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帆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抑郁
  • 3篇氯胺酮
  • 2篇电休克
  • 2篇休克
  • 2篇异丙酚
  • 2篇异丙酚麻醉
  • 2篇麻醉
  • 2篇氨酸
  • 2篇丙酚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丁酸
  • 1篇行为学
  • 1篇药物
  • 1篇抑郁症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闵苏
  • 5篇张帆
  • 3篇郝学超
  • 2篇罗洁
  • 2篇朱贤林
  • 2篇任力
  • 1篇陈其彬

传媒

  • 2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阿片类药物滴定及转换在癌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5年
背景阿片类药物是临床癌痛治疗常用药物之一,但其疗效、安全性个体差异较大,常需逐渐调整剂量以获最佳用药剂量。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滴定及转换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提供依据。内容比较不同的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过程中滴定、转换及爆发痛抑制应用的特点,提出存在的难题。趋向阿片类药物滴定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利于临床推广。
张帆闵苏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癌痛治疗
小剂量氯胺酮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
选取成年雄性遗传性抑郁动物模型Wistar-Kyoto(WKY)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各n=8):抑郁症组(D组)、氯胺酮剂量1组(K1组)、氯胺酮剂量2组(K2组)及氯胺酮剂量3组(K3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抑郁...
罗洁闵苏张帆郝学超任力秦佩珮
关键词:抑郁症氯胺酮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对抑郁大鼠电休克后海马谷氨酸受体亚基1和亚基2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对抑郁大鼠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后海马谷氨酸受体亚基1(glutamate receptor subunit 1,Glu R1)及亚基2(glutamate receptor subunit 2,Glu R2)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孤养与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抑郁组(A组)、ECT组(B组)、ECT+异丙酚组(C组)和ECT+异丙酚+氯胺酮组(D组)4组,每组8只;另取8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m L/kg后给予伪ECT处理;B、C、D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m L/kg、异丙酚80 mg/kg、异丙酚80 mg/kg+氯胺酮10 mg/kg后行ECT处理,上述处理连续7 d。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抑郁状态和学习记忆功能,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大鼠海马Glu R1和Glu R2及其m RNA表达。结果 ECT处理后,B、C、D组糖水偏好百分比变化均较A组和对照组明显,其中D组升高最为明显(均P<0.05);B组逃避潜伏期延长且变化值与其他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而D组逃避潜伏期缩短最为明显,其次为A组(均P<0.05);B组空间探索时间缩短且变化值均大于其他组,D组空间探索时间延长最为明显(均P<0.05)。ECT处理后,B、C、D组Glu R1表达较A组高,其中D组最高(均P<0.05);Glu R1m RNA表达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B、C组Glu R2及其m RNA表达较其余组低,其中B组最低(均P<0.05),A、D组和对照组间Glu R2及其m 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协同ECT抗抑郁效果的同时,能够更大程度地改善ECT后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Glu R1和Glu R2表达相关。
秦珮珮闵苏张帆任力郝学超朱贤林
关键词:抑郁电休克异丙酚氯胺酮谷氨酸受体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下电休克对抑郁大鼠海马p-GluR1和p-CaMKⅡ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下电休克(ECT)对抑郁大鼠海马磷酸化谷氨酸受体1(p-GluR1)和磷酸化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表达(p-CaMKⅡα)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g,2—3月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建立模型成功的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M0-4组腹腔注射异丙酚80mg/kg及氯胺酮10mg/kg复合麻醉,待翻正反射消失后行不同电量ECT(频率50Hz、正弦波、脉冲宽度0.7ms、持续1S),1次,d,连续7d。M0组两耳夹电极不通电,M1-4组电量分别为60、120、180和240mC。于建模前、建模后1d、ECT后1d行糖水偏好实验,计算糖水偏好百分比(SPP)。于建模后4d、ECT后4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取海马,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luRl、p-GluRl、CaMKⅡα和p-CaMKⅡα/的表达。结果与建模前比较,M0-4组建模后SPP降低(P〈0.05)。与建模后比较,M1-4组ECT后SPP增加,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探索时间延长(P〈0.05);M。组间ECT后S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T后,与M0组比较,M1-4组SPP升高,海马p-GluRl及p-CaMKⅡα表达上调(P〈0.05);与M2组比较,其余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探索时间缩短,海马p-GluRl及p-CaMKⅡα表达下调(P〈0.05);5组间ECT后海马GluRl和caMKⅡα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下ECT抗抑郁时可损害大鼠认知功能,其机制与调控CaMKⅡα和GluRl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秦珮珮闵苏罗洁张帆朱贤林郝学超
关键词:电休克抑郁蛋白激酶类
氯胺酮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背景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eus,RSE)发病机制不明,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大量研究发现氯胺酮对RSE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的综述RSE发病机制、氯胺酮用于治疗RSE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副作用的防止策略,为氯胺酮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内容RSE的发病机制主要与γ-氧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的变化、谷氨酸(glutamine,Glu)过量释放等有关。氯胺酮复合用药能够安全有效地终止RSE发作。趋向氯胺酮复合用药早期介入RSE的治疗可能改善其结局,其远期应用前景尚需进一步研究。
秦珮珮闵苏张帆陈其彬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氯胺酮N-甲基-D-天冬氨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