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偈

作品数:33 被引量:555H指数:14
供职机构: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矿业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8篇瓦斯
  • 11篇瓦斯突出
  • 11篇煤与瓦斯突出
  • 10篇渗透率
  • 7篇煤层
  • 5篇温度
  • 4篇煤岩
  • 4篇冲击波
  • 3篇循环荷载
  • 3篇岩石力学
  • 3篇气体压力
  • 3篇两相流
  • 3篇煤层气
  • 3篇煤层瓦斯
  • 3篇荷载
  • 3篇采矿
  • 3篇采矿工程
  • 3篇
  • 2篇多场耦合
  • 2篇型煤

机构

  • 20篇瓦斯灾害监控...
  • 16篇重庆大学
  • 16篇中煤科工集团...
  • 2篇贵州大学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山东交通学院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河西学院
  • 1篇中国煤炭科工...
  • 1篇国土资源
  • 1篇贵州安和矿业...

作者

  • 33篇曹偈
  • 13篇戴林超
  • 10篇许江
  • 10篇李波波
  • 7篇王波
  • 7篇孙海涛
  • 5篇刘东
  • 5篇孙东玲
  • 5篇尹光志
  • 5篇周婷
  • 4篇文光才
  • 4篇刘延保
  • 4篇李铭辉
  • 3篇李文璞
  • 3篇程立朝
  • 3篇蒋长宝
  • 3篇叶桂兵
  • 3篇赵旭生
  • 3篇张淑同
  • 3篇张敏

