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秋兰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 1篇显微镜
  • 1篇显微镜检
  • 1篇显微镜检查
  • 1篇镜检
  • 1篇健康儿
  • 1篇健康儿童
  • 1篇儿童
  • 1篇儿童发育
  • 1篇发育过程
  • 1篇超微
  • 1篇超微结构

作者

  • 1篇王剑磊
  • 1篇王婷琳
  • 1篇王琪
  • 1篇徐宏俊
  • 1篇林秋兰
  • 1篇胡亚红
  • 1篇冯华

传媒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健康儿童发育过程中头发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2015年
目的对不同年龄儿童头发表面和横断面的形态结构进行检测分析,从超微结构方面了解出生后小儿头发的发育成熟过程和状况。方法健康儿童按年龄分为婴儿期组(〈1岁)、幼儿期组(1~2岁)和学龄前期组(3。5岁),每组各30例。在顶部、颞部和枕部三个解剖部位收集样本后,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以获得毛发表面以及横截面形态学数据,包括头发横截面短径与长径、毛发指数(头发横截面短径与长径的比值)、毛小皮厚度(于毛发横截面测得,每根毛发大约包绕5~10层毛小皮)和数目(毛干表面每单位长度100μm内包含的毛小皮游离缘数目)以及毛小皮形态(扁平波形和不规则形)。以方差分析、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在相同解剖部位,3个年龄组儿童毛发短径及长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顶部:F=39.67、28.32,均P〈0.01;颞部:F=13.12、11.91,均P〈0.01;枕部:F=18.41、16.43,均P〈O.01),数值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而毛发指数没有改变。顶部头发毛小皮厚度在3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5,P〈0.01),顶、颞、枕3个部位头发的毛小皮数目在3个年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29、3.36、3.48,均P〈0.05)。多重比较(tSO方法)分析表明,在婴儿期组与幼儿期组、婴儿期组与学龄前期组间,儿童毛发的短径及长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学龄前期组儿童顶部毛小皮厚度(0.59±0.09μm)较婴儿期组(O.49±0.08μm)增加(P=0.003),顶、颞、枕3个部位毛发的毛小皮数目在学龄前期组均较婴儿期组减少(均P〈0.05)。在相同部位男女性别之间所测毛发短径及长径、毛发指数、毛小皮厚度和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鳞片形�
冯华刘铁兵胡亚红王婷琳徐宏俊王剑磊林秋兰王琪
关键词:儿童学龄前儿童发育显微镜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