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国栋

作品数:18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9篇育秧
  • 7篇秧盘
  • 6篇水稻
  • 6篇播种
  • 5篇精密播种
  • 4篇秧盘育秧
  • 4篇盘育
  • 4篇盘育秧
  • 3篇叠放
  • 3篇杂交
  • 3篇杂交稻
  • 3篇托盘
  • 3篇泥浆
  • 3篇流水线
  • 3篇精密播种装置
  • 3篇播种装置
  • 2篇稻种
  • 2篇杂交稻种
  • 2篇杂交稻种子
  • 2篇支撑杆

机构

  • 18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8篇孙国栋
  • 15篇马旭
  • 12篇齐龙
  • 11篇陈桂生
  • 7篇陈林涛
  • 6篇黄冠
  • 5篇谭穗妍
  • 4篇陈学深
  • 4篇芦玉龙
  • 3篇陆强
  • 2篇李泽华
  • 1篇武涛
  • 1篇梁仲维
  • 1篇邝健霞

传媒

  • 5篇农机化研究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年份

  • 3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方冬种马铃薯收获机的应用现状与研究展望被引量:12
2016年
实现南方冬种马铃薯机械化收获对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进程、扩大南方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具有重要意义。现有马铃薯收获机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挖掘阻力大、易壅堵、明薯率低、伤薯率高等问题,导致目前南方冬种马铃薯收获以人工或畜力为主,机械化应用水平低。为此,从南方冬种马铃薯种植模式和种植环境出发,在分析现有马铃薯收获装置挖掘部件和分离部件的基础上,对南方冬种马铃薯收获机的进一步研究做出了展望,提出一种双重振动减阻挖掘部件、一种可分离薯、土、膜的振动杆条升运链分离部件,以及一种可分离薯、土、草的拨杆抖动筛分部件,旨在为南方冬种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及稻草覆盖栽培模式下机械化收获装置的研制提供参考。
江立凯马旭武涛陈学深孙国栋谭永炘鹿芳媛陈桂生
关键词:冬种马铃薯
一种水稻秧盘育秧智能恒量精密播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播种设备领域,公开一种水稻秧盘育秧智能恒量精密播种装置,包括机架、输送装置、供种装置、匀种装置、检测装置、调控装置和控制器,播种后秧盘经检测装置,触发图像采集模块上触发器,启动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图像处...
马旭董文浩陈林涛齐龙谭穗妍陈学深孙国栋陆强邢绪坡
文献传递
温室立体育秧条件下杂交稻秧苗素质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探索温室立体育秧条件下杂交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采用L9(34)正交试验分析了杂交稻的秧层、补光时长、品种和播种量4个因素对杂交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壮苗指数,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是补光时长>播种量>品种>秧层。对于温室立体秧架第2、3层,采用2 500lx的光照强度,夜间补光时长分别为4、3h,第1层(底层)应采用3 000lx的光照度,夜间补光时长为5h,可保证杂交稻在低播量条件下的秧苗素质,满足机插技术的要求。
陈桂生马旭李泽华孙国栋陈林涛安沛鹿芳媛陆强
关键词:杂交稻秧苗素质
水稻温室立体育秧夜间补光技术试验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水稻工厂化立体育秧已成为节省秧田、培育机插优质秧苗的重要方式。工厂化立体育秧能够有效提高育秧棚的效率,并保证秧苗质量,但温室内光环境却成为了影响秧苗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改善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的光照环境和探索杂交稻不同播种量对立体育秧的适用性,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杂交稻播种量、光照度及夜间补光时长3个因素的温室立体育秧试验,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获得秧苗茎基直径、壮苗指数以及根系土壤盘结力与3个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一定的夜间补光对提高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秧苗素质有积极影响,综合分析得到在杂交稻播种量0.05kg/盘、光照度1.5~3klx、夜间补光时长3~5h的条件下,秧苗素质与自然光对照接近,秧苗质量符合机插标准,适用于田间生产应用。
林超辉马旭黄冠陈桂生谭永炘孙国栋江立凯邝健霞
关键词:播种量光照度均匀设计
华南双季稻区水稻不同机械化栽植方式对比试验与评价被引量:15
2015年
