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轶
- 作品数:87 被引量:61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法学会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浅谈取保候审制度的立法完善被引量:1
- 2008年
- 现行取保候审制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取保候审适用比率低,且有二成不当适用;取保候审手续不全,档案管理混乱,《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取保候审决定书》、《保证书》、《对保证人罚款决定书》以及《没收保证金决定书》等取保候审文书不齐全: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间长,普遍超过12个月:运用直保方式取保候审的少;刑拘后取保候审比率相当高:运用财保方式取保候审的比例大;落实取保候审后续措施的少;
- 蒋仕梅杨军洪星韩轶
- 关键词:取保候审制度决定书管理混乱报告书保证书保证人
- 刑罚一般预防目的质疑——刑罚目的不应包括一般预防被引量:15
- 1998年
- 一般预防在预防犯罪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能否界定为刑罚目的的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课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不仅对于加深对我国刑罚目的的科学性的认识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完善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笔者认为,刑法理论上把一般预防界定为刑罚的目的,不仅是过分地夸大了刑罚一般预防的作用,而且是与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相悖的。
- 韩轶刘雯
- 关键词:适用刑罚刑罚目的预防犯罪罪刑相适应原则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
- 惩罚犯罪与人权保障被引量:4
- 2002年
- 国家行使刑罚权,从具体角度来说,也就是当发生具体的犯罪时,国家就可以处罚具体犯罪人,在法律体系中,刑法的强制性最为明显,它是其它法律的制裁力量。刑法涉及对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等限制和剥夺,其存在的必要性在于保护社会,使社会免遭犯罪的侵害。因而惩罚犯罪彰显的是刑法保护社会的功能,而人权保障则是在刑法的另一重要功能——保障功能中获得体现。由此而论,惩罚犯罪与人权保障的关系实质上体现的就是刑法保护功能和刑法保障功能的关系。
- 韩轶
- 关键词:惩罚犯罪人权保障刑法保护刑罚权犯罪人行使
- 企业权益刑法保护的立法更新和司法适用——基于《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解读被引量:12
- 2021年
-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企业权益保护进行了全面、系统化的更新,重塑了我国的企业权益刑法保护体系和涉及企业犯罪制裁思路。在现有企业权益刑法保护二元化模式的基础上,提升了非国有企业权益的保护强度,减少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刑法地位差异,改善了司法实践中非国有企业弱保护的现状。在具体企业法益保护领域,重点强化了企业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在企业商标权益、企业作品权益.
- 韩轶
-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司法适用企业权益法益保护刑法保护
- 财产犯罪附带民事诉讼之研讨被引量:3
- 2000年
- 韩轶
- 关键词:财产犯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犯罪行为人法律救济民事权利
- 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被引量:19
- 2006年
- 刑罚目的是一个国家制定刑罚、适用刑罚和执行刑罚所追求的客观效果,量刑任务在于选择适当的宣告刑,以期达到刑罚目的。从刑罚目的出发,量刑不能简单还原为惩罚或预防等单一要素,而必须考虑多元性要素。基于这一认识,可以概括出我国量刑的三个具体原则,即刑罚法定原则、罚必当罪和刑罚个别化相结合原则、刑罚必要原则。
- 韩轶
- 关键词:刑罚量刑
- 特殊防卫权主体之审视被引量:24
- 2002年
- 现行《刑法》将特殊防卫权主体界定为公民有失偏颇。从刑法公正角度考虑 ,应将现有特殊防卫规定中“防卫他人”归入一般防卫使之遵循一般防卫的规定 ,而将特殊防卫严格限定在“自我防卫”的范围之内。如此 ,才能在防卫行为人和不法侵害人之间找到一个利益保护的最佳平衡点 ,使双方所受到的损失都是相对最小的 ,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 韩轶
- 关键词:特殊防卫权不法侵害人防卫行为公民《刑法》
- 刑法更新应坚守谦抑性本质——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为视角被引量:49
- 2020年
-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的公布,预示着我国新一轮刑法更新即将开始。从草案内容来看,在整体上依然遵循了刑法适用范围扩张和重刑化发展的思路。刑法的适度扩张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客观需求,但是近年来刑法更新频率和幅度明显加快,已然有在公共情绪支配下刑罚权过度扩张的隐忧,而当前刑事立法强调重刑主义,忽视司法自身的调节能力,也暗含着法律风险。因此,刑法更新必须坚守谦抑性本质,并且将激励性刑法规范作为法律更新的重要领域。
- 韩轶
-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谦抑性
- 民族习惯法中损害赔偿规则探解被引量:6
- 2009年
- 一、问题的提出
少数民族习惯法中的“损害赔偿规则”(以下称“损赔规则”),适用于民族成员间各种纠纷的调停与处理。这种“损赔规则”的主要内容是侵害方以金钱或财物的方式对受害方所受到的人身、财产等损害予以补偿或赔偿,并以此解决双方纠纷的习惯性规范。从刑事司法角度观之,此种“损赔规则”主要适用于两类犯罪:一类是侵犯人身权利犯罪,如杀人、伤害、强奸等;另一类是侵犯财产犯罪,如盗窃、诈骗、
- 韩轶
- 关键词:少数民族习惯法侵犯财产犯罪刑事司法人身权利受害方
- 司法民主:理论与现实的困境被引量:6
- 2010年
- 在新一轮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司法民主化备受关注。"司法以实现正义为目标"是考虑司法民主举措问题的根本认识前提,以急功近利心态的片面追求司法的社会认同,放弃了对民主因素介入司法的方式和制度上精雕细琢,司法民主将面临着在实践中走向偏离并最终陷入"司法无存"的困境。
- 韩轶江国华
- 关键词:司法民主司法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