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铭
- 作品数:8 被引量:15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 北京地区重空气污染天气分型及个例分析被引量:30
- 2017年
- 利用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地区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逐日大气成分监测数据,对北京地区空气质量≥5级重空气污染的持续时间、500 hPa高空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及相应的边界层结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地区发生重空气污染时500 hPa以纬向环流为主,占重空气污染总日数的58.4%。从地面气压场来看,低压辐合区型重空气污染出现频率最高,为38.3%;其次为高压后部型重空气污染,出现频率为18.8%。北京地区出现重空气污染天气时500 hPa多为纬向环流,850 hPa为偏南暖平流,地面气压场为低压辐合区、高压后部、高压底部、弱气压场、高压前部、低压倒槽、弱高压、鞍型场及华北地形槽时均可出现重空气污染天气过程。配合以上天气形势,重空气污染天气出现时,边界层长时间存在逆温、低层风速较小且湿度大,并根据重污染天气特征建立了北京地区重空气污染概念模型。
- 马小会廖晓农廖晓农孙兆彬唐宜西
- 关键词: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边界层
- 北京春季一次霾和沙尘混合污染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23
- 2017年
- 2015年3月26—31日北京地区发生一次霾和沙尘天气交替出现的混合型污染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南郊观象台探空数据以及北京环境保护监测总站的空气质量数据,分析了典型个例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发现:此过程可分为霾—沙尘—沙尘回流—霾4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北京受弱辐合区控制,大气层结稳定,风速较小,以霾天气为主;第2阶段受蒙古气旋影响,沙尘天气南下影响北京;第3阶段沙尘从华北南部回流,再度影响北京;第4阶段沙尘天气逐渐减弱,北京地区再次出现霾。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沙尘回流所导致的混合污染型天气个例。
- 熊亚军唐宜西寇星霞李梓铭孙兆彬卢冰
- 北京城区PM_(2.5)不同时间尺度周期性研究被引量:20
- 2017年
- 为研究北京城区PM_(2.5)浓度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及其演变特征,利用2010~2015年PM_(2.5)浓度和常规气象资料,对其进行Morlet小波和交叉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区PM_(2.5)浓度存在显著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周期包括24h左右,8d左右和14d左右.14d左右的周期主要受大气准双周振荡的影响,8d左右周期不仅与天气尺度系统周期有关,此外可能还与人类活动引起"星期效应"有关,其中天气尺度系统的影响可能居于主要地位.通过交叉小波分析,PM_(2.5)与平均风速在8d和14d左右存在显著的共振现象,并且二者表征为负位相关系.气象要素日变化、城市居民行为习惯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差异可能是造成24h左右振荡周期的重要因素.北京城区PM_(2.5)浓度的各周期在秋冬季较为显著,与北京地区秋冬季低层大气更多受强天气系统的影响有关;春夏季PM_(2.5)浓度较低和影响因素较多以及局地中尺度热力环流对于低层大气的影响更为显著是该时期周期性较弱的主要原因;季节内振荡(40~60d)在2014年后减弱可能与北京市开展的减排措施有关.尽管本研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得到一些关于北京城区PM_(2.5)浓度振荡周期及其演变特征的有效信息,但所用资料时长较短且站点相对单一,所得结论还需要大量的实测数据或其他分析方法的验证.
