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金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硝化
  • 7篇包埋
  • 6篇厌氧
  • 6篇厌氧氨氧化
  • 6篇反硝化
  • 6篇氨氧化
  • 3篇亚硝化
  • 3篇水处理
  • 3篇流离
  • 3篇鲍尔环
  • 2篇驯化
  • 2篇厌氧氨氧化工...
  • 2篇厌氧氨氧化菌
  • 2篇氧化菌
  • 2篇渗滤
  • 2篇渗滤液
  • 2篇脱氮
  • 2篇培养驯化
  • 2篇晚期垃圾渗滤...
  • 2篇污泥

机构

  • 14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作者

  • 14篇曾金平
  • 8篇李军
  • 5篇李军
  • 5篇陈光辉
  • 5篇邓海亮
  • 5篇张伟光
  • 4篇卞伟
  • 4篇王秀杰
  • 4篇张彦灼
  • 3篇李芸
  • 2篇张晶
  • 1篇张月雷
  • 1篇李文静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建设科技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9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氮比对包埋颗粒反硝化过程中亚氮积累的影响
2017年
为了探讨碳氮比(ρ(C)/ρ(N))在反硝化过程中对于亚氮积累的影响,采用乙酸钠为碳源,在序批式实验中,通过控制进水碳氮比来研究反硝化包埋颗粒在反应过程中亚硝态氮积累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不同的碳氮比条件下均出现亚硝态氮积累现象,且亚硝态氮积累率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碳源充足(碳氮比为4.0~6.0)时,亚硝态氮积累率在30 min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降低,反应结束时在碳氮比为4.0条件下仍有亚氮积累;当碳源不足(碳氮比为2.0~3.0)时,亚硝态氮的积累率在120 min达到最大,而后基本维持不变,说明可以通过控制碳氮比和反应时间来获得稳定的亚硝态氮积累.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还原速率随着碳氮比的增加而逐步升高,而亚硝态氮的最大积累率与积累速率随着碳氮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碳氮比为4.0时亚硝态氮的积累率和积累速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40.8%和24.46 mg/(L·h),说明碳氮比对亚硝态氮的积累有显著影响.
李军曾金平陈光辉邓海亮李芸张彦灼李文静
关键词:反硝化碳氮比
一种利用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包埋颗粒进行联合脱氮的方法及装置
一种利用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包埋颗粒进行联合脱氮的方法及装置,属于污水领域。将分离的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利用水性聚氨酯(WPU)材料分别进行包埋,把反硝化包埋颗粒置于流离球中,厌氧氨氧化包埋颗粒置于鲍尔环内或漂浮水中,两...
李军张伟光曾金平王秀杰
不同初始pH值下反硝化包埋颗粒的动力学特性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批式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pH值下反硝化包埋颗粒在反应过程中NO_2^--N、NO_3^--N、TN和pH值的变化规律,并探究了反硝化包埋颗粒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进水NO_3^--N为30mg/L,反应温度控制在30℃,C/N比为6,反应周期为5h条件下,反硝化污泥经包埋后经过2周的适应性培养即表现出很好的反硝化性能,不同的初始pH值下,反硝化过程中NO_3^--N的去除主要在0~lh内,NO_2^--N的积累在1h时达到最大,同时pH值出现拐点,在1h达到最大后略有降低,这一拐点可以作为亚氮积累达到最大时的指示参数.动力学研究表明,反硝化最大比反硝化速率K_(den)出现在pH=7.5和8.0时,为2.9mgNO_x^--N/(gMLVSS·h),表明最适宜反硝化包埋颗粒的pH值为7.5~8.0,TN去除率在91.7%以上.通过硝酸盐氮的比反硝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氮的比反硝化速率的比较,可知在反硝化过程中硝酸盐氮的还原速率都大于亚硝酸盐氮的还原速率,是造成亚氮积累的原因.
曾金平陈光辉李军邓海亮王秀杰
关键词:反硝化固定化PH值
