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培
- 作品数:10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
- 2015年
- 题在学习“小数乘小数”这一内容后,练习中出现了这样一题:1请根据积的小数位数,确定因数的小数位数14×23=3.32315×12=3.
- 段培
- 关键词:老师小数
- 再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被引量:1
- 2022年
- 作为一名《中小学数学》(小学版)的忠实读者,刚工作开始她就一直陪伴着我的成长。最近,重新翻阅过往期刊,当看到2008年第3期乔斌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与思考》和同年第9期周吉老师《由一道习题引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两篇文章后,我也深有感触。笔者认为,数学思想作为一种“隐性知识”,总是融合在具体的“显性知识”中,学生不易领悟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数学思想方法浸润在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渗透和熏陶,由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 段培
- 关键词: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春风化雨数学思想和方法润物无声
- 从一道判断题说起
- 2016年
- 在一次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检测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
- 段培
- 关键词:判断题期末复习下学期
- 也谈“外化算理,内化算法”——“小数乘整数”教学思考
- 2013年
- 有幸读了《中小学教学》(小学版)2012年第12期徐宏臻老师的01"化算理,内化算法》一文,深有同感。现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考,略呈拙见,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 段培
- 关键词:教学思考算理内化外化整数小数中小学教学
-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 2010年
- 教材内容:苏教国标本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四方面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并有一定口算能力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现实情境呈现个位上乘积满10需要向十位进位的算式,
- 段培
- 关键词:教学设计两位数教材内容口算能力教材分析现实情境
- 小学数学“主题图”使用现状与策略
- 2017年
- "主题图"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反映学生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带着浓浓的生活情境的图画。作为教材中的主题图,在选择和呈现时也是尽可能预设着一定的教育情境和教学对象,但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所面对的教育情境又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等主观因素也会影响着学生对主题图的选择和接纳。因此,
- 段培
-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教育情境教材文本苏教版教材算理
- 情境创设,从教学需要走向儿童视角
- 2021年
- 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有意义的情境,既能提高学生的求知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又能使抽象的、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立体、生动,充满艺术性。因此,创设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成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标配”。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能体现其教学价值?这是一线教师绕不开的话题。
- 段培
- 关键词:情境创设
- “三面围法”真的很难吗——再议有关“一面墙”的问题
- 2014年
- 苏教版教材六(下)总复习单元中有这样一道题(第102页11题):11.用16根1米长的木条靠一面墙围一块长方形菜地。怎样围面积最大?小组合作,用16根小棒围一围,算一算,把结果填入下表。如果用24根这样的木条来围,怎样围面积最大?在备课中,感觉此题似曾相识,作为《中小学数学》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我翻阅了以往所订的杂志,竟然发现有7篇文章对这类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仔细读来,深受启发。
- 段培
-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面墙列表法最近发展区
- 从一道课本思考题谈教学起点
- 2021年
- 苏教版教材四下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六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用0、1、2、3、4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是哪两个数?要使乘积最小呢?换五个数字,再试一试。教师教学用书中建议,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尝试与调整的策略找出答案。解题时,可以这样思考:要使这五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相乘的积最大,就要把较大的数字尽可能地放在高位上,所以两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字应该分别是3和4,而左起第二位上的数字应该分别是1和2。
- 段培
- 关键词:教师教学用书苏教版教材教学起点思考题两位数
- 用新思维关注计算教学
- 2008年
- 一、重视算理与算法的渗透——本质课改前,有些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掌握计算方法,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不必再费工夫去理解算理,对算理教学一带而过。殊不知,理解算理和抽象算法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算理是指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
- 段培
- 关键词:算理计算方法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