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龙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庆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物
  • 2篇细胞
  • 2篇骨髓
  • 2篇白血
  • 1篇蛋白
  • 1篇挡板
  • 1篇低丙种球蛋白...
  • 1篇毒性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心动图
  • 1篇心脏毒性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生成
  • 1篇血小板生成素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内科
  • 1篇药物配制
  • 1篇预后

机构

  • 6篇安庆市立医院

作者

  • 6篇钟龙
  • 5篇姚福生
  • 4篇徐海涛
  • 4篇陆佳
  • 3篇梁虹
  • 3篇严红
  • 3篇詹扬
  • 3篇吴有智
  • 2篇赵海军
  • 2篇杨达天
  • 1篇陈荃宏

传媒

  • 2篇安徽省第十二...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骨髓涂片染色装置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髓涂片染色装置盒,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骨髓涂片染色装置盒包括盒体,挡板和盒盖,盒体分为上部盒体和下部盒体;上部盒体底部设有出液孔;下部盒体内设有抽屉。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抽屉方便染液倾倒,大大提高...
钟龙姚福生
文献传递
脑钠肽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中脑钠肽(BNP)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使用葸环类药物化疗后的淋巴瘤患者32例,分别在化疗前及蒽环类药物累积量达200、400mg/m2后,检测血浆脑钠肽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
徐海涛姚福生梁虹陈荃宏严红詹扬吴有智钟龙陆佳赵海军
关键词:脑钠肽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超声心动图
文献传递
改良VT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PO和IL-6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改良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VT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安庆市立医院血液内科病区收治的87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改良VTD方案,硼替佐米1.6 mg/m^2,第1、8、15天静脉注射;沙利度胺100~200 mg/d,睡前口服;地塞米松20~40 mg/d,第1~2、8~9、15~16天静脉输注,每28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传统VTD方案,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静脉注射;沙利度胺100~200 mg/d,睡前口服;地塞米松20~40 mg/d,第1~2、4~5、8~9、11~12天静脉输注,每21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规律治疗4~6个疗程。结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PO和IL-6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89%(31/45),对照组为71.42%(30/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PO、IL-6治疗前后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PO、IL-6水平的变化幅度不同,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89%(4/45)比28.57%(12/42)(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时间为18(5~36)个月,对照组为20(4~36)个月;观察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时间为16(3~36)个月,对照组为19(4~36)个月,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TD方案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血清TPO和IL-6水平及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率。
钟龙姚福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生成素
用于化疗药物的多功能配药器及配药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化疗药物的多功能配药器及配药方法,本发明对于肿瘤科、血液内科等化疗药物的配药工作主要是通过设置的取药机构、配药存放机构、定量配比调控机构与混料组件之间的配合使用来完成的;对于各种药物的添加以及到最终药液的...
陆佳吴有智陈子博钱菊云宣元芬姚福生严红徐海涛梁虹钟龙詹扬杨达天陈非陈丹桂王丽红胡贤余璐
伴JAK2V617F突变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赵海军姚福生陈荃宠梁虹严红詹扬吴有智钟龙徐海涛陆佳
文献传递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在新诊断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初治DLBCL患者治疗前血清丙种球蛋白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根据丙种球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低丙种球蛋白组(15例)和正常/高丙种球蛋白组(58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的差异,并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低丙种球蛋白组DLBCL患者中,高IPI评分、Ann Arbor分期(Ⅲ~Ⅳ)、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上限、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正常上限以及B症状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高丙种球蛋白组(P<0.05)。低丙种球蛋白组DLBCL患者的总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更短(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高IPI评分和低丙种球蛋白是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初治DLBCL患者的丙种球蛋白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低丙种球蛋白是远期总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徐海涛钟龙陆佳杨达天陈丹桂陈非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功能紊乱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