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锋
- 作品数:19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通市教育局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默默地付出,潜藏的爱——读《一株紫丁香》
- 2009年
- 《一株紫丁香》是滕毓旭的一首儿童诗,原作题为《窗前,一株紫丁香》,刊于1985年第18期《新少年》。近些年,这首诗被收入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但不同的版本在文字上均有所改动,且不尽相同,本文以人教版为基础,联系苏教版,参照原作,试析这首诗的情味。
- 刘卫锋
- 关键词:《一株紫丁香》儿童诗原作情味
- 把脉“被生病”的语文教育——一种语文教育改革论的分析与思考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就媒体上一些改革语文教育的言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着重辨析了“儿童本位”的语文教育改革“良药”的开方过程,并就儿童本位的教育主张和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等话题,提出了语文教育改革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依据教材创生课程经验不能漠视教材本身的规定性的观点。文章反思了媒体与教育“被生病”的现象,提出教育者应审慎地表达教育理想,增强“专业性”。强调语文教育改革应缘自教育内部的目的,并注意不断优化和调整,同时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
- 刘卫锋
- 关键词:语文教育
- 充满欢乐的纯真年代——读张继楼的组诗《童年的水墨画》
- 2009年
- 张继楼《童年的水墨画》(组诗)是人教版五下第9课《儿童诗两首》之一,包括了三首小诗,每首小诗着力营造童年闲暇的一个片断,分别以“街头”“溪边”“江上”为题,最终整合成“童年的水墨画”长卷。每部分均有一个共同的字眼“笑”,使“读书之乐、垂钓之乐、戏水之乐”更加鲜明。通篇洋溢着快乐的情感基调,表现了纯真年代的儿童极富情趣的闲暇生活。
- 刘卫锋
- 关键词:组诗纯真欢乐闲暇生活情感基调
- “学校发展教师”的区域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教师发展示范校建设为例
- 2018年
- 学校应当为教师的专业提升创设各种条件,促进教师发展。江苏省南通市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和尊重基层工作创新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通过制度设计,引领学校把"促进教师发展"作为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
- 刘卫锋
-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发展教师队伍建设
- 低年级补充阅读“怎么教”-从一次小学语文优课评比活动说起
- 2015年
- 2015年6月2日至3日,首届南通市情境教育实验学校小学语文优课评比活动在南通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举行,来自全市的11位教师登台执教。教学内容为李吉林情境教育重要成果《小学语文新补充读本》(一年级上下册、二年级上下册)中的自选课文,要求能联系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现情境教育结构优化与“识字、阅读、说话三线同时起步”的理念。
- 刘卫锋
-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低年级情境教育
- 李庾南:为教育而生的师者楷模
- 2020年
- 1957年8月,一位年仅17岁的姑娘走上了讲台,执教数学并担任班主任。她虚心向老教师求教,认真备课、上课,以“大姐姐”的身份和学生打成一片……从此,她再也没有离开学校和这份工作!1989年,她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奖章”。2010年,她创造了“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 刘卫锋
- 关键词:楷模教书育人敬业李庾南
- 在回望中前行:谈当代苏派小学语文建设被引量:1
- 2013年
- 苏派小学语文是“苏派教学”和“苏派研究”的重镇。当代苏派小学语文建设要始终牢记“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围绕“提高质量”,把整体提升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再造苏派小学语文建设大有作为的新十年,“回望”根深叶茂的苏派小学语文传统是必修课:回望语文教学重大本质问题的探求之路.坚守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立场;回望老一辈名师对有效语文教学的探索,建设高效课堂;回望苏派语文的学校教研传统,建构研修共同体;回望江苏名家的教材编纂经验,建设语文课程;回望儿童教育家的成长历程,砥砺专业精神,把学生的发展永远放在第一位。
- 刘卫锋
- 文本细读:关注智性表达
- 2009年
- 文本是语言的艺术品,作者贴切而最具表现力的创造性表达,笔者名之为“智性表达”。对课文这一承载教育功能的特殊文本中的智性进行辨识、探究、品味,揭示作者的文心与智慧之所在,可以全课文之神采,充分展示课文的魅力及作者的才情;同时可以增长师生的智慧,提升思维和审美水平,增强表达的创新意识。
- 刘卫锋
- 关键词:文本细读智性教育功能审美水平艺术品表现力
- 建构有质量的儿童“读经”课堂——兼评郭初阳的读经课《弟子规·入则孝》
- 2012年
- 郭初阳的《弟子规》课堂实录(见2011年第8期《人民教育》),为我们从教学的角度探讨有质量的“读经课(堂)”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
- 刘卫锋
- 关键词:《弟子规》课堂实录读经儿童
- 语文教育教学应该“接着讲”
- 2011年
- 文化理性催生专业自觉“接着讲”
陈四益在2011年第3期《读书》杂志《炒概念》一文中写道:“概念炒作似乎已经侵入经济、政治领域。概念满天飞,口惠实不至。一批概念炒过就再来一批……”当前在教育领域,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炒概念”的形式主义倾向呢?仅以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而言,曾几何时,所谓“新概念、洋概念”借着新课改漫天飞舞。
- 刘卫锋
-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学概念炒作形式主义倾向教学研究论文文化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