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云
- 作品数:43 被引量:561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阴式或腹式子宫切除术在非脱垂性子宫良性疾病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阴式或腹式子宫切除术在非脱垂性子宫良性疾病中的应用比较。方法:选取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非脱垂子宫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非脱垂子宫患者40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术中均未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均进行随访,阴道残端愈合好,未发现残端肉芽组织增生、息肉形成和盆腔炎性包块等并发症。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具有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和术后腹部无疤痕等优点,已逐渐取代腹式子宫切除术成为治疗非脱垂子宫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
- 李萍陈正云
- 关键词: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腹式子宫切除术
- 以臀部疼痛为特征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被引量:1
- 2022年
- 回顾性分析1例2020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以臀部疼痛为特征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2年来因出现周期性右侧臀部疼痛,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多个科室,诊断不明确,经止痛药等治疗无效。转诊至妇科,拟诊为DIE,建议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3个疗程,经多学科联合会诊后行腹腔镜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直肠异位病灶切除+直肠修补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继续药物维持治疗,术后臀部疼痛消失,随访12个月,患者疼痛症状无复发。DIE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可有效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 刘孟月陈正云黄秀峰林俊
-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维持治疗臀部疼痛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疼痛症状
- 宫腔镜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宫腔镜术后子宫内膜息肉 (endometrialpolyp ,EMP)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4 7例EMP患者 ,39例采用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TCRP) ,8例采用宫腔镜引导下息肉摘除术 ,术后定期阴道超声随访。将年龄、体重指数、息肉大小、数目、是否伴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子宫肌瘤、产次、流产次数、手术方式、术后孕激素使用与否作Cox回归分析。 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18.1个月。复发率为 14 .9%。TCRP组复发率为 10 .3% ( 4 /39) ,均在 1年后 ;宫腔镜引导下息肉摘除术组的复发率为 37.5 % ( 3/8) ,2例在术后 3个月内 ,1例在术后 1年复发。两种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长效安宫黄体酮治疗组和非用药组的复发率分别为 12 .5 %、15 .4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手术方式是影响息肉复发的唯一的强危险因素 (OR =4 .6 8)。 结论 手术方式与息肉复发相关 ,TCRP术后EMP的复发率较宫腔镜引导下息肉摘除术的复发率低 ,复发时间迟 ,术后长效安宫黄体酮治疗不能预防息肉复发。
- 陈正云林俊张信美
- 关键词:宫腔镜术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安宫黄体酮
- 基于脂质组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疾病的延误诊断非常突出。脂质组学技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外周血、子宫内膜液、腹腔液和卵泡液的鞘磷脂、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丝氨酸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疾病分型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在位子宫内膜的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联合磷脂酸有望成为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标志物;外周血的脂代谢数据对预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也有重要价值。脂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发病机制、疾病预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林翠翠陈正云王春艳席咏梅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生物标志物
-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21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分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探讨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对12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有120例(99.2%)继发于剖宫产术后,出现临床症状的潜伏期中位数为24个月。在94例(77.7%)描述剖宫产切口类型的患者中,65例(69.1%)为腹壁横切口(Pfannenstiel切口),29例(30.9%)为腹壁正中纵形切口。所有患者均接受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共切除146个病灶,其中上界位于脂肪层的病灶共97个(66.4%),上界位于腹直肌前鞘的病灶共26个(17.8%),上界位于肌层的病灶共23个(15.8%)。结论·积极降低剖宫产率,优化剖宫产手术方式,保护好腹壁切口是预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键。
- 张平孙亚兵陈正云许泓张信美黄秀峰
- 关键词: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剖宫产术腹壁切口
-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2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至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因子宫腺肌病就诊并放置曼月乐的患者75例,共随访39个月,观察曼月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月经量增多和月经量正常的患者放置曼月乐后月经量评分均降低(118±13和29±33,82±15和14±13,均P<0.01),月经量增多者比月经量正常者的月经量评分降低更明显(90±35和69±19,P<0.01)。放置曼月乐后患者痛经评分降低[7(6,7)和1(0,2),P<0.01]。患者发生曼月乐脱落18例(24.0%),放置曼月乐无效9例(12.0%),发生月经模式改变28例(37.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未发现治疗后痛经评分、治疗前后月经量评分和月经稳定时间与曼月乐环脱落相关(均P>0.05)。结论:曼月乐在子宫腺肌病的长期保守治疗中总体安全有效,约1/3的患者可能因曼月乐脱落或治疗无效接受进一步治疗。
- 张丽凤杨慧张信美陈正云
- 第二代子宫内膜消融术可提高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第二代子宫内膜消融术(诺舒)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单独曼月乐治疗(对照组,44例)和诺舒联合曼月乐治疗(观察组,22例)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月经量、痛经改善情况、子宫大小、曼月乐脱落事件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种治疗均可改善患者月经量和痛经(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月经量改善更明显,曼月乐脱落事件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均P<0.05);两组间的痛经评分和子宫大小变化无差异(均P>0.05)。结论:诺舒有助于提高曼月乐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疗效。
- 楼俊瑶黄秀峰张丽凤徐萍张信美陈正云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左炔诺孕酮
-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IVL且随访完整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702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中,共诊断9例子宫IVL。患者多因盆腔包块就诊,6例子宫明显增大。术前影像学提示5例存在宫旁包块。除1例合并肺部转移外,所有患者病变均局限于盆腔。除2例行肌瘤剔除术,余患者均行子宫切除术。术中可见4例肌瘤呈树枝状、哑铃形、椭圆形或长条形。9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2个月,2例复发。结论子宫明显增大和宫旁包块是子宫IVL的重要特征,该病术前诊断困难,术中辨认肌瘤形态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治疗首选子宫全切术,术后需长期随访。
- 张丽凤陈正云张信美
- 关键词: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子宫病理诊断
- 小儿生殖道感染的诊治
- 2007年
- 小儿生殖道感染包括外阴阴道炎和内生殖器炎症,以外阴阴道炎为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伤、病原体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等,约占小儿妇科门诊病例的40%~50%,是小儿妇科中最常见的疾病。杨冬梓掣。1995年的资料显示,幼女外阴阴道炎的发病率为7.4%。内生殖器炎症极少见,主要见于有性生活史的青少年,与外阴阴道炎诊治不及时有关。杨丹等㈥发现25.0%的生殖道感染可形成盆腔包块。
- 陈正云林俊
- 关键词:生殖道感染小儿诊治外阴阴道炎生殖器炎症门诊病例
- 妊娠早中期合并卵巢囊肿的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期合并卵巢囊肿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33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26(21-33)岁,其中11例孕龄=<12周,均为急...
- 黄秀峰余艳孙文婷徐萍张晶陈正云张信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