为探索不同机械化栽植方式对华南双季稻区的适应性及其影响机理,2011-2014年连续4 a在广东省肇庆市和江门市,以钵体苗人工手插为对照,安排了钵体毯状苗机插、毯状苗机插和毯状苗窄行机插3种机械化栽植方式的对比试验。应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AMMI)模型对影响水稻产量的栽植方式、环境和二者的互作进行了分析,进而对不同栽植方式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栽植方式水稻产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种机械化栽植方式对常规稻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替代人工手插大面积推广使用;而杂交稻各次试验中3种机插秧栽植方式的产量都低于人工手插,杂交稻机插秧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AMMI分析中,栽植方式平方和、环境平方和及二者的互作平方和分别占处理平方和的6.39%、85.29%和8.31%,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AMMI模型的交互效应主成分(interac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IPCA)前2个达到显著水平,两项累计解释了互作平方和的92.99%;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的值为49.34 kg/hm2,占总均值的0.71%,表明AMMI2模型对试验的数据结构进行了很好的拟合。适应性评价显示,人工手插的平均产量最高,与环境存在较大正互作,是目前杂交稻种植中最好的栽植方式,但稳定性欠佳;毯状苗机插的平均产量最低,与环境的互作最小,是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栽植方式;钵体毯状苗机插的稳定性不及毯状苗机插,但平均产量高于毯状苗机插,与毯状苗机插相比平均增产约-2%-6%;毯状苗窄行机插的稳定性不及钵体毯状苗机插,但平均产量与钵体毯状苗机插相差不大,在杂交晚稻种植中常常高于钵体毯状苗机插。研究结论对推进华南双季稻区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李泽华马旭齐龙谭穗妍陈学深谭永炘梁仲维孙国栋黄益强
关键词:农业机械机械化水稻AMMI模型适应性
水稻秧盘育秧流水线自动叠盘装备现状与展望被引量:9
2017年
水稻工厂化秧盘育秧播种流水线主要由供盘、铺底土、压实、精密播种、淋洒水和取叠盘等装备组成。由于我国现阶段对工厂化育秧设备研究薄弱,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国内的流水线在播种后取叠盘主要由人工逐个取盘,不仅劳动强度大,容易造成疲劳,还制约着工厂化育秧的生产效率,故秧盘自动叠盘装备对提高流水线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综述了国内外自动叠盘技术与装备的现状,分析了现有自动叠盘装备的工作原理,指出了现行装置中关键部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水稻秧盘育秧流水线自动叠盘装备今后的发展趋势,指明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符合轻简栽培技术要求、能实现自动智能检测与控制是自动叠盘装备的主要发展方向。
陈林涛马旭齐龙鹿芳媛孙国栋陈桂生谭永炘
关键词:水稻育秧智能化
一种孔套类零件拉轮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孔套类零件拉轮器,包括丝杠、旋转螺母、支撑板、支撑杆以及拉钩,其中,所述拉钩设置在丝杠的下端,丝杠的上端穿过支撑板和旋转螺母;所述旋转螺母通过可转动机构设置在支撑板上,该旋转螺母上设有旋转杆;所述支撑杆...
齐龙芦玉龙谭永炘赵柳霖孙国栋陈桂生黄冠
文献传递
螺旋式泥浆提升和输送装置的设计与试验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解决田间育秧泥浆机械化提升和输送技术难题,探究了倾斜式螺旋输送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关键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参数的优化,设计了一种螺旋式泥浆提升和输送装置。根据螺旋轴转速和螺旋倾角等主要工作参数的变化,进行了不同因素组合下的工作过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轴倾角对泥浆输送性能的影响程度大于螺旋轴转速;在满足田间育秧泥浆铺设要求的条件下,采用螺旋轴倾角45°、螺旋轴转速250r/min时,具有最佳的泥浆提升与输送性能及较低的功率消耗。本研究可为田间育秧过程中泥浆铺设机械化机具研制提供参考。
孙国栋马旭齐龙鹿芳媛陈林涛安沛陈桂生
一种钵体软秧盘托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钵体软秧盘托盘,包括有底托盘、矩形垫板、止动条,所述底托盘为形状大小与软秧盘相适配的矩形盘,其三侧边设有护沿,护沿上设有翻边,该三侧边为底托盘的两长边和一短边,两长边护沿上的翻边可用于机械操作,三侧边护沿...
马旭谭永炘齐龙黄冠孙国栋陈桂生芦玉龙赵柳霖
文献传递
基于离散元法的杂交稻振动匀种装置参数优化与试验被引量:34
2016年
杂交稻栽培要求少本稀植、利用分蘖能力提高产量,现有的机械化播种技术不能满足此要求,亟需进行杂交稻精密播种技术的机理探讨。为探明振动匀种装置匀种过程中V-T型振盘的振频和振幅对杂交稻种群运动规律的影响,以及种群流动特性对播种性能的影响,该文基于离散元法,采用Hertz-Mindlin无滑动接触模型,实现了V-T型振盘工作过程模拟,得到振盘振频为57+59 Hz时,种群在振盘中分布均匀,播种效果较好。试验验证表明,利用离散元法模拟振动匀种装置匀种过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选取振盘振动臂材料、振动器安装角、气动振动器进气压强作为试验因素,进行了振动匀种装置参数优化试验,获得了杂交稻种子低播量下的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振盘振动臂材料为60Si2Mn,振动器安装角度为47.5°,进气压强为0.26 MPa;此时播种合格指数为92.86%,空穴指数为1.14%,有效地提高了现有播种装置的性能。该研究对提高杂交稻精密播种技术提供了参考。
鹿芳媛马旭齐龙谭穗妍谭永炘江立凯孙国栋
关键词:杂交稻种子精密播种离散元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