析表明,分蘖期HM133类囊体基粒片层形状不规则,堆叠凌乱、排列疏松。遗传分析表明HM133淡绿叶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长臂RM143和RM3684之间。该区间内包含编码镁螯合酶D亚基的基因OsCHLD。序列分析表明HM133中该基因第10外显子上有一个从G突变为A的单碱基变异,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变成谷氨酸,推测OsCHLD基因即为控制HM133淡绿叶表型的候选基因。
施勇烽贺彦郭丹吕向光黄奇娜吴建利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光合作用
水稻褐色颖壳新等位基因OsFBX310^(bh6)的克隆鉴定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EMS诱变获得遗传稳定的水稻褐色颖壳突变体(brown hull 6,简称bh6)。与野生型IR64相比,在自然条件下突变体的颖壳颜色自抽穗期开始逐渐加深直至蜡熟期颖壳呈深褐色,除千粒重和穗长显著降低外,其他农艺性状(株高、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未发生显著改变。遗传分析表明,该褐色颖壳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构建突变体bh6与正常色颖壳水稻CPSLO17的F2分离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将该基因精细定位在第9染色体长臂上106kb的区段内。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中F-box蛋白基因OsFBX310(LOC_Os09g12150)编码区第1013位碱基由G突变为A,致使其所编码的蛋白序列第338位的甘氨酸(Gly)突变成天冬氨酸(Asp)。通过构建OsFBX310功能互补载体进行转化试验,结果表明,突变体转基因植株的谷壳颜色恢复为正常颜色。该基因是已报道的水稻OsFBX310基因的新等位基因,命名为OsFBX310bh6。OsFBX310bh6及其野生型等位基因的克隆对深入研究338位甘氨酸/天冬氨酸在类黄酮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丰富水稻特异种质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徐霞张晓波施勇烽王惠梅黄奇娜奉保华李小红郭丹吴建利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
一个水稻显性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精细定位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EMS(ethane methyl sulfonat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显性斑点叶突变体HM113。在大田环境下,突变体褐色斑点在播种后3周的叶片上产生,始穗期扩散至叶鞘。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HM113的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显著下降,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同时突变体CAT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OD活性显著上升。组织化学分析显示,突变体叶片中积累了大量活性氧,且斑点处细胞坏死。白叶枯病菌接种结果显示,HM113是一个广谱抗性增强的突变体。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HM113中防卫反应基因AOS2、PAL4、PR10和PR1b等的表达大幅上调。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褐斑性状受单显性基因(SplHM113)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法将该基因定位在第7染色体长臂RM21605和RM418之间,物理距离约为308 kb。本研究为褐斑基因Spl^(HM113)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郭丹施勇烽王惠梅张晓波宋莉欣徐霞贺彦郭梁吴建利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活性氧基因定位
水稻斑点叶突变体hm197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被引量:7
2015年
通过双环氧丁烷(diepoxybutane)诱变籼稻品种IR64获得遗传稳定的水稻褐色斑点叶突变体hm197。在自然条件下,该突变体褐色斑点自播种后10周开始于叶尖出现,而后慢慢扩散至全叶。遗传分析表明,该褐色斑点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名splhm197,并将其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上140kb的区段内。与野生型IR64相比,突变体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显著下降。遮光处理表明,hm197褐色斑点的形成受自然光照的诱导。此外,hm197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效率也比野生型显著降低。组织化学分析表明,突变体中有过氧化氢和大量超氧阴离子O2的沉积。与IR64相比,hm197叶片中清除氧自由基酶系统中SOD和APX活性极显著上升,其余均极显著下降,同时伴随总可溶蛋白含量下降以及MDA含量上升,hm197表现出早衰迹象。抗病性鉴定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显著增强。
李小红施勇烽张晓波奉保华宋莉欣王惠梅徐霞黄奇娜郭丹吴建利
关键词: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水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