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毅

作品数:15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航空工业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出血
  • 6篇脑出血
  • 6篇高血压
  • 5篇预后
  • 5篇高血压脑出血
  • 3篇微创
  • 2篇定向软通道
  • 2篇血肿
  • 2篇硬通道
  • 2篇再出血
  • 2篇再出血率
  • 2篇手术
  • 2篇疗效
  • 2篇开颅
  • 2篇基底
  • 2篇CT定向
  • 2篇病死率
  • 1篇修补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减压

机构

  • 15篇航空工业中心...
  • 1篇齐齐哈尔市第...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张毅
  • 13篇潘海鹏
  • 11篇张波
  • 8篇穆苍山
  • 8篇杨凯
  • 3篇韩晓涛
  • 2篇徐金山
  • 2篇陈红伟
  • 2篇吴茂春
  • 1篇关宇欣
  • 1篇郑洪波
  • 1篇周琦
  • 1篇周庆明
  • 1篇吴莎莎

传媒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癌症进展
  • 1篇2015北京...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方法:对以外伤后头痛头晕症状明显为主诉,3d内症状无明显缓解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结合体征及头颅CT检查结果行腰穿检查。结果:头颅CT提示脑皮质点片状高密度影及脑池、脑沟高密度影及可疑脑池、脑沟高密度影患者腰穿结果均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头晕症状明显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行腰穿90%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无论是否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或脑膜刺激征,头颅CT提示脑皮质点片状高密度影及脑池、脑沟高密度影及可疑脑池、脑沟高密度影患者均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头痛头晕症状明显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3d内症状无明显缓解的患者要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刺激征表现可不明显。
周庆明穆苍山杨凯潘海鹏韩晓涛张毅张波吴莎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
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情况及血免疫指标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情况以及免疫功能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6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n=55)和未感染组(n=305)。统计分析患者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IgG、补体3(complement 3,C3)、C4对患者的影响。结果360例脑卒中患者中男190例,女170例,年龄45~75岁,平均(60.12±4.89)岁。感染组以肺部感染为主,占比58.18%。55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7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55.26%(42/76),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比31.58%(24/76),最后为真菌,占比13.16%(10/76)。年龄,性别,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吞咽困难,糖尿病,IgA、IgG、C3及C4水平下降与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意识障碍,性别,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吞咽困难,糖尿病,IgA、IgG、C3及C4水平下降等是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意识障碍,性别,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吞咽困难,糖尿病,IgA、IgG、C3及C4水平下降等是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功能降低与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密切相关,临床应注重对患者免疫功能监测,适当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
韩晓涛赵颖张波潘海鹏张毅
关键词:脑卒中免疫功能预后
浅谈顽固性偏头痛手术治疗及其预后分析
文章探讨了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痛患者术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随访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46例偏头痛病人,回顾性分析疼痛发作部位,范围以及术中病变特征与预后相关关系.得出结论:显...
金永健穆苍山潘海鹏王东杨凯张毅张波
关键词:偏头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评价预后评估
文献传递
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6例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在CT引导下对颅内血肿进行三维定位,选定靶点后行软通道穿刺引流血肿,间断用尿激酶溶解并引流出残留凝血块。评价标准包括平均手术时间、血肿体积减少量、术前与术后GCS评分、1周内死亡率及远期随访。结果:术前与术后GCS评分平均增加4分,血肿体积平均减少35%,平均手术时间25分钟,1周内死亡率10.5%。结论:CT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易于掌握普及、定位准确、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全新手术模式,更适宜目前国内医疗条件下推广使用。
张毅陈红伟徐金山吴茂春潘海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定向软通道
血清miRNA-105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微小RNA-105(miRNA-105)的水平及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脑胶质瘤患者为脑胶质瘤组,8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miRNA-105水平,分析血清中miRNA-105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脑胶质瘤组患者血清中miRNA-105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为Ⅰ~Ⅱ级、术后2年仍存活脑胶质瘤患者血清中miRNA-105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WHO分级为Ⅲ~Ⅳ级、术后2年死亡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血清中miRNA-105的表达下调,且其水平与患者的WHO分级及不良预后有关。
韩晓涛周琦郑洪波张波潘海鹏张毅关宇欣
关键词:脑胶质瘤预后
3D打印聚醚醚酮修补材料在颅骨缺损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以3D打印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作为修补材料进行颅骨修补术的操作方法、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以3D打印聚醚醚酮作为修补材料行颅骨修补术的27例患者,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术前术后三维CT重建结果对比,27例患者颅骨缺损均修补满意,所有患者行修补术后颅骨外观均得到恢复,对美观度满意。结论采用3D打印聚醚醚酮材料进行颅骨修补方法可行,材料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穆苍山靳欢金永健王东张波张毅潘海鹏申俊峰杨凯
关键词:聚醚醚酮3D打印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
尿激酶用法用量对高血压脑出血钻孔术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研究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尿激酶溶解血栓的时间、用法、用量,对血肿3天清除率、1年后致残率的影响。方法筛选10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硬通道钻孔引流术,术后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3天平均血肿清除率治疗组为74. 30%,对照组56. 64%。一年后中、重度致残率,治疗组24%,对照组46%。结论硬通道钻孔引流术,术后尿激酶溶解血肿。血肿3天清除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常规尿激酶溶栓);1年后中、重度致残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常规尿激酶溶栓)。此方法优于常规尿激酶溶栓治疗,值得神经外科临床医生借鉴。
王东穆苍山杨凯潘海鹏张波张毅申俊峰金永健
关键词:尿激酶高血压脑出血清除率致残率高血压脑出血
硬通道技术与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 探讨硬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和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98例HIC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治疗组给予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临床疗效、血肿清除情况、再出血率及术后3个月的ADL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精神状态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MSE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46/49),高于对照组的81.63%(40/49),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均明显减少,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内治疗组的再出血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死亡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0.2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ADL评分为(2.58±0.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0.8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硬通道技术与软通道技术治疗HICH均有效,且硬通道技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穆苍山杨凯靳欢王东张波张毅潘海鹏申俊峰金永健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再出血率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脑性瘫痪患儿行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后流涎症状、吞咽障碍及认知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经不同方式治疗的74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进行康复治疗的患儿37例,作为对照组,将进行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的患儿37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流涎症状、吞咽障碍、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性瘫痪患儿应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治疗,可对流涎、吞咽功能起到显著改善作用,同时可有效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穆苍山王东靳欢金永健张波张毅杨凯潘海鹏申俊峰
关键词:脑性瘫痪流涎
枕大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新选择
张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