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血管
  • 3篇血管成像
  • 3篇胃肠
  • 3篇胃肠道
  • 3篇小肠
  • 3篇MSCT
  • 3篇MSCT血管...
  • 3篇肠道
  • 3篇成像
  • 2篇动脉
  • 2篇造影
  • 2篇脂肪瘤
  • 2篇肿瘤
  • 2篇胃左动脉
  • 2篇小肠梗阻
  • 2篇梗阻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机构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273...

作者

  • 12篇程诚
  • 9篇王毅
  • 5篇旷连勤
  • 5篇李然
  • 4篇唐双玥
  • 4篇张春来
  • 4篇王璐
  • 3篇赵明泽
  • 3篇邓晓娟
  • 2篇江岷芮
  • 1篇张伟国
  • 1篇冉启胜
  • 1篇康厚艺
  • 1篇黄燕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消化道异位胰腺MSCT多期增强扫描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MSCT形态学表现,观察异位胰腺与正常胰腺的增强特征,记录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异位胰腺均位于黏膜下,呈边界清楚、突向腔内的软组织影,17例(17/21,80.95%)呈圆形或类圆形,4例(4/21,19.05%)呈扁平丘状,中央凹陷征和小分叶征的检出率分别是28.57%(6/21)和85.71%(18/21)。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异位胰腺CT值均低于正常胰腺(P<0.05),但绝对强化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期异位胰腺与正常胰腺CT实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绝对强化值异位胰腺高于正常胰腺(P<0.01)。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异位胰腺与正常胰腺CT实测值均呈线性正相关(r=0.62,0.70,P均<0.01)。结论上消化道异位胰腺MSCT增强特征与正常胰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SCT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重要检査技术。
张春来赵明泽唐双玥程诚旷连勤王毅
关键词:胃肠道异位胰腺对比剂
MDCT心血管成像在混合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前术后评估中的优势
以往文献报道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均发生于新生儿和年少的儿童,我们发现1例心上-心内混合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罕见地发生...
程诚
文献传递
小肠梗阻MSCT研究现状被引量:4
2016年
小肠梗阻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早期准确诊断和全面病情评估是临床选择治疗方式的前提。多层螺旋CT(MSCT)在评价是否存在小肠梗阻、梗阻部位、严重程度及梗阻病因方面均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对继发性肠缺血也能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本文对MSCT在小肠梗阻评价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旷连勤张春来唐双玥程诚王毅
关键词:小肠肠梗阻多层螺旋CT
胃左动脉起源变异MSCT血管成像与胚胎学机制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探讨胃左动脉起源变异的位置及类型,并分析胃左动脉各种起源变异的胚胎学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0例患者的上中腹部或全腹部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数据,选择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
程诚王毅
关键词:胃左动脉CT血管成像
MSCT血管成像对胃左动脉起源变异的分型
2017年
目的采用MSCT血管成像探讨胃左动脉(LGA)起源变异的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 500例腹部MSCT血管成像资料,入选者腹主动脉、腹腔干、LGA、肝总动脉(CHA)、脾动脉(SA)及肠系膜上动脉(SMA)均显示清晰。观察LGA及相关动脉的起源,建立新的分型方法(Ⅰ~Ⅹ型),并统计各种类型的发生率。结果1 500例患者中,1 342例(1 342/1 500,89.47%)LGA属正常起源(Ⅰ型),70例(70/1 500,4.67%)存在8种不同类型的LGA起源变异,47例(47/1 500,3.13%)LGA起源变异合并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CMT)。LGA起源变异中,最常见的类型为LGA起源于腹主动脉合并CMT(Ⅴ型),共24例(24/1 500,1.60%);LGA、CHA、SA、SMA分别独立起源于腹主动脉(Ⅵ型)最少见,仅3例(3/1 500,0.20%)。本组1 500例中未发现LGA起源于SMA(Ⅶ型)者。结论 LGA存在广泛的起源变异,新的分型方法有助于全面、深入认识LGA起源变异的解剖学特征和影像学表现。
程诚张春来唐双玥旷连勤李良育金波王毅
关键词:胃左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钝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钝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2例钝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4例,女性28例;年龄9-71岁,平均41岁。道路交通伤34例,高处坠落伤54例,其他3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扫描,96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耻骨联合,增强扫描包括皮质期、髓质期,47例还进行了排泄期扫描。结果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肾损伤分级标准将122个病例分为Ⅰ-Ⅴ级,本组患者中Ⅰ级26例,Ⅱ级26例,Ⅲ级44例,Ⅳ级14例,Ⅴ级12例。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钝性肾损伤患者的诊断和分级有重大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
