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欢欢

作品数:12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流动人口
  • 4篇治未病
  • 4篇中医
  • 4篇未病
  • 4篇健康
  • 3篇影响因素
  • 3篇中医治未病
  • 3篇卫生服务
  • 2篇信任
  • 2篇医务
  • 2篇医务人员
  • 2篇社区医务人员
  • 1篇新农合
  • 1篇信任度
  • 1篇医患
  • 1篇医疗保险
  • 1篇医院文化
  • 1篇医治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动态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12篇聂欢欢
  • 11篇鲍勇
  • 4篇孙炜
  • 2篇郭丽君
  • 1篇刘夏
  • 1篇郭丽娟

传媒

  • 6篇中华全科医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第8届中国健...

年份

  • 4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研究背景:“治未病”是祖国传统医学原创性的观点之一,主要涵盖三层含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启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上海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健康管理体系,然而相关工作...
聂欢欢
关键词:治未病影响因素社区医务人员
文献传递
上海市居民就医满意度和信任度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就医满意度和信任度,探讨医院提高居民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和信任度的对策,从而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实地调研、专家小组讨论法等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选取上海市中心区(黄浦区)、城郊结合区(闵行区)和郊区(金山区),采用自制问卷,对上海市就诊居民进行就医满意度和信任度调查。每个地区随机选取500名门诊居民和住院居民,共计1500名。结果调查居民1500名,回收有效问卷1448份,回收率96.5%。对于就医满意度,不同区域、年龄、医保形式、月收入的患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就医信任度,不同区域、医保形式、月收入、文化程度的患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满意度和信任度的调查研究为医院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转变医疗服务模式、改进医疗服务内容、改善就医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公立医院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循证。
沈婉婉聂欢欢鲍勇
关键词:满意度信任度
上海郊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上海郊区基层医务人员"治未病"知晓率以及认知情况,总结经验与不足,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上海市以及其他地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与完善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方法利用自制问卷,在上海青浦区、宝山区等区随机选取若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随机选取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调查有关数据采用百分比、χ~2检验等统计描述与分析方法。结果社区医务人员"治未病"知晓率较高(91.3%),知晓途径主要是通过体制内途径如管理部门文件等,其次是社会其他途径,如社区宣传栏等。且大多数能够正确理解"治未病"理念(94.0%),对主要服务对象与内容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仍有较多医务人员并不能够完全正确认识"治未病"服务对象与内容,普遍不清楚"治未病"服务内容不包含疾病诊治,并且相对来说通过体制内途径了解"治未病"的医务人员对"治未病"服务对象认识更为清楚。认为"治未病"服务对象包括健康者568人(73.9%)、亚健康者743人(96.6%)、患者412人(53.6%)、康复者442人(57.5%)。认为服务内容包括疾病诊治有419人(54.5%),预防保健705人(91.7%),康复养生632人(82.2%),体质辨识与调理619人(80.5%),中医药咨询/宣传568人(73.9%)。结论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认知较为浅显,甚至存在认知错误的情况,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治未病"科普教育同样十分必要。
聂欢欢鲍勇孙炜
关键词:治未病社区医务人员
大力发展健康公立医院文化构建和谐信任医患新型关系
第二轮新医改是要加强公立医院改革,而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医院文化建设。本研究通过循证国际国内医院文化建设现况和发展,对国内公立医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总结了公立医院的医院文化建设模式。总体得知医患关系改善最重要的是...
鲍勇沈婉婉聂欢欢
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及发展策略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推进或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发展策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就诊的50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对中医"治未病"的知晓情况、认为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影响因素、对中医"治未病"是否应该纳入医保和政府支持度的认知情况、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1份,有效回收率为92.2%。55.5%(256/461)的社区居民听说过并了解中医"治未病",14.8%(68/461)听说过但不了解,29.7%(137/461)没听说过。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获知途径主要有广播或电视(45.7%,148/324)、社区宣传(31.2%,101/324)、中医院(27.2%,88/324)。社区居民认为最适宜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8%,271/461)和中医医院(44.9%,207/461),影响社区居民选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技术水平(34.5%,159/461)和服务内容(26.5%,122/461)。64.7%(298/461)的社区居民认为中医"治未病"服务应该纳入医保,同时95.0%(438/461)的社区居民认为政府对中医"治未病"服务大力支持。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为74.2%(342/461),不同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月收入、医保形式的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愿意尝试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认知现状较好,但是还有待完善和改进。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将中医"治未病"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提出以下发展策略:加大"治未病"理念宣传力度,提高居民认知度;推进"治未病"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促进居民健康;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技能;拓展中医多领域的优势项目,丰富服务内容;加大政府投