传媒

  • 9篇矿业安全与环...
  • 7篇煤炭学报
  • 6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煤矿安全
  • 1篇岩土力学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型煤吸附解吸二氧化碳与甲烷的性能对比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基于型煤吸附解吸二氧化碳、甲烷的对比试验,进行了型煤吸附二氧化碳、甲烷的吸附常数(a、b值)、放散初速度(ΔP)及工业分析等参数测定,研究了型煤吸附解吸二氧化碳与甲烷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型煤对二氧化碳的极限吸附量大于对甲烷的极限吸附量,二者近似存在2倍关系;型煤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大于对甲烷的吸附量,在气体压力5 MPa时,二者比值为1.77;型煤吸附二氧化碳气体放散初速度大于吸附甲烷气体放散初速度,二者比值为1.6-1.7;采用吸附性能较强的二氧化碳作为试验气体,可解决由非吸附性能原材料导致型煤吸附解吸性能降低的问题,确保型煤与原煤吸附、解吸性能的相似性。
张淑同王波曹偈戴林超刘爱华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型煤二氧化碳甲烷
突出过程中煤—瓦斯两相流运移规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为了深入探索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瓦斯在巷道内的运移规律,利用自主研发的煤与瓦斯突出动力效应模拟实验装置,在"H"型巷道布置条件下进行了突出过程煤—瓦斯两相流运移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气体压力0.35 MPa时共突出煤粉60.453 kg,煤粉主要堆积于主巷内,且呈梯形分布,联络巷与支巷内几乎没有煤粉堆积;沿巷道同一测点的气体压力在极短时间(t<1.5 s)内发生多次波动,主巷道内不同测点气体压力峰值基本沿巷道呈衰减趋势。同时,通过实验验证了突出过程冲击波的存在,主巷内冲击波传播速度为368.1~434.2 m/s。
孙东玲曹偈熊云威戴林超王波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两相流运移规律气体压力冲击波
抽采降压过程中含瓦斯煤变形及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近几年来煤层气的开发利用逐年增长,对煤层气的合理抽采不仅有利于防止瓦斯爆炸等煤矿灾害,还能改善大气环境,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但目前对煤层气的抽采机理并不十分明确。因此,系统开展应力、温度、气体吸附性等因素对含瓦斯煤的变形与...
曹偈
关键词:含瓦斯煤
文献传递
煤与瓦斯突出相似模型的几何参数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基于煤与瓦斯突出的统计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中、小型瓦斯突出相似模型的几何参数。结果表明:将突出孔洞及孔洞口分别简化为椭球体、圆形,根据突出孔洞统计几何参数以及突出煤量与突出孔洞体积、吨煤瓦斯涌出量与瓦斯含量均存在最小为2倍的统计关系,推导出了中、小型煤与瓦斯突出孔洞几何参数为深度5 m、宽度4 m、孔洞口直径为0.68~1.94 m,突出原型几何参数为深度12.3 m、宽度6.5 m、孔洞口直径为0.68 m;为保障突出煤量的运移规律相似,依据突出煤量粒径分布与突出孔洞口尺寸、巷道高度的统计关系,选择煤粒粒径5 mm的10倍作为最小突出孔洞口几何尺寸,计算得到煤与瓦斯突出模型与原型最大几何相似比为13.6,突出模拟相似模型最小几何参数为深度0.9 m、宽度0.48 m、孔洞口直径0.05 m。
戴林超戴林超曹偈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统计特征孔洞
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计算公式校正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采用HCA高压容量法瓦斯吸附装置,对7组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分别在20、30、40、50、60℃等5个温度条件下进行常压吸附瓦斯量和瓦斯吸附常数的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每升高单位温度下吸附瓦斯减小量与煤的变质程度的关系模型,进而对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计算公式进行校正,校正结果更符合煤样在高压状态下即将达到吸附饱和状态的相关理论。
雷红艳逄锦伦逄锦伦曹偈
关键词:煤层瓦斯含量温度变质程度
煤岩渗透率对孔隙压力变化响应规律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9
2013年
利用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开展不同有效围压条件下分别充CH4与CO2气体时原煤的渗透率与孔隙压力之间关系的试验研究,以探讨在低孔隙压力的环境下,煤岩渗透率对孔隙压力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低孔隙压力的环境下,煤岩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增加呈幂函数递减趋势,其过程可分为渗透率加速变化阶段和稳定变化阶段;(2)相同孔隙压力、有效围压条件下,充CH4气体的煤岩渗透率高于充CO2时的煤岩渗透率;(3)采用渗透率变化率Dp以及孔隙压力敏感性系数Cp评价渗透率对孔隙压力的敏感性,得出孔隙压力小于1.0 MPa时,煤岩渗透率对孔隙压力的响应程度较为显著,并基于Cp推导出煤岩渗透率与孔隙压力的函数关系式。
许江曹偈李波波周婷李铭辉刘东
关键词:采矿工程孔隙压力渗透率
模拟煤与瓦斯突出的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为了开展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选用水泥作为胶结剂,碎煤作为骨料,水、沙子和活性炭作为辅料,设计了5因素7水平的软煤相似材料配比方案,压制了50 mm相似材料试件,研究了煤与瓦斯突出相似模拟材料配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似材料试件单轴抗压强度与水泥质量百分比、水泥和沙子二者总量比例与相似材料密度呈线性关系,所配制的相似材料与煤在物理、力学性质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相似材料的吸附解吸CO2性能与煤吸附解吸CH4性能也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研究结果为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相似模型制作及相似材料进一步精细化配比试验提供了重要依据。
张淑同张淑同戴林超王波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相似材料物理力学性质
不同硬度块煤冲击破碎后粒度分布特征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探究不同硬度的块煤在冲击破碎作用下破碎后的粒度分布特征,利用坚固性系数实验装置,对4种不同硬度的块煤进行了冲击破碎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破碎功与块煤破碎后的新增表面积成线性关系,折算直径与破碎功成反比。块煤破碎后具有自相似特征,其分形维数能够反映煤的破碎程度,分形维数越大,破碎效果越好,坚固性系数f与分形维数D呈线性关系。颗粒在破碎过程中,大颗粒因周边小颗粒的存在而受到缓冲作用,使得较小颗粒由于挤压作用而优先破碎,小颗粒的缓冲作用增强了大颗粒抵抗破碎的能力,因此较小颗粒反而更容易破碎。
赵翼李全贵李全贵曹偈胡千庭
关键词:块煤坚固性系数破碎功粒径分布分形维数
煤粉粒径对突出冲击波传播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为研究煤粉粒径对煤与瓦斯突出冲击波传播特征的影响,自主研制了一套突出粉煤—瓦斯两相流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不同煤粉粒径条件下的突出模拟实验,突出过程中实时监测模拟巷道不同位置冲击波超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监测点冲击波超压呈现正相与负相交替变化的格局,冲击波超压峰值与突出腔体内煤粉粒径呈正相关关系;突出冲击波在巷道内的传播速度也受煤粉粒径的影响,即煤粉粒径越小,冲击波传播速度越小,且冲击波传播速度沿着巷道呈衰减趋势。
蒋安飞孙东玲刘延保刘延保曹偈戴林超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煤粉粒径冲击波超压
循环荷载作用下煤变形与能量演化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利用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岩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以型煤试件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循环荷载试验研究,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煤变形与能量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轴向吸收能U1随轴向应力增加逐渐增大,主要转化为弹性应变能Ue1释放和径向回弹变形做负功消耗能U3,以及用于卸载阶段塑性变形及新生裂纹耗散能Ud,同时围压产生的径向弹性应变能Ue3补充进来。(2)加载段吸收能U为正,煤从外载荷吸收能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经历第1次循环到第2次循环突降的阶段后逐渐趋于稳定。在同一循环周期下,加载段吸收能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70℃下最稳定。(3)轴向耗散能Ud1、径向耗散能Ud3的绝对值、耗散能Ud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值。(4)加卸载耗散能Ud、可释放的弹性应变能Ue的绝对值转化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加载段3做负功消耗能U3的转化速率变化不大,三者随循环次数的增大有减小趋势,且Ue释放速率的绝对值比Ud耗散速率、U3消散速率的绝对值均快。
许江李波波周婷刘东曹偈叶桂兵
关键词:岩石力学循环荷载温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