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颖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卫生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米粒
  • 5篇纳米粒
  • 4篇蛋白
  • 4篇肝癌
  • 3篇乳糖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肝癌细胞
  • 3篇阿霉素
  • 3篇阿霉素纳米粒
  • 3篇癌细胞
  • 3篇白蛋白
  • 3篇半乳糖化
  • 3篇半乳糖化白蛋...
  • 2篇侵袭力
  • 2篇细胞株
  • 2篇肝癌细胞株
  • 2篇癌细胞株
  • 1篇单纯疱疹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 3篇卫生部

作者

  • 8篇张阳德
  • 8篇孙颖
  • 3篇李浩
  • 3篇龚连生
  • 3篇黄秋林
  • 2篇翟登高
  • 2篇田步宁
  • 1篇席浩
  • 1篇李玉坤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体对外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研究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电镜下的形态学观察,DNA电泳以及MTT法检测杀瘤活性。结果形态出现明显改变,电镜证实出现细胞凋亡;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联合磁场(MADM-NP+M)组和半乳糖化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Gal-ADM-NP)组抑制率及半数抑制率剂量相似(P>0.05),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Gal-MADM-NP+M)组抑制率明显提高,半数抑制剂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联合磁场、半乳糖化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都具有明显抑制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对人肝癌细胞杀伤作用较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及半乳糖化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组为强,作用机制可能与半乳糖配体的特异性介导和人肝癌细胞上半乳糖受体的识别内吞作用及联合外磁场有关。
张阳德李浩李玉坤龚连生黄秋林孙颖席浩
关键词:肝癌细胞杀伤药理实验
一种新型的非病毒基因转运载体——纳米粒基因转运体被引量:2
2003年
张阳德孙颖
关键词:纳米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2年
孙颖张阳德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
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对肝癌细胞株HepG2侵袭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半乳糖化磁性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Gal-MADM)对肝癌细胞株HepG2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应用Gal-MADM于HepG2细胞,并设A组:RPMI 1640对照组、B组:普通盐酸阿霉素(ADM)组、C组:磁性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联合磁场(MADM+M)组、D组:半乳糖化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Gal-ADM)组、E组:Gal-MADM联合磁场(Gal-MADM+M)组。药物作用后以β-actin基因作为参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蛋白酶(C)B mRNA的表达差异,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体外侵袭力的变化,并用裸鼠肝癌皮下转移模型检测对体内侵袭力的影响。结果Gal-MADM作用HepG2肝癌细胞后CB mRNA表达降低较其他各组更为明显且有显著性,侵过小室滤膜细胞数目减少于其他各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裸鼠肝癌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1)。结论Gal-MADM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的侵袭力的作用较ADM、MADM和Gal-ADM为强。
张阳德李浩田步宁龚连生孙颖黄秋林翟登高
关键词:侵袭力HEPG2白蛋白阿霉素肝癌细胞株纳米粒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基因载体的制备及相关性质的体外研究(英文)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优选制备可载带质粒DNA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PBCA -NPs)的工艺条件 ,并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用乳化聚合法制备PBCA -NPs,采用正交实验法 ,以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 (AFM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来确定最优化的制备条件。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后连接质粒DNA ,并分析PBCA -NPs及CTAB修饰的PBCA -NPs的细胞毒性效应、DNA装载效率、PBCA -NPs -DNA抗超声破坏和抗DNaseI的降解作用及其在体外的基因转染能力。结果 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 ,PBCA -NPs粒形圆整 ,大小均匀 ,平均粒径 10 6nm。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装载量达 93%。该纳米粒能显著提高质粒DNA抵抗核酸酶降解和超声波剪切的能力。细胞转染实验表明 ,该纳米粒传递质粒DNA进入HepG2和 3T3细胞的效率较高。结论 利用该制备工艺生产出的具备良好生物学特性的PBCA -NPs是基因转运和基因治疗中极具应用潜力的非病毒载体。
张阳德孙颖
含HSV-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英文)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构建AFP增强子CMV启动子调控下的HSV -TK真核表达质粒用于肝细胞癌的靶向基因治疗。方法 采用PCR方法从HepG2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AFP基因增强子最小的功能片断 ,插入pcDNA3.1-LUC质粒的BglII位点 ,从而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pAFP -LUC。HSV -TKcDNA全长序列替换pAFP -LUC质粒中EcoRI位点的LuciferasecDNA全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pAFP -TK。质粒 pAFP -LUC采用脂质体法转染AFP阳性的肝癌细胞系HepG2及AFP阴性的非肝癌细胞系HeLa ,用Luciferase分析试剂盒分析Luciferase的表达情况。结果 PCR扩增所得AFP增强子片段的长度和序列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DNA测序得到证实。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PCR方法证实质粒pAFP -LUC中插入的AFP增强子大小、位置及方向均正确。酶切后凝胶电泳分析证实HSV -TK已成功地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中。Luciferase报道基因的表达受AFP增强子的调控 ,在AFP阳性肝癌细胞HepG2中高效表达 ,而在AFP阴性的HeLa细胞中表达很低 ,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AFP增强子CMV启动子调控的HSV -TK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HepG2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为肝细胞癌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张阳德孙颖
关键词:HCC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丙氧鸟苷GCV
肝癌自杀基因治疗研究新进展被引量:7
2003年
张阳德孙颖
关键词:肝癌自杀基因基因治疗
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对肝癌细胞株侵袭力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对肝癌细胞株HepG2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于HepG2细胞,并设A组:RPMI-1640对照组、B组:普通盐酸阿霉素组(ADM)、C组:磁性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联合磁场(MADM+M)组、D组:半乳糖化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Gal-ADM)组、E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联合磁场(Gal-MADM+M)组。药物作用后以β-actin基因作为参照,半定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athepsin B-mRNA的表达差异,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体外侵袭力的变化,并用裸鼠肝癌皮下转移模型检测对体内侵袭力的影响。结果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作用HepG2肝癌细胞后Cathepsin B-mRNA表达降低较其他各组更为明显且有显著性,侵过小室滤膜细胞数目减少于其他各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裸鼠肝癌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1)。结论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的侵袭力的作用较阿霉素、磁性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和半乳糖化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为强。
张阳德李浩田步宁龚连生孙颖黄秋林翟登高
关键词:肝癌药物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