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
-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与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 2021年
- 结直肠癌是比较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1],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种疾病在发达国家常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结肠癌早期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2]。但常规体检很难发现异常,结肠癌早期诊断的效果并不理想。
- 姚远唐孝良陈永乐吕高波王亚儒
- 关键词:常规体检结直肠癌早期预后临床价值研究
- NLR、FIB和Pgp1评估结直肠癌预后的价值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纤维蛋白原(FIB)和癌组织P-糖蛋白1(Pgp1)对结直肠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2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经AJCC第七版肿瘤分期指南诊断的Ⅰ期或Ⅱ期的结直肠癌患者,且均术后留取癌组织病理标本,随访5年。以是否发生终点事件为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分别统计NLR、FIB和Pgp1评估结直肠癌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多因素Cox回归显示病理类型、术前肠梗阻、术后并发症、Pgp1、NLR及FIB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IR联合FIB的AUC面积相对最高。NLR联合FIB可提高结直肠癌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79%。结论 NLR联合FIB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敏感性高于3者单独检测,临床上可先通过联合检测提高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及时制定精准的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唐孝良王亚儒姚远吕高波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结直肠癌预后
- 不同手术方式对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结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肺部感染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1天,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及CD4+/CD8+与术前1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D3+、CD4+与术前1天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的CD3+、CD4+、CD8+、CD4+/CD8+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对照组的CD3+、CD4+与术前1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CD3+、CD4+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及3天,2组患者的CRP及补体C3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对照组患者的CRP及补体C3较观察组患者变化显著,P均<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患者的对免疫功能及组织损伤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亚儒唐孝良陈永乐王世霞姚远李晶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免疫功能炎症因子
- 乳酸杆菌对顺铂在大肠癌小鼠抗肿瘤作用中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乳酸杆菌在大肠癌小鼠中对顺铂的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顺铂组和乳酸杆菌+顺铂组。对照组细胞不进行任何处理;顺铂组细胞培养基中添加5.0μmol/L顺铂;乳酸杆菌+顺铂组细胞使用Transwell小室进行培养,下室接种SW620细胞,上室接种乳酸杆菌,培养基添加5.0μmol/L顺铂。分别于处理0、12、24、36、48 h后,采用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处理48 h后,采用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周期。取30只6~8周龄Balb/c小鼠,通过腋下皮下注射人大肠癌细胞系SW620建立大肠癌荷瘤模型,然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顺铂组和乳酸杆菌+顺铂组。顺铂组小鼠腹腔注射顺铂治疗,乳酸杆菌+顺铂组腹腔注射顺铂和乳酸杆菌灌胃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2周后,安乐死各组小鼠以获取外周血和肿瘤组织,比较肿瘤组织大小及各组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率。结果在体外,与顺铂组相比,乳酸杆菌+顺铂组大肠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乳酸杆菌+顺铂组大肠癌细胞G0/G1和G2/M期细胞比率显著下降,而S期细胞比率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内,与顺铂组相比,乳酸杆菌+顺铂组大肠癌细胞荷瘤小鼠肿瘤组织重量和体积均显著降低,外周血CD4^(+)细胞比率均显著上升,并且CD4^(+)/CD8^(+)比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杆菌可以在体内增强顺铂对大肠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协同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凋亡,以及增强大肠癌小鼠免疫功能有关。
- 姚远吕高波闵卫利
- 关键词:小鼠大肠癌乳酸杆菌顺铂抗肿瘤
- 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相关腹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宝鸡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0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其中79例术中行腹腔内吻合(内吻合组),另131例术中行腹腔外吻合(外吻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等)以及术后腹腔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吻合组比较,内吻合组术后腹腔感染(伴吻合口瘘)[13.9%(11/79)vs 1.5%(2/131)]、腹腔感染(不伴吻合口瘘)[10.1%(8/79)vs 0.8%(1/131)]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呼吸系统感染[1.3%(1/79)vs 3.1%(4/131)]、泌尿系统感染[2.5%(2/79)vs 0.8%(1/131)]、手术切口感染[1.3%(1/79)vs 3.1%(4/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采用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相比虽然有着相同的手术效果,但有升高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可能性。
- 唐孝良王亚儒姚远
- 关键词:结肠切除术腹腔感染
- 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后患者生存状况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后患者生存状况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并接受原发病灶切除术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对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2%、67.8%及50.3%;中位生存时间为(22.9±5.5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形态学分型、原发肿瘤T分期、原发肿瘤N分期、原发病灶手术方式、肝转移时间以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方式等6个临床因素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病灶切除后患者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原发肿瘤形态学分型、原发病灶手术方式以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方式(P<0.05)。结论:原发肿瘤形态学分型、原发病灶手术方式以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方式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早期明确诊断与手术治疗,并对肝转移灶局部设定合理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生存状况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王亚儒唐孝良陈永乐王世霞姚远闫平权李晶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因素
- 白芍总苷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便秘大鼠胃肠功能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与研究白芍总苷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便秘大鼠胃肠功能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3组-模型组、柳氮磺砒啶组与白芍总苷组,所有大鼠均建立了便秘模型。建模成功后模型组、柳氮磺砒啶组与白芍总苷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柳氮磺砒啶400 mg/kg、白芍总苷25 mg/kg灌胃,连续治疗21 d。检测3组大鼠2 h大便数量与湿重,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与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与IL-17含量,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柳氮磺砒啶组与白芍总苷组大鼠的2 h大便数量与湿重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芍总苷组大鼠高于柳氮磺砒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柳氮磺砒啶组与白芍总苷组大鼠的DAI评分与CMDI评分、血清IL-10与IL-17含量、结肠组织Wnt与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芍总苷组大鼠低于柳氮磺砒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在便秘大鼠的应用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并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胃肠功能,缓解便秘症状。
- 吕高波姚远王亚儒
- 关键词:便秘白芍总苷胃肠功能
- 复方肠泰联合FOLFIRI方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 观察复方肠泰联合FOLFIRI方案化疗与单纯FOLFIRI方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97例患有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FOLFIRI方案化疗方案基础上加服复方肠泰水煎剂;对照组,单纯接受FOLFIRI方案化疗。对96例患者追踪2个月,观察并比较患者的疗效、体力状况、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FOLFIRI方案化疗基础上加服复方肠泰水煎剂治疗后,患者经中医症候评定疗效评价方面与单纯FOLFIRI方案化疗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患者体力状况、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单纯FOLFIRI方案化疗(P<0.05);在化疗所引发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等部分毒副反应发生率方面低于单纯FOLFIRI方案化疗组(P<0.05)。结论 复方肠泰联合FOLFIRI方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不仅可以起到化疗增效的作用,而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体力状况,降低化疗引发的毒副反应,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陈永乐姚远
- 关键词:FOLFIRI晚期结直肠癌化学治疗中医治疗
- RhoC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RhoC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转移浸润、分化程度和疾病复发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hoC蛋白在2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在肿瘤的分级分期、转移浸润、分化程度和疾病复发等方面的差异。结果Rho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的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T3+T4浸润和复发病例中显著增高,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家族史、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oC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转移、浸润存在相关性,并且可能成为结直肠癌预后的评价指标。
- 陈永乐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