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航空工业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交感皮肤反应和F波的检测
- 2008年
- 尹燕苏蕾徐达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传导速度皮肤交感反应F波
- 特发性震颤和痉挛性斜颈的头部震颤的临床和电生理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CD)和特发性震颤(ET)的头部震颤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7例确诊特发性震颤(ET)和15例确诊痉挛性斜颈(CD)并且具有头部震颤的患者行肌电图震颤分析研究,并探讨两种疾病头部震颤的各自特点。结果ET组平均年龄(59.58±2.78)岁,平均病程(100.94±31.46)个月,男性4例,女性13例,8例有ET家族史,头部抖动摇头型14例,点头型3例,混合型1例,17例ET患者均有手抖,2例下肢抖动,1例下颌抖动。静止震颤未引出,姿势震颤频率(7.45±0.34)Hz,负重震颤频率(7.52±0.39)Hz,头部震颤评分总分(3.39±0.22)分,平卧分数0分,站立分数(1.29±0.11)分,时间分数(2.41±0.19)分;CD组平均年龄(46.2±3.15)岁,平均病程83.2±21.79月,男性7例,女性8例,2例有ET家族史,头部抖动摇头型9例,点头型4例,混合型2例,4例CD患者有手抖,0例下肢抖动,0例下颌抖动。静止震颤频率(5.55±0.18)Hz,姿势震颤频率(5.58±0.19)Hz,负重震颤频率(5.88±0.23)Hz,头部震颤评分总分(5.67±0.33)分,平卧分数(1.6±0.16)分,站立分数(2.0±0.14)分,时间分数(2.07±0.15)分。CD的头部震颤存在感觉诡计和转颈后特定位置的震颤加重。统计学分析提示ET和CD在发病年龄、姿势性震颤和负重震颤频率、震颤评分总分及平卧分数、站立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3,0.000,0.001,0.000,0.000.0.000。结论痉挛性斜颈比较特发性震颤就诊年龄更年轻,存在静止性震颤,姿势性和负重震颤频率更慢,头部震颤评分的总分和平卧分数及站立分数均较高。并且可以存在感觉诡计及转颈后加重。
- 张洁马秀丽徐达杨琼杨晨辉孙洁刘星邢岩
- 关键词: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
- 超声检测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老年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无脑缺血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应用TCCS与颈动脉超声检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情况,观察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分析上述病变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结果单纯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8.33%、41.67%;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出率分别为29.17%和70.83%;单纯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狭窄合并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病程与无病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狭窄率为17.0%,占狭窄动脉数的58.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引发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主要因素为糖尿病病程与高血压。结论糖尿病病程和高血压是引发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用TCCS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动态直观地了解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是早期发现和筛查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重要方法。
- 马强徐达李剑
- 运用品管圈方法减少Holter检查结果的干扰率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Holter检查结果干扰率出现比率大的原因,探讨减少Holter检查结果干扰率的方法。方法前瞻性调查分析航空总医院行Holter检查患者1002例,运用柏拉图分析法结合鱼骨图解析,找出Holter检查结果干扰率出现比率大的主要原因,针对要因宣教并调整操作方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比较干预前后Holter检查结果的干扰率。结果改进措施实施后,Holter检查结果干扰率呈现明显下降,由干预前8.2%降至干预后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功能科能够达到减少Holter检查干扰率的预期目标,其活动效益关键在于长效机制和成果的保持。在目前工作基础上,针对相关活动主题,降低检查干扰率,不仅能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而且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 王虹徐娅楠赵宏段琳丽苏蕾徐达刘佳斐张艳荣魏秀红
- 关键词:HOLTER品管圈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