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耀东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动静脉内
  • 1篇动静脉内瘘
  • 1篇血透
  • 1篇血透患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药物
  • 1篇益气
  • 1篇益气散聚
  • 1篇用药
  • 1篇用药分析
  • 1篇治法
  • 1篇治疗药
  • 1篇治疗药物
  • 1篇肾病
  • 1篇肾纤维化
  • 1篇肾小球
  • 1篇肾小球病
  • 1篇肾脏

机构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顾耀东
  • 3篇王怡
  • 3篇徐艳秋
  • 2篇韩世盛
  • 2篇陈敏
  • 2篇顾向晨
  • 1篇王宪赟
  • 1篇张春雁
  • 1篇苏哲苓
  • 1篇姚天文
  • 1篇方明珠
  • 1篇谢林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巨噬细胞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1在制备抗肾纤维化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巨噬细胞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1(GPER1)在制备抗肾纤维化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通过介导GPER1可延缓UUO诱导的肾纤维化进展,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GPER1激动剂G‑1通过...
顾向晨陈敏程烨谢林杜雯顾耀东王怡张春雁
无尿血透患者合并膀胱积脓1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5年
病例患者,男性,60岁,2014年10月底,因"维持性血透近3月,高热伴恶心呕吐2 d"收治入我院。2014年8月起该患者因"终末期肾脏病",在我院行1周3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自透析后患者基本无尿。入院前2 d患者受寒后出现高热,体温最高升至39.5℃,并伴恶心呕吐,脐周隐痛,在外院急诊查血常规示:WBC4.9×10 9/L,N%90.2%。
顾向晨徐艳秋苏哲苓顾耀东陈敏韩世盛王宪赟王怡
关键词:无尿血透患者病例报告尿路刺激征
益气散聚方对肥胖相关肾小球病模型小鼠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益气散聚方对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模型小鼠体内AMPK与炎症诱发的关系以及对肾损害的影响,阐明益气散聚方防治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周龄的60只雄性C57BL/6试验小鼠分为正常组(6只)、西药组(12只)、中药组(18只)、中西医结合组(12只)、模型组(12只),正常组小鼠用生理盐水与普通饲料灌胃、西药组小鼠用二甲双胍与高脂饲料灌胃、中药组小鼠用益气散聚方与高脂饲料灌胃、中西医结合组小鼠用二甲双胍、益气散聚方与高脂饲料灌胃、模型组小鼠用生理盐水与高脂饲料灌胃。在药物干预的第4周末、第8周末观察各组小鼠的肥胖体质量,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尿RBP、尿NAG的变化情况,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于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对肾脏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_(1)蛋白(TGF-β_(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P-AMPKα)mR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在用药的第4周末和第8周末,正常组、中药组、模型组、西药组的小鼠体质量较前一次测量均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小鼠与其他各组相比体质量下降明显,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的第4周末和第8周末,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RBP、尿NAG含量均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五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中西医结合组与中药组的治疗效果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小鼠治疗的第4周末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囊腔变小,固有细胞无增生,系膜区未见明显增生,肾小管间质正常,未见细胞浸润;治疗第8周末检查发现与西药组、模型组进行比较,中西医结合组与中药组小鼠的肾小球直径均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
方明珠徐艳秋徐艳秋
关键词:肥胖相关性肾病
中医外治法保护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疗效评价与用药分析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外治法干预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文核心期刊、PubMed、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库,收集中医外治法干预动静脉内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4.0对结局指标(内瘘血栓、内瘘狭窄、内瘘血流量、不良反应)Meta分析;通过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探索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14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与常规治疗比较,中药外治法减少内瘘血栓及内瘘狭窄发生率[RR=0.25,95%CI(0.15,0.42);RR=0.37,95%CI(0.26,0.51)],提高血流量[SMD=1.28,95%CI(1.94,3.85)],不良反应无增加[RR=0.70,95%CI(0.21,2.34)];亚组分析提示中药熏洗对内瘘狭窄及血流量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均阴性,但存在发表偏倚。频数分析表明常用中药为活血化瘀类、疏筋通络类和清热解毒类药物,频次最高依次为红花(14.29%)、当归(12.70%)、桂枝(7.94%)、川芎(7.94%)。结论:中医外治法,尤其外敷治疗,可减少动静脉内瘘血栓和狭窄发生率、提升内瘘血流量,不良反应少,但可能存在潜在阴性结果未发表,因此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临床药物配伍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和清热解毒药为主。
韩世盛何湘俊顾耀东姚天文徐艳秋王怡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