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清
- 作品数:18 被引量:52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便携式耳内镜系统在耳鼻喉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便携式耳内镜系统在耳鼻喉科住院医师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2年2—3月和2023年2—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担任住院医师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先采用理论讲解+电耳镜系统进行教学,试验组先采用理论讲解+便携式耳内镜系统进行教学,1个月后两组交换教学方式。比较两组住院医师在第1个月临床学习结束后的理论考核成绩、自我评价得分以及2个月临床学习结束后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共36名住院医师纳入本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人。试验组经1个月耳科临床学习后,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93.17±4.16)分比(82.28±4.46)分,P=0.0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在耳科疾病学习、临床学习效率、临床资料收集、医患沟通以及设备使用5个维度的自我评价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个月耳科临床学习结束后,36名住院医师对便携式耳内镜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电耳镜(57.9%比47.4%,P=0.040)。结论便携式耳内镜系统在耳鼻喉科临床教学中可更形象、直观地展示耳科解剖和疾病,更方便进行临床资料管理,增加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高效地提高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
- 王斌吕威高志强杨华曹克利冯国栋吴海燕商莹莹陈兴明王剑田旭王威清
- 关键词:耳内镜教学耳鼻喉科
- 枕部皮下肌组织瓣填塞开放式乳突根治腔的干耳效果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枕部皮下肌组织瓣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间北京协和医院完成的29例(29耳)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并枕部皮下肌组织瓣填塞乳突腔的患者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34月。术后乳突术腔干耳率为100%,手术后术腔无分泌物流出的时间为术后21-56d,平均33.5d。术区上皮化的时间为术后35-98d,平均61.7d。自洁功能好,无需清理耳道痂皮。结论: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应用枕部皮下肌组织瓣进行乳突腔填塞可以获得良好的干耳效果。
- 冯国栋吴海燕杨华赵杨王威清田旭周亚琳高志强
- 关键词:中耳乳突耳外科手术
- 慢性鼻窦炎的鼻腔黏膜上皮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鼻腔黏膜上皮细胞(nasal epithelial cells,NECs)包括具有干细胞活性的基底细胞、通过纤毛摆动移除黏液和微粒的纤毛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的杯状细胞和独特的化学感觉性细胞等。NECs作为鼻腔第一道物理屏障,在鼻黏膜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上皮细胞的组成明显改变:纤毛细胞减少、杯状细胞增多、基底细胞数量增加但分化趋势改变。其中,Th2型细胞因子在杯状细胞化生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本文对几种常见NECs在慢性鼻窦炎病理状态下的表型特征和分化机制的改变进行综述,以期能够深入了解NECs的功能并为慢性鼻窦炎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 韩晋博王威清朱真真王蕾王晓巍查洋吕威
-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TH2型细胞因子分化机制基底细胞纤毛细胞化学感觉
- 鼻窦肿瘤相关的低磷骨软化症一例
- 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对鼻窦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化症的临床症状以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病理结果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主要位于左侧后筛,少量位于左侧前筛,临近部位未见肿瘤组织。术后2h,4h,6h,12h,24...
