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静

作品数:5 被引量:7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排卵
  • 4篇卵巢
  • 4篇激素
  • 4篇促排
  • 4篇促排卵
  • 3篇孕激素
  • 2篇多囊
  • 2篇多囊卵巢
  • 2篇多囊卵巢综合
  • 2篇多囊卵巢综合...
  • 2篇综合征
  • 2篇卵巢综合征
  • 2篇IVF/IC...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抑制素
  • 1篇抑制素水平
  • 1篇孕酮
  • 1篇人绝经期促性...
  • 1篇人绒毛膜
  • 1篇人绒毛膜促性...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陈秋菊
  • 5篇匡延平
  • 5篇叶静
  • 2篇何雯
  • 2篇朱秀娴
  • 2篇傅永伦
  • 2篇吕祁峰
  • 2篇叶红娟
  • 1篇郜虹媛
  • 1篇秦宁馨
  • 1篇张洁

传媒

  • 2篇生殖与避孕
  • 2篇中华生殖与避...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诱发日内源性孕酮升高对PCOS患者的IVF/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在高孕激素超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及全胚胎冷冻移植的背景下,探讨诱发排卵日内源性孕酮(P)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180例PCOS患者行IVF/ICSI-冻融胚胎移植(FET)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促性腺激素(gonadtropin,Gn)联合孕激素的超促排卵方案,取卵后全部胚胎冷冻,择期行FET,根据诱发排卵日P水平分为A组(P<1.0μg/L,n=125)和B组(P≥1.0μg/L,n=55),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排卵结局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与B组的Gn总用量(1950.8±384.5 IU vs 1931.2±308.9 IU)及周期治疗时间(11.2±1.4 d vs 11.1±1.1 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诱发日直径>14 mm卵泡数(14.1±7.7 vs21.0±10.3)、获卵数(14.0±7.8 vs 24.1±10.3)、成熟卵数(12.1±7.1 vs 21.1±9.0)、正常受精卵数(9.8±6.1 vs 16.8±8.2)及冷冻胚胎数(5.3±3.6 vs 7.2±3.4)均较B组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成熟卵率、正常受精卵率、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FET的前提下,高孕激素超促排卵过程中诱发日内源性P水平的升高提示卵巢反应良好,对PCOS患者的IVF/ICSI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
叶红娟陈秋菊何雯叶静朱秀娴匡延平
小剂量GnRH-a诱发后的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储备患者高基础雌激素状态下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一种小剂量GnRH-a诱发后新的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储备(DOR)患者高基础雌激素(basal estrodial,B-E 2)状态下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助孕的50例DOR患者所行的IVF/ICSI周期,采用自身对照。当B-E2≥275.3pmol/L伴或不伴优势卵泡出现时,应用小剂量GnRH-a诱发后促排卵方案,并纳入实验组;当B-E2<275.3 pmol/L且月经期无优势卵泡出现,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并纳入对照组,同时依据采用方案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卵泡期对照组、黄体期对照组和自然周期对照组。观察不同组的临床结局。结果实验组、卵泡期对照组、黄体期对照组和自然周期对照组四组间卵子利用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卵泡期对照组和黄体期对照组三组间可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周期对照组冷冻胚胎总数低于实验组、卵泡期对照组和黄体期对照组[(0.2±0.1)vs.(1.8±1.7)vs.(1.5±1.3)vs.(1.0±0.3)],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然周期对照组周期取消率高于实验组、卵泡期对照组和黄体期对照组三组,差异有显著性(82.4%vs.24.0%vs.26.1%vs.47.4%,P<0.05)。结论当DOR患者出现高基础雌激素状态时,除直接取消周期外,可尝试应用小剂量GnRH-a诱发后的卵巢促排卵方案,可达到与卵泡期促排卵、黄体期促排卵相类似的临床结局。为反复周期取消的DOR患者节约了治疗时间,提供了新的促排卵方法。
秦宁馨沈曦郜虹媛叶静朱秀娴吕祁峰陈秋菊匡延平
