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瑞芳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阐释学
  • 1篇道家
  • 1篇道家思想
  • 1篇信心
  • 1篇熊十力
  • 1篇意境
  • 1篇诗歌
  • 1篇诗歌理论
  • 1篇诗论
  • 1篇诗论研究
  • 1篇器识
  • 1篇前后七子
  • 1篇中西
  • 1篇主义
  • 1篇自信
  • 1篇自信心
  • 1篇文学
  • 1篇文学形式
  • 1篇理学
  • 1篇立志

机构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郭瑞芳
  • 2篇李清良

传媒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试论明代前后七子的理论贡献被引量:4
2003年
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理论历来被批评为复古主义理论和形式主义理论。然而 ,他们对文学有着重要的贡献。他们发现文学形式是文学的本位特征。在关照诗歌形式的过程中 ,他们认识到情感之于诗歌的重要意义。进而以情感和形式为中心 ,提出诗歌复古主张 。
郭瑞芳
关键词:明代前后七子诗歌理论文学形式复古主义本体意义
包恢诗论研究
尽管材料有限,包恢诗论涵盖的内容却极为全面.包恢广泛吸收了唐宋以来的意境理论,于意境的超越性与张力两大特征之外,补充强调了意境的整体性,并生动概括出意境的两种表现形态.入宋以后,中国诗学的关注重心渐渐由意境的特征转向意境...
郭瑞芳
关键词:意境理学道家思想
文献传递
论朱熹对理解之蔽的认识——兼论中西阐释学理论的一项本质区别被引量:5
2003年
透过对典型个案朱熹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古典阐释学理论与西方现代阐释学同样强调,理解之蔽的存在乃属必然而非偶然,不可能在一种无蔽状态中进行理解,更不可能在理解之蔽完全去除之后才进行理解。但中国古典阐释学理论认为,理解之蔽不止是成见,而是包括了知、情、意乃至个人气质与习性等多个方面;理解之蔽也并不是构成理解者之前理解的本质成分,它只是"本心"的发见,但不能完全遮蔽"本心",使理解成为可能的根据不是理解之蔽而是"本心";正因有此"本心",理解之蔽才应该而且可以去除。是否承认理解之蔽后面还有"本心",乃是中西阐释学理论的一项本质区别。
李清良郭瑞芳
关键词:阐释学成见本心
立志说:熊十力的阐释态度论——熊十力阐释思想研究之一被引量:1
2003年
熊十力的立志说乃是一种阐释态度论,属于其修养工夫论的一部分,始于1924年,成熟于1949年。阐释态度来自于修养工夫,立志是修养工夫的入手处。熊十力强调必先立志而后可以读经,其实就是主张修养工夫与阐释态度先于阐释方法。以超越心理学意义的"本心"为基础来构建修养工夫论与阐释态度论,正是中国阐释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与西方现代阐释学的一项基本区别。
李清良郭瑞芳
关键词:熊十力阐释学器识自信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