程诚王璐邓晓娟李然
关键词:肾损伤CT
MSCT血管成像对胃肠道血管畸形的评价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在胃肠道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38例有消化道出血症状患者行全腹部MS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诊断为胃肠道血管畸形的2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1例患者进一步行DSA及动脉栓塞治疗,2例行手术治疗,另2例行保守治疗。结果 25例血管畸形位于胃3例,十二指肠4例,空肠2例,回肠7例,结直肠8例和阑尾1例。21例行DSA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中,MSCT血管成像对胃肠道血管畸形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均与DS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100%),2例行手术治疗也证实了MSCT血管成像诊断。参照DSA检查结果,MSCT血管成像对21例胃肠道血管畸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76.2%和42.9%,对动静脉瘘的显示率为80.0%。结论 MSCT血管成像能对胃肠道血管畸形作出准确的诊断,可作为血管畸形所致隐匿性胃肠道出血的常规筛查技术。
江岷芮赵明泽程诚王璐李然王毅
关键词:胃肠道血管畸形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内镜及胃肠道造影对胃脂肪瘤诊断价值的比较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胃肠道造影、常规胃镜和超声内镜在胃脂肪瘤初诊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的差异,探讨MSCT在胃脂肪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6例胃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26例患者中男6例,女20例,年龄41~82岁,平均61岁。26例患者均行常规胃镜、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其中21例行超声内镜、12例行胃肠道造影检查。结果 MSCT、常规内镜初诊胃脂肪瘤的检出率分别为88.5%(23/26)和80.8%(21/26),均高于胃肠道造影的检出率(41.7%,5/12,P>0.05)。MSCT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23/23),高于超声内镜(71.4%,15/21)、胃肠道造影(0%,0/5)和常规胃镜(0%,0/21),且超声内镜定性诊断的准确率高于胃肠道造影和常规胃镜。26例脂肪瘤位于胃窦18例(69.2%,前壁10例,后壁6例,幽门管2例),胃体7例(26.9%),胃底1例(3.8%)。胃脂肪瘤MSCT表现均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影,呈均匀或混杂低密度,CT值在–50~–95Hu(平均–72.58Hu),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肿瘤长径5.7~40.7mm(平均17.67mm),体积0.02~7.03cm3(平均1.89cm3)。结论 MSCT能对胃脂肪瘤做出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唐双玥黄燕张春来程诚旷连勤王毅
关键词:胃肿瘤脂肪瘤胃镜检查
颅内鞍上脊索瘤一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男,66岁,因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3年、头痛2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眼视力下降,无头痛头晕,未检查及治疗。后视力进行性下降,3个月前自感左下肢乏力,步态不稳,2个月前出现头部胀痛。
程诚康厚艺张伟国
关键词:脊索瘤颅内视力下降下肢乏力步态不稳头部胀痛
闭孔疝继发小肠梗阻的MSCT表现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闭孔疝继发小肠梗阻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6例闭孔疝继发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例,女15例;年龄74~91岁,平均83.5岁。16例均行腹部平片、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9例行胃肠道造影检查。结果 MSCT对全部闭孔疝和继发性小肠梗阻均做出准确诊断而腹部平片和胃肠道造影均未能做出闭孔疝的诊断。16例闭孔疝位于右侧11例(68.8%),左侧5例(31.3%)。疝内容物均为回肠并继发低位小肠梗阻,梗阻程度表现为轻度3例(18.8%),中度7例(43.8%)重度6例(37.5%)。疝囊形态表现为类圆形9例(56.3%),泪珠状5例(31.3%),短管状2例(12.5%)。疝囊最大径2.00~3.20 cm,平均(2.469±0.352)cm;疝囊体积2.02~9.77 cm^3,平均(4.517±2.441)cm^3。结论闭孔疝继发小肠梗阻具有特征性MSCT表现,MSCT曲面重组可充分展现疝囊与继发性小肠梗阻之间的解剖关系,能为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有用的影像学信息。
王璐旷连勤程诚邓晓娟李然王毅
关键词:闭孔疝小肠梗阻曲面重组多平面重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