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肿瘤
  • 4篇中医
  • 3篇肝癌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治未病
  • 2篇脾虚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未病
  • 1篇带瘤生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虚痰
  • 1篇学说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阴平阳秘
  • 1篇用药规律

机构

  • 11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贺凡
  • 9篇王雄文
  • 2篇林龙
  • 2篇蔡玉荣
  • 2篇李佩华
  • 1篇周岱翰
  • 1篇谭定英
  • 1篇张恩欣
  • 1篇蒋梅
  • 1篇李丹青
  • 1篇张晓莹
  • 1篇宋小梅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医药导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新中医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医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氩氦刀治疗高风险部位肝癌的近期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氩氦冷冻消融术治疗肝脏高危险性部位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个目标病灶行B超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病灶部位分为高风险部位组与对照组,通过mRECIST标准对治疗后病灶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所有病灶经冷冻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增强CT、MRI或肝脏超声造影,完全缓解率为24.06%,局部控制率为98.5%,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54.21%、发热8.43%、HBV-DNA升高8.43%、针道出血6.63%、呕吐4.22%、血小板下降3.01%、局部积液1.81%、皮肤冻伤1.81%、冷休克1.20%、继发感染1.20%、不全性肠梗阻0.6%、肝脓肿0.6%,两组除疼痛程度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氩氦冷冻消融术治疗高风险部位肝癌的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应证广。
贺凡王雄文蔡玉荣
关键词:氩氦冷冻近期疗效
周岱翰治疗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组方规律探讨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索周岱翰教授治疗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周岱翰教授在门诊及住院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医案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病例的处方数据,采用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周岱翰教授治疗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结果】搜集得到病例共113例,记录137首处方,涉及98味中药;所用药物的药味以苦、甘、辛为主,主要归肺、脾、胃经;使用频次居前6味的中药依次为浙贝母、甘草、党参、葶苈子、半夏、守宫,得到核心药物组合6个,新方6首。【结论】周岱翰教授治疗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疗法为平补肺脾、温养脾肾、化痰除湿、解毒祛瘀;根据患者病情,"扶正"与"祛邪"各有侧重,强调个体化治疗。
蒋梅张恩欣杨丽廷成东茹贺凡谭定英周岱翰(指导)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脾虚痰湿证用药规律
中医肿瘤本科教学十年情况Spearman相关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总结中医肿瘤本科教学成功经验和欠缺之处,提出促进教学发展、适应就业、切合临床需求的教改对策。方法收集10年来中医肿瘤学生的反馈,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83.2%学生学习中医肿瘤热情较高;94.9%学生认为中医肿瘤学习有助于临床;97.5%学生认可中医药诊治肿瘤的作用;44.7%毕业生就职于三甲医院;毕业生就职科室与其学习时间、态度呈正相关(r=0.26,P<0.01;r=0.23,P<0.05),毕业生单位级别和科室与教学对其临床的帮助呈正相关(r=0.27,P<0.01;r=0.39,P<0.01),学生学习时间、态度与其对网络教学的观点呈正相关(r=0.29,P<0.01;r=0.44,P<0.01)。结论中医肿瘤教学应与临床紧密结合,设置多元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教学的经验值得进一步完善、推广。
王雄文林龙贺凡李佩华叶存思凌舒艺沈晓曼郑丹如宋小梅巫宝黄展明
关键词:中医癌症教育就业
“自稳态”学说与肿瘤辨证论治被引量:2
2019年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出自《黄帝内经》,意指人体最佳健康状态。上世纪中叶西方医学重新重视'自稳态'概念,并从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等层面对人体的稳态系统进行不断深入论证,而处于最高水平的整体层面的认识恰是中医学'阴平阳秘'的最好体现。基于'自稳态'学说下自稳调节的不同层次与机制,同时整合中医辨证、遣方用药及疗效评估,可形成中西医互补的整合优势。
刘宝宁严倩贺凡王雄文
关键词:阴平阳秘辨证论治
周岱翰诊治肿瘤的中医学术思想探讨被引量:38
2015年
作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周岱翰教授,在对中医肿瘤学理论体系的发掘和系统认识有一定建树。周岱翰教授革新了中医肿瘤病名,提出肿瘤病因的"癌毒"致病及"伏气"致癌学说,归纳肿瘤病机为虚、瘀、痰、毒;治疗上首倡"带瘤生存",将辨证与辨病结合,重视"治未病",提出采用中医疾病预后学指导临床,主张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指导中医特色疗法及西医手术、放疗、化疗、微创、靶向等具体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以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综合治疗,系统传承、创新中医肿瘤学术思想体系。
王雄文林龙李佩华贺凡周岱翰
关键词:带瘤生存治未病
氩氦冷冻消融术联合中医药治疗51例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氩氦冷冻消融术联合中医药治疗不同巴塞罗那肝癌临床(BCLC)分期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病例资料,将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BCLC分期分为A期、B期及C期共3组,分别统计3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OS)及6月、1年、2年生存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3组PFS、OS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BCLC A期、B期、C期各组中位PFS分别为(14.0±3.0)月、(7.0±1.9)月、(7.0±2.0)月,3组PFS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C A期、B期、C期各组中位OS分别为(52.0±11.2)月、(32.0±7.1)月、(33.0±5.4)月,3组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C A期、B期、C期各组6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1.7%、75.0%,92.9%、78.6%、57.1%,96.0%、76.0%、44.0%。不同分期肝癌6月、1年、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BCLC分期A期、B期,KPS评分80分、90分,冷冻次数、冷冻针数为预后的保护因素,肝硬化病史,KPS评分60分、70分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氩氦冷冻联合中医药治疗可延长原发性肝癌的生存期,联合治疗方案具有优势。
王雄文贺凡蔡玉荣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3例符合要求的肝癌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以加减圣愈汤为主配合注射用血凝酶+埃索美拉唑钠治疗,对照组单纯用注射用血凝酶+埃索美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止血疗效、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率、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止血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潜血转阴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中药圣愈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合并消化道出血在提高止血疗效、缩减大便潜血时间、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同时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VEGF蛋白表达。
李丹青贺凡
关键词:圣愈汤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
论“治病求本”对肿瘤综合治疗的指导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医治则"治病求本"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通过阐述中医理论体系,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体现"治病求本"的内涵。结果:"治病求本"是中医治则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医对肿瘤疾病的独特认识,在临床中对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发挥着指导作用。
贺凡王雄文
关键词:治则
浅析乳腺癌“从肝论治”治未病被引量:2
2016年
乳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在我国现已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1],并有年轻化趋势[2]。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中医通过对女性生理的认识,总结乳腺癌的发病与肝失疏泄、肾气亏虚及冲任失调等关系密切,从而奠定"从肝论治"的基础,为预防乳腺癌提供依据,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贺凡王雄文
关键词:乳腺癌从肝论治治未病乳岩
扶正祛邪理念指导下中西医治癌手段的个体化整合被引量:10
2019年
对恶性肿瘤的众多中西医治疗手段进行个体化整合。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评估患者的正邪盛衰,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衡量中西医各种治癌手段扶正、祛邪的能力及可能出现的助邪、伤正的副反应,对中西医治癌手段进行扶正为主、祛邪为主或扶正祛邪并重的个体化整合。在治疗全程,中西医疗效及预后指标互参,实时动态评估疗效预后及正邪变化,及时有序地调整治疗策略和方法,达到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最大获益。
陈鉴聪张晓莹卢燊贺凡王雄文
关键词:肿瘤扶正祛邪中西医结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