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娟
- 作品数:13 被引量:58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尼麦角林联合叩刺穴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叩刺穴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35例,Ⅰ组采取常规治疗结合吞咽功能训练,Ⅱ组在Ⅰ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治疗,Ⅲ组在Ⅰ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联合叩刺穴位治疗,治疗1个疗程。采用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价吞咽能力,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组中文版GUSS、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Ⅲ组高于Ⅰ组、Ⅱ组(P<0.05),Ⅱ组高于Ⅰ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4.29%、85.71%、94.29%,Ⅲ组高于Ⅰ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叩刺穴位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病人的吞咽功能。
- 赵鹏郜静吕建东姚玉婷肖志娟
- 关键词:吞咽困难尼麦角林吞咽功能
- 尿毒清颗粒治疗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治疗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连续治疗3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及血尿素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有效率41.2%,治疗组有效率72.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可以明显改善干燥综合征肾损害患者多项指标,疗效显著。
- 贾军利王淑萍李迎婕李春玲肖志娟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肾损害尿毒清颗粒
-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试验组口服左乙拉西坦,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质-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化学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行神经电生理P300电位检查,记录治疗后2、4、6个月P300电位潜伏期时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潜伏期时长较同组治疗前缩短(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2、4、6个月P300电位潜伏期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IL-2、IL-6、TNF-α、ICAM-1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CRP、IL-2、IL-6、TNF-α、ICAM-1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OD、CAT、MPO低于同组治疗前,MDA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SOD、CAT、MPO低于对照组,MD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可明显改善癫痫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机体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减轻神经组织损伤,达到更好治疗癫痫的作用。
- 沈文陈兰英肖志娟谷婕李芳郜静赵鹏唐进松
- 关键词:卡马西平癫痫氧化应激炎性因子
- 尼麦角林结合舌三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效果评价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结合舌三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有吞咽困难患者10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活血化瘀治疗及二级预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麦角林结合舌三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困难改善效果、数字广度测验(digit span,DS)评分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吞咽困难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Ⅰ级占比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D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尼麦角林结合舌三针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认知障碍。
- 赵鹏郜静肖志娟
- 关键词:脑梗死尼麦角林
- 尼麦角林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分析。方法:纳入104例P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联合taVNS治疗。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神经递质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干预4周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各维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均升高(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5-羟色胺、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升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taVNS治疗PSCI疗效确切,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神经递质及炎性因子水平相关。
- 陈兰英张旭肖志娟闫昆刘敏肖唐进松赵鹏李伟
- 关键词:尼麦角林迷走神经电刺激认知功能障碍神经递质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腹针疗法治疗面瘫的疗效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腹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除去因各种原因中断研究、转院及临床资料缺失者,共111例纳入到最后研究,对照组59例,观察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阿昔洛韦治疗静脉滴注7 d,甲钴胺片口服21 d)和腹针疗法治疗(1次/d,7 d/疗程,连续3个疗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0.15%和0.25%浓度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1次/d,左右交替,7 d为1个疗程,休息7 d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罗哌卡因作用维持时间,治疗前、治疗7 d、治疗21 d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星状神经节阻滞2个疗程后评价,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较高,罗哌卡因作用维持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7 d后和治疗21 d后面神经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9%vs 5.77%,χ^(2)=0.021,P=0.885)。结论0.25%浓度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腹针疗法治疗面瘫可有效延长罗哌卡因的作用维持时间,有效促进面瘫症状和面神经功能的改善,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有保障。
- 刘敏肖李鑫肖志娟王刚苏心镜
- 关键词: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腹针疗法面瘫疗效
- 活血益智方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活血益智方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联合活血益智方、康复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及认知功能[国际标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双侧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2/50)(P<0.05);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SDSVD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活血益智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加快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 肖志娟陈兰英赵鹏唐进松王振苗沈文
- 关键词:盐酸多奈哌齐康复治疗血管性痴呆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治疗;C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吞咽障碍筛查量表(EAT10)、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X线片吞咽造影检查(VFS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最大峰值流速,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SSA、洼田饮水试验、EAT10、NIHSS评分、大脑动脉血管阻力指数,以及血清NSE、ET-1水平低于治疗前,VFSS、SWAL-QOL评分及血清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最大峰值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SSA、洼田饮水试验、EAT10、NIHSS评分、大脑动脉血管阻力指数,以及血清NSE、ET-1水平比较结果显示,C组B组>A组,且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提升血清CGRP水平,降低血清NSE、ET-1水平,促进神经修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
- 赵鹏姚玉婷贾贤达肖志娟郜静李燕沈文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尼麦角林吞咽障碍脑血流动力学吞咽功能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YS1001P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YS1001P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行卒中后对症治疗,包含控制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脂代谢、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在此基础上采用吞咽和神经肌电刺激仪YS1001P治疗,研究组额外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0 d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临床疗效。采用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和电视X线透视下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的吞咽功能,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口腔期、咽期、误吸评分及VFSS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研究组血清NGF和BDN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YS1001P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营养水平有关。
- 赵鹏姚玉婷贾贤达肖志娟李燕沈文
-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困难星状神经节阻滞
- 电针舌三针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电针舌三针辅助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SGB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针舌三针疗法,共治疗14 d。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骨移动度、吞咽用时、吞咽功能(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及生活质量(Swallowing Quality-of-Life Instrument,SWAL-QOL)评分、营养状态指标[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白蛋白(Albumin,ALB)]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舌骨上、下移动度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喉关闭用时、咽运送用时、口腔运送用时、吞咽反应用时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ALB、TR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电针舌三针辅助SGB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增大舌骨移动度,缩短吞咽用时,利于改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赵鹏姚玉婷贾贤达肖志娟郜静刘敏肖沈文
- 关键词:电针舌三针星状神经节阻滞脑梗死吞咽障碍吞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