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注射用胰蛋白酶联合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治疗老年脑卒中后Ⅱ期压疮的疗效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注射用胰蛋白酶联合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治疗老年脑卒中后Ⅱ期压疮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创面血流灌注量和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8例老年脑卒中后Ⅱ期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注射用胰蛋白酶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压疮愈合评分表(PUSH)、创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两组压疮创面局部血流灌注量,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与对照组(85.71%)相比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换药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PUSH评分、创面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创面血流灌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以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33、sST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胰蛋白酶联合银离子藻酸盐抗菌敷料治疗老年脑卒中后Ⅱ期压疮能有效改善患者创面血流灌注量,下调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促进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 郭小青孟阳刘倩
- 关键词:脑卒中压疮
- TUG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6例AMI患者(观察组)和86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血清TUG1的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UG1诊断AMI的价值,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TUG1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TUG1与转录因子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9(SOX9)的靶向调控关系,采用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测定TUG1过表达的人心肌细胞(AC16)的凋亡。结果 观察组血清TUG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TUG1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0%和82.14%。血清TUG1分别与cTnI(r=0.723,P=0.012)和CK-MB(r=0.603,P=0.031)呈正相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证实SOX9是TUG1的靶基因。H_(2)O_(2)诱导心肌细胞后,转染TUG1-mimic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AMI患者TUG1表达水平上升,并靶向抑制SOX9而促进心肌细胞凋亡。
- 代江娜刘倩刘霄岩
-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急性心肌梗死人心肌细胞凋亡
- 乌拉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究乌拉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 研究2020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118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59,采用乌拉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和对照组(n=59,单独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心功能、NT-proBNP水平差异、运动耐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7, 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钟搏出量(SV)均有上升,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5、3.198, 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5、2.007, 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T)均有上升,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8, 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5, P<0.05);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乌拉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较高应用应用价值。
- 张娜朱红利李雪青崔艳敏宫阳阳刘倩宋岳涵
- 关键词:乌拉地尔贝那普利冠心病心力衰竭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 2016—2019年老年AECOPD患者下呼吸道定植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究2016—2019年老年慢性肺阻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下呼吸道定植菌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2019年保定市某医院的60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痰培养鉴定结果分析其下呼吸道定植菌的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600例AECOPD患者痰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3.33%,分离出250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占比分别为60.00%、24.00%和16.00%。年龄≥70岁、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计数≥7.0×10^(9)/L和CD4^(+)T/CD8^(+)T细胞≤1.4的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比例明显升高(χ^(2)=39.647、5.462、13.810,P<0.05);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使用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20d的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比例明显升高(χ^(2)=7.743、4.373、11.079、22.906,P<0.05)。AECOPD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0岁、NEU计数≥7.0×10^(9)/L、CD4^(+)T/CD8^(+)T细胞≤1.4、糖尿病、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和住院时间≥20d。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是AECOPD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年龄、住院时间、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糖尿病史、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和机械通气均为AECOPD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
- 张兰香孙春鹏杨华王倩宋岳涵刘倩凡永军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 中药治疗毒物所致尿潴留8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0年
- 刘倩
- 关键词:并发症毒物疗效观察服毒
- 老年冠心病患者GDF-15、hs-CRP的表达及与心脏外膜脂肪厚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表达及与心脏外膜脂肪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接诊的12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设为病例组,并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GDF-15、hs-CRP、心脏外膜脂肪厚度、心外膜脂肪CT值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GDF-15、hs-CRP、心脏外膜脂肪厚度、心外膜脂肪CT值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患者血清GDF-15、hs-CRP、心脏外膜脂肪厚度、心外膜脂肪CT值水平显著低于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血清GDF-15、hs-CRP、心脏外膜脂肪厚度、心外膜脂肪CT值水平显著低于三支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示,GDF-15、hs-CRP和心脏外膜脂肪厚度、心外膜脂肪CT值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血清GDF-15、hs-CRP的表达和心脏外膜脂肪厚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用于准确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 代江娜赵晓静刘霄岩刘倩赵秋兰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生长分化因子15
- 注射用胰蛋白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Ⅲ、Ⅳ期感染性压疮的疗效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注射用胰蛋白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治疗Ⅲ、Ⅳ期感染性压疮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创面渗出液中炎症因子、创面愈合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保定市第二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6例Ⅲ、Ⅳ期感染性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联合给予rhEGF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注射用胰蛋白酶治疗,连续治疗3周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估。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使用压疮愈合评分表(PUSH)评价两组压疮愈合情况。分别于治疗1、2、3周后采集创面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比较两组局部病原微生物培养转阴率。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检测两组创面渗出液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创面愈合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3周后PUS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1、2、3周后PUSH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1、2、3周后局部病原微生物培养转阴率分别为43.40%、64.15%、96.23%,高于对照组的24.53%、41.51%、79.25%(均P<0.05)。观察组治疗1、2、3周后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创面渗出液中TNF-α、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VEGF、bFGF、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均以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胰蛋白酶联合rhEGF凝胶治疗Ⅲ、Ⅳ期感染性压疮能有效调节患者创面渗出液中炎症因子和创面愈合因子水平,加快创面愈合,�
- 郭小青刘倩孟阳
- 关键词:胰蛋白酶表皮生长因子压力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