- 李梓铭孙兆彬邵勰廖晓农张小玲熊亚军马小会
- 关键词:PM2.5准双周振荡季节内振荡
- KNN数据挖掘算法在北京地区霾等级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53
- 2015年
- 利用北京地区2013年气象数据以及PM_(2.5)浓度数据与能见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地面U风、地面V风以及PM_(2.5)小时浓度这7个要素是影响北京地区霾等级的关键因素。利用气温、地面气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U风、V风分量以及PM_(2.5)浓度作为7个属性特征,以霾等级做为标志量构建训练样本集,结合KNN(KNearest Neighbor)数据挖掘算法构建疆等级预报分类器,并开展霾等级客观识别实验。结果表明K=3时该分类器的分类预报效果最佳,其13个站点的分类准确率高达88.2%。基于该算法构建的KNN模型预报无霾时的漏报概率很小,准确率高达91.8%;预报有轻度霾、中度霾以及重度霾时,空报的概率仅分别为4.7%、1.4%和2.6%。2014年8月29日至9月2日北京地区一次霾天气过程的预报结果表明:南郊观象台、密云和延庆3站的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74%、64%和84%,但霾等级的精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熊亚军廖晓农李梓铭张小玲孙兆彬赵秀娟赵普生马小会蒲维维
- 关键词:数据挖掘KNN
- 北京城区PM2.5不同时间尺度周期性研究
- 以往对北京地区PM2.5浓度变化的研究表明,该地区存在三种强迫因子:地形强迫、气象条件强迫、人类活动排放强迫.大气具有多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人来活动排放强迫也具有日变化和“周末效应”等周期效应,为研究北京城区PM2.5浓...
- 李梓铭孙兆彬邵勰张小玲
- 秸秆燃烧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10月初期是华北江淮等地秸秆燃烧高发期,近两年由于秸秆燃烧造成的重污染天气时有发生,而人为的因素增加了空气质量预报的难度。2015年入秋由于秸秆燃烧造成大面积的雾霾天气,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持续性重污染天气。文章利用京津冀地区近两年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环保局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相同不利扩散气象条件下,秸秆燃烧造成的空气质量影响分析对比程度。对比结果发现,不利的扩散形势和弱风是造成重污染的基本条件,而在有无秸秆燃烧期相对湿度是关键因素,秸秆燃烧期间相对湿度仅有40%时即可达到无秸秆燃烧时的重污染天气水平。
- 马小会唐宜西孙兆彬李梓铭
- 关键词:雾霾重污染秸秆焚烧空气质量
- 京津冀雾霾中长期客观化预报技术研发与应用
- 2018年
- 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频繁发生的雾霾天气给城市交通、大气环境、电力通信设施、人体健康等带来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引起了社会公众、国内外媒体舆论以及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如何减少和治理雾霾灾害性天气,是各级政府部门当前面对的迫切问题之一,也是科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 张自银张自银徐敬赵秀娟李梓铭徐敬唐宜西熊亚军
- 关键词:客观化灾害性天气
- 烟花爆竹燃放和气象条件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5年
- 利用北京城区和近郊区2006—2014年春节期间主要污染物(PM10、PM2.5、PM1.0、SO2、NOX)浓度和气象资料,分析了北京市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将2014年和近8 a(2006—2013年)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春节期间(除夕至十五)烟花爆竹的燃放对空气污染物浓度增加具有较大贡献,自2006年"禁改限"后,近9 a集中燃放期间,PM2.5浓度均出现陡增情况,其中除夕峰值浓度均出现在01:00,初五、正月十五峰值浓度集中在21:00—23:00。除夕夜2012年峰值浓度最高,达1485.6μg·m-3,正月十五2008年峰值浓度最高,达1298.0μg·m-3,初五峰值浓度偏低,2007年最高,为571.5μg·m-3。2014年春节期间的PM2.5、SO2和NOX平均浓度分别为60.5μg·m-3、43.8μg·m-3和45.6 ppb,比近8 a平均值分别下降了20%、41%和58%,除夕夜峰值浓度403.4μg·m-3,比近8 a平均值(768.5μg·m-3)下降了48%。2014年除夕、初五在集中燃放烟花爆竹期间,受小股冷空气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元宵节前后,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峰值浓度高于除夕,且颗粒物浓度下降缓慢,造成持续性的污染,表明气象条件直接影响污染物浓度变化。总体来看,2014年春节期间空气污染物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与烟花爆竹燃放量减少、机动车数量减少、春节期间较强冷空气影响直接相关。
- 马小会孙兆彬丁海燕李梓铭
- 关键词:烟花爆竹污染物空气质量气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