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红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市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庆地区健康献血人群血液宏基因组分析与新发病原体鉴定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健康无偿献血人群的微生物组,并调查可能存在的新发/再发病原体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利用深度测序的方法对重庆地区5 000人份健康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了宏基因组学分析,以鉴定其中的新发/再发病原体。方法提取5 000人份血浆核酸总DNA,经随机引物扩增后,建库上机深度测序,用本课题组开发的Kraken Py软件分析宏基因组数据,并确定其中的微生物组,鉴定可能存在的新发/再发病原体。结果通过深度测序将获得的1.23 Gb的数据,其中包括2 146 844个有效读长,去人类DNA背景后,结果显示属于细菌的片段47条,属于病毒的片段21条,属于寄生虫的片段333条。最主要的病原体是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其次是欧猥迭宫绦虫(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仅发现少量指环病毒科(Anelloviridae)的病毒成员如扭转病毒Torque teno virus等。另外,我们还发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被认为是能够造成输血安全威胁的病原体DNA片段,如疟原虫(Plasmodium spp.),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infantum)等。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了重庆地区健康无偿献血人群的微生物组结构,同时也揭示了这些健康献血者有可能携带的新发/再发病原体,提醒采供血系统工作者应结合当地新发传染病流行情况,合理的制定疫区或是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筛查模式和献血者招募策略。另外,对于这些潜在风险也不必过于惊慌,因为这仅是微生物基因组片段结果,不代表该病原体仍具有感染性。
- 徐敏毛伟何涛卫昱燕高瞻张玉张春红廖红梅刘鱼曾沛斌王憬惺何苗
- 关键词:献血人群宏基因组学血液安全
- 重庆市无偿献血者ALT筛查标准调整前后情况分析
- 目的对本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发现ALT筛查标准调整后对血液采集的影响,寻找献血者ALT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调整献血者征询的策略提供支持。方法分别对2013年6月-2014年5月(献血...
- 廖红梅欧阳熊妍张春红卿芸毛伟
- 文献传递
- 重庆地区健康献血人群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健康献血人群弓形虫(TOX)感染现状。方法随机采集重庆市血液中心2015年3-8月半年间该地区的健康献血人群血清样本1001(人)份,采用ELISA法检测单份血清标本的TOX抗体,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及受教育程度献血者TOX阳性率。结果本组重庆健康献血人群TOX抗体阳性率8.49%(85/1 001)。其中检出TOX-IgG抗体阳性78例,阳性率7.80%(78/1 001);TOX-IgM抗体阳性7例,阳性率为0.7%(7/1001)。不同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间的献血人群中TOX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庆地区健康献血人群中存在一定的TOX感染率;应加强对献血者弓形虫感染的监测,对免疫缺陷等特殊受血者宜开展相应项目的血液筛查,以降低弓形虫感染可能引起的输血风险。
- 徐敏毛伟何涛张春红卫昱燕高瞻张玉何苗
- 关键词:弓形虫献血者IGG抗体IGM抗体免疫缺陷
- 核酸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初探
- 廖红文田耘博秦伟斐廖红梅张春红李小红毛伟黄霞
- 重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征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病毒学特征。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筛查HBs Ag、抗-HCV、抗-HIV)及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法(筛查HBV、HCV、HIV)筛查重庆地区93 625份初筛合格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对其中HBs Ag(-)但HBV DNA(﹢)的标本进行抗-HBs、抗-HBc、HBe Ag、抗-HBe 4项血清学标志物测定,进一步对抗-HBc(﹢)标本做病毒载量测定以及基因分型。结果 93 625份标本中HBs Ag(-)但HBV DNA(﹢)的检出率为0.097%(91/93 625)。91份阳性标本中79份为抗-HBc(﹢),检出率为0.084%(79/93 625)。该部分标本阳性者被视为OBI献血者。OBI献血者的血清学特征可以分为4种模式:单抗-HBc(﹢)、抗-HBc(﹢)/抗-HBs(﹢)、抗-HBc(﹢)/抗-HBe(﹢)以及抗-HBc(﹢)/抗-HBs(﹢)/抗-HBe(﹢)。病毒载量为0~1056.8IU/ml(中位数为108.6 IU/ml),基因型以B型为主。结论重庆地区无偿献血者中OBI检出率较高,其血清学和病毒学特征具有地区性。NAT能提高OBI检出的灵敏度,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对血液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 张涛廖红梅张春红谭茜茜毛伟黄霞
- 关键词:核酸检测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特征病毒学特征
- 核酸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在血液安全中的作用和为血液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中心2011年部分无偿献血标本47004份,用酶免法(EIA)国产和进口试剂2次检测HBsAg、抗-HCV、抗-HIV,NAT用诺华试剂同步检测HBV、HCV、HIV;对EIA和/或NAT联检阳性的部分标本用科华NAT试剂进行了检测;部分EIA阳性的标本进行了确证实验。对检测结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1)在总检测标本47004份中,EIA和/或NAT共检出阳性标本931份,其中EIA和NAT均为阳性的标本共321份,占阳性总数的34.48%;EIA阴性且NAT阳性的标本108份,占阳性总数的11.60%;
- 廖红文田耘博秦伟斐廖红梅张春红李小红毛伟黄霞
- 关键词:血液筛查检测标本进口试剂酶免法核酸检测确证实验
- 高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口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为高原地区制订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昌都市中心血站血液管理信息系统,选取2012年11月至2021年6月(开展采供血业务以来)的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学历,并收集研究对象的献血相关数据,包括一次献血量、献血次数等。对高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各年份(除外2016-2018年)男性无偿献血人次所占比例始终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总无偿献血人次比为2.6∶1.0。2012年11月至2021年6月,其他少数民族累计无偿献血883人次(33.57%),汉族累计无偿献血1747人次(6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偿献血者平均年龄由2012年的(39.63±8.50)岁降低至2021年的(30.15±8.73)岁,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同学历献血者中,本科、大专及高中学历献血者是献血主力人群;不同职业献血者中,以公务员、军人为主力人群,占33.88%。一次献血量200 mL的有1519人次,占57.76%。结论高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具有其特异性的人口学特征,需有针对性地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制订适宜的献血者招募策略。
- 蒋玉林毛伟张春红韩继姝邹晓萍冯治伟万旭邓真群措布亚张涛
- 关键词:无偿献血人口学特征献血招募
- 重庆市无偿献血者ALT筛查标准调整前后情况分析
- 廖红梅欧阳熊妍张春红卿芸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