- 王威清吕威高志强
- 关键词: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p53过度表达对鼻鼻窦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影响--一项依据PRISMA指南系统的荟萃分析
- 王晓巍吕威亓放高志强杨华王威清高雅丽
- 特异性促炎症消退介质在嗜酸粒细胞性与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含量差异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脂肪酸衍生的特异性促炎症消退介质(specialized pro-resolving mediators,SPMs)在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ECRSwNP)中的含量差异。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鼻内镜手术的双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13~67岁,包括ECRSwNP组23例,nECRSwNP组13例;同期纳入对照组12例。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脂氧素(LXA4、LXB4)、消退素(RvD1、RvD2、RvD3、RvD5、RvE1)、保护素(PDX)和巨噬素(Mar-1)多种SPMs在不同病理类型鼻息肉和正常鼻黏膜中的含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SPMs的组间差异,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鼻息肉中SPMs含量与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ECRSwNP组RvD2、RvD3、RvD5、LXA4、LXB4、Mar-1和PDX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276、-2.313、-3.371、-2.094、-2.051、-3.104、-2.294,P值均<0.05)。ECRSwNP组RvD2、RvD5、Mar-1和PDX含量均显著高于nECRSwNP组(Z值分别为-2.175、-2.289、-2.243、-2.124,P值均<0.05)。以上7种SPMs含量在nECRSwNP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鼻息肉组织中RvD2、RvD3、RvD5、LXB4、Mar-1、PDX含量均和组织嗜酸粒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3、0.436、0.371、0.502、0.340、0.386,P值均<0.05)。结论多种SPMs在ECRSwNP中含量增高,脂肪酸代谢紊乱可能在ECRSwNP的慢性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 朱真真王威清韩晋博王蕾吕威
-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嗜酸粒细胞脂肪酸代谢
-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呼吸道2型炎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存在显著异质性,其中以变应性鼻炎、嗜酸性慢性鼻窦炎、变应性哮喘、阿司匹林加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2型炎症发病率高,临床治疗棘手。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能够在转录组水平分析免疫微环境中细胞类型构成、功能及相互作用,为阐明疾病的异质性发病机制、寻找诊断和治疗的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将回顾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呼吸道2型炎性疾病中的最新进展,以期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 刘玉卓吕威王威清
- 关键词:细胞类型炎性疾病呼吸道嗜酸性单细胞转录组
- 真菌性上颌窦炎伴鳞癌1例
- 查洋王威清高雅丽朱真真吕威
-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复发手术时的组织病理学及外周血特征变化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复发手术时的组织病理学及外周血特征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连续2次接受内镜鼻窦手术的41例CRSwN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前次手术时为(40.7±13.6)岁(x±s,下同),复发手术时为(47.0±13.2)岁。分析术前血常规结果,计数鼻息肉组织病理学切片中炎性细胞数目,并对组织重塑特征进行评分。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前后2次手术的外周血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组织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前次手术相比,复发手术时的鼻息肉组织病理学切片中每高倍镜视野下的Eos、淋巴细胞和总炎性细胞计数明显减少(54.04±34.67比76.97±65.59,35.27±16.61比50.01±26.94,128.88±41.32比176.38±80.59,t值分别为2.413、2.923、3.445,P值均<0.05),各细胞类型所占百分比相对值却无明显变化;鼻息肉组织基底膜厚度和杯状细胞增生评分明显降低[(1.29±0.84)分比(2.00±0.84)分,(1.81±1.31)分比(2.44±1.10)分,t值分别为5.367、2.714,P值均<0.05]。亚组分析显示伴哮喘组、年轻组和既往无鼻息肉手术史组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较不伴哮喘组、年长组和既往有鼻息肉手术史组更为显著。除单核细胞百分比略有升高外,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各炎性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前后2次手术的组织Eos含量均和外周血Eos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RSwNP患者复发手术时,组织Eos、淋巴细胞和总炎性细胞计数较前次手术明显减少,提示炎症负荷减轻,组织重塑改善,这可能是手术和药物综合治疗的结果。
- 朱真真王威清陈玉洁吕威
-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复发内镜鼻窦手术嗜酸细胞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相关复合指标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bEOS)相关复合指标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和2014~2016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初诊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并行鼻内镜手术的115例和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bEOS相关复合指标与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tissue eosinophil percent,tEOS%)的相关性,评估bEOS%、bEOS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bENR)、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bELR)的预测价值,以及该预测价值的稳定性。结果bEOS%、bEOS绝对值、bENR、bELR与tEOS%具有相关性(P<0.001),且对ECRSwNP有预测价值(P<0.001)。其中,bENR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17),bEOS%次之(AUC=0.815)。比较不同年代bEOS相关复合指标对ECRSwNP的预测价值无统计学差异(|U|<1.96,P>0.05)。结论bEOS相关复合指标对ECRSwNP有中度预测价值,bENR的预测价值最高,且随炎症浸润程度无改变。
- 高雅丽王威清吕威
-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嗜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