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骨折
  • 1篇胸部
  • 1篇胸部创伤
  • 1篇旋后外旋型
  • 1篇血浆
  • 1篇血浆细胞
  • 1篇入路
  • 1篇身高
  • 1篇盆骨
  • 1篇腓骨
  • 1篇踝关节
  • 1篇踝关节骨折
  • 1篇外侧入路
  • 1篇内固定
  • 1篇内固定术
  • 1篇内固定术治疗
  • 1篇颈部
  • 1篇后外侧
  • 1篇后外侧入路
  • 1篇急救

机构

  • 3篇南通市第二人...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3篇施辉
  • 2篇李卫华
  • 2篇季磊
  • 1篇吴寒
  • 1篇袁皓杰
  • 1篇施沈平
  • 1篇王永
  • 1篇汪玉海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与胸部创伤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lFNγ)与胸部创伤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选胸部创伤患者72例,分为感染组25例、非感染组47例,监测血浆IL-1β、IL-4、IL-8、TNFα、LFNγ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感染组血浆IL-1β、IL-4、IL-8、TNFα、LFNγ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出现呼吸困难发生率为36.00%,有咯血症状为48.00%,肺不张为48.00%,血氧分压(PaO2)<60mm Hg为24.00%,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28.00%,而非感染组分别为18.15%、31.91%、8.51%、10.64%、6.38%,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感染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IL-1β、IL-4、IL-8、TNFα、LFNγ水平与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合并感染具有极高相关性,对此类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监测血浆IL-1β、IL-4、IL-8、TNFα、LFNγ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和评价疗效。
袁皓杰施辉吴寒施沈平
关键词:白介素-1Β白介素-4干扰素Γ胸部创伤
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2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经腓骨入路(TA)组和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组,每组60例。TA组年龄42.50±6.58岁,男女比例为38/22,给予TA内固定术;TPA组年龄42.82±6.61岁,男女比例为36/24,给予TP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术后康复、踝功能、并发症、骨折愈合等情况。结果:TPA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PA组骨折愈合、踝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腓骨入路比较,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更佳,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季磊汪玉海李卫华施辉钱文彬冯爽
骨盆骨折脊柱骨折的急救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骨盆骨折脊柱骨折的急救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背板、第三背板和颈部套,所述第一背板的上方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上方连接有第二背板,所述第一背板的下方中间位置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三背板固定于连接杆的下方,所述第二背...
季磊姚婧李卫华王永施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