SBR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半量亚硝化稳定性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SBR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在温度为23~25℃、HRT为12.5 h、DO>2 mg/L且碱度充足的条件下,仅通过提高渗滤液进水浓度并控制进水NH_4^+-N浓度在240 mg/L左右,以及FA、FNA对亚硝酸氧化菌的协同抑制即实现了稳定的半量亚硝化,NO_2^--N/NH_4^+-N值维持在1.1~1.4之间,满足后续厌氧氨氧化进水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进水渗滤液浓度、盐度、DO对半量亚硝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进水氨氮浓度为220~300 mg/L、NaCl浓度<20 g/L、DO为2.5~3.5 mg/L可有效维持半量亚硝化的稳定性。
张伟光李军卞伟李芸曾金平阚睿哲
关键词:晚期垃圾渗滤液SBR脱氮
热冲击法实现包埋活性污泥稳定亚硝化被引量:1
2015年
亚硝化是一种节能的工艺,在处理高氨氮质量浓度和低C/N比污水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通过热冲击的方式处理包埋活性污泥,成功实现了NO2--N的积累。研究中发现,在60℃温度下热冲击10 min,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活性就将完全消失,而氨氧化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仍有一定活性。PCR-DGGE发现,热冲击后包埋颗粒内残留的NOB主要是Candidatus Nitrospira defluvii,只有当生物量达到一定值后时才能显现出硝化性能。研究还对60和70℃热冲击后的包埋颗粒进行了连续流实验,发现热冲击后的包埋颗粒均能维持稳定的亚硝化,但温度越高,达到亚硝化所需的时间越长。在维持65 d的稳定亚硝化后,反应器内开始出现NO-3-N积累,重新对包埋颗粒进行热冲击,反应器可以再次实现稳定的亚硝化。
陈光辉李军邓海亮侯爱月曾金平张彦灼
关键词:亚硝化热冲击活性污泥
一种提高厌氧氨氧化包埋颗粒活性的方法
一种提高厌氧氨氧化包埋颗粒活性的方法,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在培养驯化厌氧氨氧化种泥时向种泥中加入AHLs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然后将培养的污泥与PVA‑SA包埋剂混合,混合过程中再次加入信号分子,交联数小时后制备成PVA‑SA...
李军张晶曾金平卞伟张彦灼梁东博
反硝化包埋的关键特性及其耦合厌氧氨氧化脱氮研究
反硝化是生物脱氮中普遍存在的过程,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同时可以组成硝化-反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工艺。包埋固定化技术凭借其机械稳定性强、生物浓度高和高效率等优势,近年来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
曾金平
关键词:反硝化工艺包埋固定化
水性聚氨酯(WPU)包埋活性污泥的亚硝化反应被引量:1
2016年
以水性聚氨酯(WPU)为载体利用活性污泥制作成包埋固定化颗粒,置于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在22.5~25.5℃、DO=2.0 mg·L^(-1)条件下,逐步提高进水氨氮浓度(100~200 mg·L^(-1))驯化13 d后包埋颗粒亚硝化率(NAR)成功实现至90.98%。运行30 d后NAR保持在95%以上,小试分析表明NOB活性受抑制,亚硝化处于稳定状态。然后调节曝气量,研究不同DO对亚硝化稳定性的影响。提高DO至4.5 mg·L^(-1),NAR仍保持在83.99%,说明活性污泥经包埋固定后对DO有较好的耐受性。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反应器内包埋颗粒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包埋颗粒内接种污泥中细菌形态多样,含长杆、短杆及球状菌,随着运行的延续,细菌形态呈现了向短杆状球状转变的态势。
邓海亮李军陈光辉曾金平岳耀冬
关键词:包埋亚硝化扫描电镜
污水处理热点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国务院正式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以来.如何有效加速研发新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及如何使新技术产业化.真正回馈于污水处理行业也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本文重点分析几种新兴的污水处理热点技术.探讨污水处理新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化方向。
李军曾金平邓海亮陈光辉
关键词:污水处理行业污水处理技术水污染防治国务院
一种提高厌氧氨氧化包埋颗粒活性的方法
一种提高厌氧氨氧化包埋颗粒活性的方法,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在培养驯化厌氧氨氧化种泥时向种泥中加入AHLs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然后将培养的污泥与PVA‑SA包埋剂混合,混合过程中再次加入信号分子,交联数小时后制备成PVA‑SA...
李军张晶曾金平卞伟张彦灼梁东博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