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
- 作品数:7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纯黏膜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6
- 2009年
- 目的探讨仅行黏膜电切而不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效果及其必要性。方法48例腺性膀胱炎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25例患者,行黏膜电切(或电灼)+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一组为研究组,23例患者,仅行膀胱黏膜电切治疗。观察二组术后3个月膀胱镜检查病变有无残留或新发以及症状改善情况,以比较二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5例对照组,21例膀胱镜检查正常,病变清除率84%;17例治愈,3例缓解;1例未愈;4例膀胱镜检病变残留或新发(囊泡或绒毯状),再次电切并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1例治愈,2例缓解,1例未愈。本组治疗方法治愈率72%,有效率为92%。23例研究组患者,19例患者膀胱镜检查正常,病变清除率83%;16例治愈,2例缓解,1例未愈;4例膀胱镜检查残留或新发(绒毯状或微囊泡状),再次行黏膜电切,1例治愈,1症状缓解,2例未愈。本组治疗方法治愈率为74%,有效率为87%。结论腺性膀胱炎单纯黏膜电切治疗是可行的。可节省患者费用,节约社会成本。
- 马嵘李晓北杨光李文华王勇田慧忠
-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复发
- 联合应用热淋清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热淋清颗粒等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前列腺炎137例分为单纯西药组(52例)和热淋清颗粒治疗组(85例)。对照组,应用敏感抗生素、α1-受体阻滞剂及物理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服...
- 李文华马嵘张福庆杨光曹扬赵志利苏中选
- 文献传递
- 单纯黏膜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仅行黏膜电切而不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4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分成两组,一组25例为对照组,行黏膜电切(或电灼)加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一组23例为研究组,仅行膀胱黏膜电切治疗。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膀胱镜检查病变有无残留或新发以及症状改善情况,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5例对照组中,21例膀胱镜检查正常,病变清除率84%;17例治愈,3例缓解;1例未愈;4例膀胱镜检查病变残留或新发(囊泡或绒毯状),再次电切并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1例治愈,2例缓解,1例未愈。本组治愈率为72%,有效率为92%。23例研究组中,19例膀胱镜检查正常,病变清除率为83%;16例治愈,2例缓解,1例未愈;4例膀胱镜检查发现残留或新发(绒毯状或微囊泡状),再次行黏膜电切,1例治愈,1例缓解,2例未愈。本组治愈率为74%,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黏膜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是可行的,可节省治疗费用,节约社会成本。
- 马嵘杨光李文华王勇田慧忠
- 关键词:腺性膀胱炎电切术膀胱灌注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盂穿刺技术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应用超声引导下肾盂穿刺技术对肾脏穿刺置管,协助泌尿外科对肾脏相关疾病进行治疗,进而探讨超声引导下肾盂穿刺技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2019年9月临床诊断肾积水患者42例,年龄(27~78岁),肾结石和或输尿管结石39例,年龄(24~61岁),共81例。根据临床要求,81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盂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肾积水患者造瘘留置引流管,结石患者经穿刺路径导入经皮肾镜取石。结果:据临床随访,肾积水患者3例因术后护理不当,引流管脱出,余预后良好。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顺利,均预后良好。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盂穿刺技术,定位精准,操作简单易行,创伤较小,能够提供准确安全的治疗路径,在协助泌尿外科对肾脏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陈建国李文华丁峰张福庆杨光徐良
- 关键词:超声引导肾脏疾病
- 以肾中盏为目标肾盏行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治疗鹿角形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以肾中盏为目标肾盏,采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方式治疗鹿角形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俯卧位,采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的方式,以肾中盏为目标肾盏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患者145例184侧,其中不完全性鹿角形结石115例侧,完全性鹿角形结石69例侧。观察结石的排除率及并发症。结果:144例侧行一期单通道碎石(中盏),7例侧行一期双通道碎石(中盏及下盏5例,中盏及上盏2例);2例侧残留肾盏结石未进一步处理,自动出院;31例侧行二期碎石,单通道者29例,其中4例先行ESWL再行PCNL碎石;双通道者2例(中盏及上盏1例,中盏及下盏1例)。151例侧排尽结石,其中完全性鹿角形结石54例侧,不完全性鹿角形结石97例侧,结石清除率82.1%。手术时间120~330min,平均(147±23)min。血红蛋白下降1~4 g/L,平均下降(2.0±0.6)g/L,术中输血22例,术后输血5例;术后肾盂内感染3例,合并肾周感染、单侧分肾功能受损1例。平均住院时间(13.0±3.5)天。结论:以肾中盏为目标肾盏行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是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对鹿角性结石的清除率较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
- 马嵘杨光李文华张川丁峰张福庆赵志利
- 关键词:结石鹿角形经皮肾镜碎石术
- 联合应用热淋清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热淋清颗粒等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观察的研究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137例(其中细菌性前列腺炎24例,非细菌性前列腺炎113例)分为单纯化学药对照组(52例)和热淋清颗粒治疗组(85例)。对照组应用敏感抗生素、α1受体阻滞剂及温水坐浴等物理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热淋清颗粒4g,每日3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制定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标准(CPSI)和两杯判定试验(PPMT)法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137例平均随访8.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NIH-CPSI、PPMT及细菌学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痊愈14.1%(12/85)、显效55.3%(47/85)、有效20%(17/85)、无效10.6%(9/85)。治疗前后NIH-CPSI分别为27.7(28.5±4.2)及13.2(12.9±3.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痊愈7.7%(4/52)、显效17.3%(9/52)、有效46.2%(24/52)、无效28.8%(15/52)。治疗前后NIH-CPSI分别为27.2(27.8±3.6)及17.3(17.54±2.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PMT总有效率(WBC转为正常)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8.2%和3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细菌培养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热淋清颗粒及化学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迅速改善症状,疗效显著。
- 李文华马嵘张福庆杨光曹扬赵志利苏中选
-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热淋清颗粒化学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