沈婉婉鲍勇郭丽君戴红勤聂欢欢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保障现况分析与政策建议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保障现状及管理水平。方法 本研究以2014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对流入地(上海)组织的“2014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上海市交通大学课题组数据为依据,对在上海市居住1个月及以上,非上海籍户口,且年龄为15-59周岁,总数为7 999人(其中男性为4 108人,女性3 891人)流动人口的健康保障现状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梳理内部相关因素。结果 流动人口参加医疗相关保险的种类较为集中;不同户籍地农村流动人口参加新农合情况差别不大;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流动人口参加保险总体情况不同。结论 对于从事商业、服务业,农林牧渔业的流动人口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情况应该重视。同时对于从事较高危职业如生产/运输业(包括建筑业)的流动人口应该进一步提高工伤保险的覆盖率,全面掌握流动人口健康保障情况,提高健康保障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目的。
鲍勇郭丽娟聂欢欢
关键词:流动人口医疗保险新农合
上海社区居民治未病认知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居民治未病认知现状,分析认知影响因素,探讨提高认知水平、服务利用率的途径。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上海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来源于随机抽取的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年龄大于18岁。基本情况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计算OR值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居民的治未病知晓率较低,为57.1%;主要通过广播电视(48.4%),报纸、书籍、杂志(36.9%),社区宣传(35.5%)等途径知晓。认知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听说途径等。弱势群体的知晓率和认知水平更低。结论·当前上海地区治未病宣传效果有限,应更加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宣传治未病,加深认知和促进利用相关服务。
聂欢欢孙炜鲍勇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
上海市流动老人自评健康状况——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数据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流动老人自评健康状况,为提高流动老人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上海地区流动老人自评健康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涉及的752名流动老人自评健康者占53.7%,基本健康者占43.1%,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者占2.9%,生活不能自理者占0.3%;经确诊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占23.1%;不同年龄段、户口性质、婚姻状况、朋友数量的流动老人健康自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动老人自评健康状况相对较好,不同特征流动老人自评健康存在差异;应该关注流动老人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提高其健康意识,以及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利用。
聂欢欢潘引君孙炜鲍勇
关键词:流动人口健康自评
上海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 了解上海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保障其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上海流动老人相关数据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涉及的752名流动老人,参保率为85.7%,主要参保地为户籍地;平常生小病就医率为56.8%(427人),自行买药占39.5%(297人);174名经医生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流动老人患者中接受过社区随访的仅占29.9%(52人)。流动老人住院率为4.0%(30人),经医生诊断需住院的有40人,实际住院人数为30人,应住院未住院患者中主要原因为本人/家人觉得没有必要占60.0%(6人),无人回答因经济困难未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率在流动原因为养老者中最高,因为照顾子女者中最低;参加过社区健康体检者卫生服务利用率比未参加过者高;是否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对其卫生服务利用率没有影响,但是参加居民医保者其利用率显著高于参加其他类型医保者。结论 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利用率明显较低,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例如慢性病社区管理的覆盖盲区,社会医疗保险没有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应该制定出适宜流动老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相关政策与措施,同时提高流动老人的健康素养等,从而提高其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聂欢欢鲍勇
关键词:就医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
上海市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与健康教育现况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情况与接受健康教育情况,探索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探寻提高本地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利用率的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障与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方法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上海流动人口的专项调查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率仅为18.9%(1 509人);流动人口接受生殖与避孕、营养健康知识的健康教育率最高,分别达到66.7%(2 929人)、65.4%(2 873人),而结核病防治、精神障碍防治、其他传染病防治分别仅为29.6%(1 300人)、19.2%(844人)、31.1%(1 365人)。流动人口接受教育途径主要是宣传栏与广播电视,分别占80.2%(3 523人)和70.3%(3 090人)。建立健康档案与接受健康教育情况的众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现居住区,居住在城区的流动人口的健康档案建立情况与接受健康教育情况均好于郊区。结论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率远低于本地居民,对健康档案的知晓率与关注度有待提高。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种类较不平衡,途径较为单一。对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该平衡区域发展,并探索适宜的服务机制,促进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
聂欢欢沈婉婉鲍勇
关键词: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