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艳巧
-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年龄对种植位点骨密度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颌骨种植位点骨密度的变化特征,为老年人缺牙区行种植修复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170例牙列缺损的患者进行CBCT扫描,共有408个可种植位点,利用Simplant软件测量牙缺失位点的骨密度,骨密度值以Hounsfield units(HU)表示。结果:牙缺失位点骨密度平均值为(513.61±189.98)HU,下颌前牙区(710.58±216.97)HU>上颌前牙区(700.50±122.93)HU>下颌后牙区(470.16±161.15)HU>上颌后牙区(452.95±162.57)HU,上下颌前牙区与上下颌后牙区的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31~50岁(560.28±183.36)HU>18~30岁(557.61±208.13)HU>51~70岁(459.38±170.50)HU,年龄高于50岁的患者骨密度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Ⅳ类骨质比例明显增加。男女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种植位点的骨密度明显降低,医师术前应充分评估这类人缺牙区域的骨密度及全身健康状况,以提高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及远期成功率。
- 介艳巧武忠圆冯雨泽杨文丽
- 关键词:锥形束CT骨密度
- 锥形束CT对颏部可移植骨块厚度及高度的测量
- 2021年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下颌颏部可取骨块的厚度及高度,为自体骨移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对132例中国汉族正常人CBCT的下颌矢状面图像进行测量分析。观察指标:在牙体正中矢状面上,测量根尖向根方5mm中心处至唇侧皮质骨表面的距离(UD)、下颌骨下缘向冠方5mm中心处至唇侧皮质骨表面的距离(DD)以及两者间的垂直高度(VD);统计双侧颏孔前5mm处出现神经管影像的频次。结果:下颌颏部可取骨块的厚度范围为(4.49±0.69~6.20±0.76)mm,高度位于(9.32±2.83~13.04±2.33)mm之间,下颌切牙的UD均值为(4.49±0.69)~(4.64±0.68)mm,下尖牙的VD均值为(9.32±2.83)~(9.48±2.75)mm,与同侧其他牙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侧颏孔前5mm处有神经管影像的比例分别为76.5%、68.2%。结论:医师在颏部取骨前应仔细观察CBCT以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方案,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
- 介艳巧杨利杰周海霞甘抗朱娟芳
- 关键词:下颌骨锥形束CT自体骨移植
- PBL和OTD双轨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医师临床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分析PBL结合OTD教学在口腔修复医师临床培训中的应用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6年到2017年具有本科学历的42名口腔修复医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实验组采取PBL结合OTD的教学模式学习。随后对两组医师采取主观和客观两种评价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在主观方面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客观方面实验组在问诊、病历书写、临床操作和病例分析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体格检查方面的成绩相比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PBL结合OTD教学在口腔修复医师临床培训中有助于提高医师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更促进其获得较好的主观及客观成绩。
- 介艳巧朱娟芳杨文丽甘抗
- 关键词:PBL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口腔修复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6名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分别统计出科考试成绩及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学习主动性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问诊、体格检查、病例书写、病例分析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沟通能力。
- 杨文丽朱娟芳介艳巧
- 关键词:口腔修复学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学习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纳米复合物陶瓷嵌体边缘微渗漏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对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铸瓷嵌体和纳米复合物陶瓷嵌体边缘微渗漏的差异,为临床嵌体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颗离体磨牙,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颗。两组离体牙制备邻牙合面Ⅱ类洞,用CEREC AC系统切削和制作完成CAD/CAM嵌体,其中A组用IPS. e. max CAD瓷块,B组用Lava Ultimate优韧瓷块,所有试件均用RelyX Unicem树脂水门汀粘接。经冷热循环后,每组选取10颗,用流动树脂封闭牙齿根尖孔,亚甲基兰溶液染色后,从颊舌方向平行于牙体长轴纵向剖开,体视显微镜观测两组嵌体边缘微渗漏情况。剩余样本用扫描电镜观察粘接面形态特点。结果:两组嵌体的龈壁均出现微渗漏,铸瓷嵌体组龈壁微渗漏程度大于优韧瓷嵌体(t=1. 874,P=0. 0360<0. 05)。对于同一试件,龈壁微渗漏大于轴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可见,优韧瓷嵌体组呈现更好的粘接界面。结论:优韧瓷嵌体龈壁的微渗漏小于铸瓷嵌体,从微渗漏方面评价,优韧瓷是制作嵌体材料的良好选择。
- 杨文丽甘抗介艳巧周海霞
-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嵌体微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