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彬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气溶胶
  • 2篇吸湿
  • 2篇吸湿性
  • 2篇南京北郊
  • 2篇HTDMA
  • 1篇单颗粒
  • 1篇调度
  • 1篇调度研究
  • 1篇多尺度
  • 1篇多尺度特征
  • 1篇遗传蚁群算法
  • 1篇蚁群
  • 1篇蚁群算法
  • 1篇有机碳
  • 1篇元素碳
  • 1篇任务调度
  • 1篇溶胶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图像

机构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辽宁省人工影...

作者

  • 6篇徐彬
  • 3篇张泽锋
  • 3篇秦鑫
  • 3篇李艳伟
  • 3篇缪青
  • 1篇沈艳
  • 1篇沈艳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4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多尺度空谱联合特征网络的高光谱图像分类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高光谱图像数据的使用与分析,已经成为目前遥感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合理利用这些遥感数据,实现对地物的精准识别和分类,从而在城市测绘、气象预测和地质勘探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遥感学...
徐彬
关键词:高光谱图像分类卷积神经网络多尺度特征
文献传递
南京北郊春季气溶胶吸湿性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大气气溶胶的吸湿性对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云凝结核形成、气候强迫、人体健康等均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吸湿性串联差分迁移率分析仪(HTDMA)在2014年4月16日~5月21日对南京北郊的大气气溶胶吸湿特性进行观测.30~230 nm气溶胶粒子在90%相对湿度下的吸湿增长观测结果表明,气溶胶粒子的吸湿增长因子平均概率分布函数(GF-PDF)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即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强吸湿模态,和一个相对较小但仍很明显的弱吸湿模态.对吸湿性的日夜对比分析发现,整体上白天的气溶胶粒子吸湿性大于夜间气溶胶粒子,白天强吸湿模态的粒子数目比例高于夜间,夜间气溶胶粒子的外混合程度更高.利用HYSPLIT模式对气溶胶来源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京北郊主要受到3类气团的影响.其中西北大陆气团背景下爱根核模态粒子在经过大陆的长距离输送过程后,老化程度较高,吸湿性也更强.而对于积聚模态粒子,则为来自东方气团的粒子吸湿性更强,强吸湿模态粒子数目比例也较高.局地气团背景下气溶胶粒子在各粒径段都具有较高的强吸湿比例.
徐彬张泽锋李艳伟秦鑫缪青沈艳
关键词:气溶胶吸湿性HTDMA
黄山夏季大气颗粒物中碳粒径分布特征及其输送潜在源区被引量:15
2015年
采用Anderson 9级撞击式采样器和DRI 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2014年6月30日~7月27日期间黄山光明顶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进行分析,并结合二次离子和后向轨迹讨论其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黄山光明顶OC、EC的平均质量浓度在PM1.1中分别为(2.89±1.40),(0.14±0.19)μg/m3,在PM2.1中分别为(3.76±2.05),(0.17±0.24)μg/m3,在PM9.0中分别为(5.60±2.96),(0.18±0.25)μg/m3.OC和EC主要富集在≤0.43μm段,占PM9.0中OC、EC质量浓度的25.97%和51.10%.观测期间EC来自外部输送,OC既存在外部输送也存在局地贡献.根据后向轨迹模式,观测期间碳质颗粒的外部输送主要来源为东部城市群以及西北地区和武汉一带.
缪青张泽锋李艳伟段卿秦鑫徐彬
关键词:有机碳元素碳后向轨迹
云环境下基于动态融合遗传蚁群算法的DAG任务调度研究
伴随着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网络的发展,一种新的计算方式——云计算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因为云计算拥有极强的可扩展性和可实用性,学者们相拥把云计算捧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顶端,使云计算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云计算模式...
徐彬
关键词:工作流任务调度蚁群算法
南京与黄山两地气溶胶吸湿性研究
大气气溶胶的吸湿性对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云凝结核形成、气候强迫、人体健康等均有重要的影响。南京和黄山作为两种不同的区域背景,具有明显不同的大气污染特征。本文利用2014年4、5月,2014年7月分别在南京和黄山对大气气溶...
徐彬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吸湿性HTDMA化学组分
文献传递
南京北郊一次霾过程中气溶胶理化特征变化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本研究利用单颗粒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SPAMS)、宽范围粒径谱仪(WPS)并结合气象数据对南京北郊一次霾过程中气溶胶的理化特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风向变化导致的气溶胶来源变化是大气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低大气能见度出现在西北气团控制期间,其次是偏东气团和北西北气团.不同方向上气溶胶粒子的粒径分布有显著的差异,其中来自西北气团的气溶胶粒子,有最大的表面积浓度,尤其是0.5~1μm粒径范围内的气溶胶粒子浓度最大;而北西北气团的气溶胶粒子主要集中在核模态和粗模态.不同气团中气溶胶粒子的化学组成也有显著的差异,其中K-nitrate、Ammonium、C3、Metal主要来自西北气团的贡献、其次为偏东气团贡献,K-Biomass、K-OC、EC、ECOC在3类气团中均有浓度贡献,其中K-OC、EC、ECOC、Dust在北西北气团所占比例最高.
沈艳张泽锋李艳伟秦鑫缪青徐彬
关键词:单颗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