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姝敏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电池
  • 2篇钝化层
  • 1篇导体
  • 1篇异质结
  • 1篇真空
  • 1篇真空退火
  • 1篇制备改性
  • 1篇少子寿命
  • 1篇隧道
  • 1篇太阳电池
  • 1篇太阳能
  • 1篇太阳能电池
  • 1篇碳材料
  • 1篇退火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碳
  • 1篇光伏
  • 1篇光伏器件
  • 1篇硅表面
  • 1篇改性

机构

  • 4篇上海大学

作者

  • 4篇陈姝敏
  • 3篇马忠权
  • 3篇杜汇伟
  • 2篇杨洁
  • 1篇徐静
  • 1篇高明
  • 1篇李勇
  • 1篇高明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1篇第九届中国太...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磁控溅射工艺引起硅表面超薄钝化层电子结构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真空热退火、有效少子寿命(πeff)的测量(利用微波光电导衰减μ-PCD法)和表面-界面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XPS)等方法,研究了磁控溅射沉积ITO(Indium Tin Oxide)薄膜过程中,等离子体中载能粒子束(原子/离子和紫外辉光)对超薄Si Ox(1.5~2.0 nm)/c-Si(150μm)样品界面区的原子成键和电子态的损伤问题,并就ITO薄膜的硅表面电子态有效钝化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溅射沉积ITO薄膜材料后该样品的πeff衰减了90%以上,从105μs减少到5μs.但是,适当退火条件可以恢复少子寿命到30μs,表明Si Ox/c-Si之间界面态的降低有助于改善氧化层的钝化效果.ITO薄膜和c-Si之间Si Ox薄层的形成和它的结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是导致界面态、少子寿命变化的主要原因,且得到了XPS深度剖析分析的确认.
高明杜汇伟杨洁陈姝敏徐静马忠权
关键词:真空退火XPS
新型太阳能电池中纳米碳薄膜材料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陈姝敏杨洁赵嘉渊曹汝楠杜汇伟丁晶马忠权
二维碳基材料制备改性及其在SIS结构光伏器件应用上的初探
石墨烯薄膜凭借其优异的电学和光学性质(透过率可达98%,载流子迁移率可达2×105 cm2/(V.S),电导率可达106 S/m),以及稳定的化学性能,使其在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上显示了很大的诱惑力。本论文从...
陈姝敏
关键词:PECVD掺杂改性光伏器件
文献传递
超薄SiO_x钝化层所导致的半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异质结高频隧道电容溢出现象
2017年
从高频电容电压特性测试中发现的隧道电容溢出现象出发,研究了具有超薄钝化层的半导体-绝缘体-半导体(semi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SIS)异质结器件界面处独特的电荷存储特性.从SIS 1 MHz频率下的CV特性可知,当外加偏压小于V_T(voltage tunneling)时,SIS界面处于耗尽状态,而当外加栅压超过V_T之后,SIS的高频电容将远超仪器量程趋于无穷大,可概括称为隧道电容溢出现象.从SIS的XPS(X-ray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深度剖析结果可知,具有不同厚度的ITO(indium tin oxide)的SIS器件界面钝化层所含元素组分并无差别.但从TEM(transparent electron microscope)的结果来看,钝化层厚度随ITO的增加而增加,分析表明不同ITO厚度的SIS所对应V_T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钝化层厚度的不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本文给出了隧道电容溢出现象的载流子输运的能带模型.结果表明,隧道电容溢出是由于超薄钝化层无法使大量电子在界面处积累所致.且同一器件隧道电容溢出现象是可重复的,不会对器件带来物理损伤,这是采用直接磁控溅射工艺制备SIS异质结太阳电池稳定性的体现.
李勇高明万亚州杜汇伟陈姝敏马忠权
关键词:异质结太阳电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