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治疗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治疗(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替代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行IVF/ICSI治疗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促排卵方案均采用PPOS,根据PPOS的卵泡晚期是否应用低剂量的hCG替代hMG分组:A组,PPOS常规方案组(hMG+孕酮),完全应用hMG(141个周期);B组,PPOS卵泡晚期hCG替代hMG组(hMG/hCG+孕酮),即在PPOS促排卵治疗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的hCG(200 IU/d)完全替代hMG(80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相关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获卵数、可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的促排卵治疗时间[A组(9.7±2.6)d比B组(10.3±3.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B组hMG用药时间[(7.8±3.5)d]及hMG用药量[(1592.8±840.5)IU]均显著低于A组[(9.7±2.6)d,P=0.01;(1825.2±795.3)IU,P=0.04];两组的获卵数和可用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后的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A组与B组间患者的临床妊娠率[52.8%(105/199)比49.2%(60/122)]、胚胎种植率[37.1%(139/375)比37.1%(86/232)]、早期流产率[4.8%(5/105)比5.0%(3/60)]及持续妊娠率[47.7%(95/199)比44.3%(54/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在PPOS的卵泡晚期应用低剂量的hCG替代hMG,能安全、有效地维持卵泡生长发育,且不影响PCOS患者的IVF/ICSI-FET治疗的结局。
叶静陈秋菊傅永伦匡延平
关键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功能正常患者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的内分泌特征及IVF/ICSI临床结局的研究被引量:58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将因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或不明原因行IVF/ICS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分成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组(A组,n=57)和短方案组(B组,n=59),观察患者的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数、卵裂数、有效胚胎数及促排卵过程中血清FSH、LH、E2、P、抑制素A和B的水平及后续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妊娠结局。结果:高孕激素促排卵组患者的获卵数10.8±5.4个,与短方案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数、卵裂数,有效胚胎数与短方案组相似(P>0.05),后续的FET周期中,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比短方案组稍高(47.9%,42.1%vs 40.9%,31.9%),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孕激素促排卵过程中LH水平逐渐下降,诱发排卵日的LH水平在1.3±0.9 IU/L,无一例发生自发LH峰。结论: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组可以获得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还可以有效控制早发LH峰。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可作为一种新的促排卵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但是其广泛推广应用还有待多中心的联合研究。
叶静陈秋菊匡延平
关键词:促排卵IVF/ICSI
孕激素对促排卵过程中抑制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妇女在促排卵过程中孕激素对抑制素水平的影响,分析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的内分泌特征及随后的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方法 93例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者随机分到研究组(PPOS组,n=60)和对照组(短方案组,n=33),测定促排卵过程中(月经周期第3日、第10~12日、诱发排卵日、诱发排卵次日)激素水平、抑制素A和抑制素B表达水平。所有患者采取全部胚胎冷冻的策略,分析后续FET周期的结果。结果在研究组,抑制素A和B的水平随着促排卵过程的继续均呈现增长的趋势,诱发日的抑制素水平[抑制素A为(1 416.4±924.7)pg/m L,抑制素B为(1 188.5±819.1)pg/m L]较基础水平[抑制素A为(29.7±23.4)pg/m L,抑制素B为(82.5±49.4)pg/m L]均有明显增加(P<0.05),诱发排卵次日的抑制素A水平较诱发日明显增加,达到(2 046.7±1 280.5)pg/m L(P<0.05),而诱发排卵次日的抑制素B水平较诱发日略有下降(P>0.05)。获卵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随后的FET周期中,两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过程中的高孕激素水平没有影响卵泡周围颗粒细胞分泌抑制素。安宫黄体酮(MPA)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 MG)进行PPOS可以获得具有发育潜力的胚胎,在随后的FET周期中,可以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
叶静陈秋菊何雯张洁叶红娟傅永伦吕祁峰匡延平
关键词:孕激素抑制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