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岩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玉米
  • 3篇机械化
  • 2篇滴灌
  • 2篇玉米丰产
  • 2篇深松
  • 2篇节本
  • 2篇节本增效
  • 2篇劳动生产率
  • 2篇机械化生产
  • 2篇机械化生产技...
  • 2篇丰产
  • 2篇丰产高效
  • 1篇性状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玉米机械
  • 1篇玉米机械化
  • 1篇玉米全膜覆盖
  • 1篇容重
  • 1篇沙地

机构

  • 8篇通辽市农业技...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通辽市农业科...

作者

  • 8篇吕岩
  • 5篇王宇飞
  • 2篇李金琴
  • 2篇肖华
  • 2篇薛永杰
  • 2篇张福胜
  • 1篇张力焱
  • 1篇李媛媛
  • 1篇吕鹏
  • 1篇姚影
  • 1篇王景峰
  • 1篇李雪峰
  • 1篇杨荣华
  • 1篇侯旭光
  • 1篇朱立国

传媒

  • 3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内蒙古农业科...
  • 2篇北方农业学报
  • 1篇现代农业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4
  • 4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通辽地区玉米机械化深松改土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对深松和浅旋耕对比试验,分析2种技术对耕层土壤含水量、容重的影响和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效果优于浅旋耕。在春季播种前和秋季收获后土壤含水量深松处理均比浅旋耕增加;0~15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不大,15~35 cm土层土壤容重深松比浅旋耕明显降低;0~40 cm根系干物质质量、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及叶面积指数在拔节期、吐丝期、乳熟期,深松处理均比浅旋耕增加。通过深松打破犁底层,提升了耕层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了根系吸收能力,达到根深叶茂、根冠协调,玉米百粒重平均提高了14.40%,产量比浅旋耕增加9.07%。
薛永杰姚影赵文生冯玉涛李金琴吕岩常立兴
关键词:玉米深松土壤含水量容重干物质
废电池浸出液对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种子发芽的影响
2013年
以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纸间发芽法,探讨了废电池浸出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废电池浸出液对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主胚根长、芽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规律一致,随着废电池浸出液浓度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各处理间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侧根数随着废电池浸出液浓度的增大有增加趋势,但在形态上表现为短缩畸形状.
施桂琴吕岩王立岩王宇飞宋德泉张福胜
关键词:种子活力
山沙两区玉米全膜覆盖技术与膜下滴灌技术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玉米全膜覆盖技术与膜下滴灌技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全膜覆盖技术生产成本低;保墒增温,抓全苗;节水;化肥利用率明显提高;省工;增产效果显著。
肖华金亚男吕岩杨荣华王宇飞潘峰李敬伟关奎
关键词:玉米全膜覆盖
沙地水稻各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回归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通辽地区沙地水稻生产上常用的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单穴产量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空粒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它性状呈不显著负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实粒数、千粒重对产量具有正向效应,而生育期、株高、分蘖数却对水稻的单穴产量具有负向效应.在沙地衬膜条件下,应选择穗长、生育期适中、千粒重大、分蘖数较少、实粒数多、株高适中的品种易获得高产.
张力焱吕岩王宇飞朱立国
关键词:农艺性状
玉米丰产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
2013年
玉米丰产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是实现玉米节本增效、提高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2012年在通辽市科尔沁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1示范地点、面积试验在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镇西艾力村进行,示范面积为133.33hm2。
吕岩
关键词:机械化生产技术丰产高效玉米劳动生产率节本增效
玉米丰产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被引量:1
2013年
玉米丰产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是实现玉米节本增效、提高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2012年在通辽市科尔沁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
吕岩
关键词:机械化生产技术丰产高效玉米劳动生产率节本增效
不同节水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节水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探索出通辽市气候条件下玉米最佳节水模式及适宜的灌水量。采用不同灌水量下无膜浅埋滴灌(SI)、普通管灌(PI)及膜下滴灌(DI)的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节水模式下的产量与节水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节水模式玉米产量排序为DI总灌水量235 mm>SI总灌水量235 mm>SI总灌水量300 mm>SI总灌水量170 mm>PI总灌水量280 mm>SI总灌水量105 mm>SI总灌水量40 mm;其中以SI总灌水量235 mm为最佳模式,播种至成熟期总需水量为505.2 mm,与PI相比节水45 mm,节水率达到16.07%,与DI相比减少了地膜使用,实现零污染。
李金琴王宇飞侯旭光李媛媛陈杰辉李雪峰吕岩
关键词:玉米需水量
西辽河平原灌区农田土壤深翻深松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采用深翻和深松两种耕作方法对西辽河平原灌区农田土壤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翻和深松均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对降水的蓄水、保水能力,改善根系生长的环境条件,促进根系生长,使根干重显著增加,产量得到提高.
肖华金亚男张福胜吕鹏王宇飞吕岩薛永杰王景峰
关键词:灌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