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扩散
  • 3篇扩散加权
  • 2篇扩散加权成像
  • 2篇加权成像
  • 2篇MRI
  • 2篇MRI表现
  • 2篇磁共振扩散
  • 2篇磁共振扩散加...
  • 1篇大子宫
  • 1篇大子宫肌瘤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CT扫...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态增强成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室

机构

  • 12篇重庆市巴南区...
  • 3篇重庆市九龙坡...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2篇朱晓玲
  • 8篇范晓黎
  • 3篇吴晓莉
  • 2篇刘鲁
  • 2篇洪丽莉
  • 1篇乔旭霞
  • 1篇吴宗萍
  • 1篇何晓荣
  • 1篇陈伟

传媒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胸骨细微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胸骨细微骨折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胸部容积扫描诊断的胸骨细微骨折69例,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选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即多平面重建(MIR)、容积再现法(VR)等重组观察,并与CT横断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69例胸骨细微骨折中,横断骨折为48例(占69.6%),斜行骨折12例(占17.4%),不全性骨折9例(占13.0%)。矢状位MPR图像对胸骨细微骨折显示率为100%,冠状位显示率为84.1%,横断位显示率为62.3%。结论 MSCT的后处理技术图像可以准确地检出胸骨细微骨折,明显优于横断面图像,尤其是矢状位MPR图像可以避免胸骨细微骨折的漏诊。
先世伟朱晓玲吴晓莉何晓荣吴宗萍
关键词:胸骨骨折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高b值在诊断缺血性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高b值在诊断缺血性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的180例缺血性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入院5d内行DWI检查(扫描b值分别取3000s/mm^2、1000s/mm^2),比较两种b值条件下患侧、健侧ADC值,计算信噪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并绘制患侧ADC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AUC)。结果b=3000s/mm^2时患侧、健侧ADC值均显著低于b=1000s/mm^2时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3000s/mm^2时SNR、CNR值虽有提高,但与b=1000s/mm^2时SNR、C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1000s/mm^2时,AUC=0.607,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4.6%、61.7%、55.8%;b=3000s/mm^2时,AUC=0.856,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6.5%、77.1%、100%。结论DWI成像技术中选择高b值(b=3000s/mm^2)检查可显著提高缺血性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较敏感地发现微小病灶。
刘鲁范晓黎朱晓玲洪丽莉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MRI检查在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
2018年
目的 :分析MRI检查在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0例患者均进行MRI检查。然后观察用MRI检查诊断帕金森病的准确率。结果 :用MRI检查诊断帕金森病的准确率为90.0%(45/50)。结论 :MRI检查在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沈绪朱晓玲
关键词:帕金森病MRI检查准确率
子宫动脉CTA对巨大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子宫动脉血管成像(CTA)对巨大子宫肌瘤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全部行CT平扫增强后行子宫动脉CTA。结果均为腹部巨大包块,肿块最大径为12.4cm-253cm,平均为16.5cm,平扫均为不均匀密度肿块,增强后呈斑片状、旋涡状不均匀强化,7例B超检查不能判断其来源,5例经CT增强及MPR重建均不能完全明确其来源,而子宫动脉CTA见所有肿瘤供血动脉均为明显增粗扭曲的子宫动脉,呈包绕征。结论巨大子宫肌瘤有较特征性CT表现,多排螺旋CT子宫动脉CTA对巨大子宫肌瘤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先世伟朱晓玲陈伟乔旭霞
关键词:子宫动脉CTA子宫子宫肌瘤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与错构瘤CT征象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硬化性肺泡细胞瘤与错构瘤的CT影像学差异,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2例硬化性肺泡细胞瘤及15例错构瘤患者资料,均行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对比分析2组病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2组病例在平均年龄、发病部位及病灶最大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均无明显分叶、毛刺、血管聚集征及远处淋巴结肿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均存在瘤灶内钙化及血管贴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错构瘤瘤灶可见脂肪成分,3例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瘤灶内可见囊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后,错构瘤CT值增幅(18.6±5.7)HU,硬化性肺泡细胞瘤CT值增幅(55.8±23.1)HU,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具有良性肿瘤一般性特征,其中病灶内囊变,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具有一定特征性。
范晓黎朱晓玲
关键词:错构瘤囊变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MRI表现与误诊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的MRI表现及误诊情况,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输卵管癌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总结MRI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误诊情况。结果:本次研究20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共计癌灶24个,癌灶均在附件区,包括18例单侧发病、2例双侧发病,以腊肠型肿块为主要MRI表现。通过对囊性与实性肿块分析显示有实性肿块6个、囊性肿块18个;实性肿块MRI信号表现为稍低信号或T1WI等信号、T2WI稍高不均匀信号,实施扩散加权成像扫查则为显著高信号;囊性肿块MRI信号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则表现为实性肿块显著强化,而囊性肿块无强化。20例原发性输卵管癌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前MRI诊断符合12例、误诊8例。结论:MRI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误诊率高,但不管实性肿块还是囊性肿块均表现为腊肠型肿块,且在MRI信号上有各自的特点,为此应结合MRI表现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才能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减少临床误诊。
沈绪朱晓玲
关键词:原发性输卵管癌MRI误诊影像学表现
MRI在肝硬化背景下诊断小肝癌中联用钆塞酸二钠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为探究核磁共振(MRI)联合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对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价值,80名患者分别进行上腹部MRI及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检出小肝癌的概率、ROC曲线,以及敏感性、阴性、阳性预测值。结果显示,80例患者共检出95枚小结节,其中76枚为肝细胞癌(HCC),19枚为良性结节。MRI结合Gd-EOB-DTPA诊断出小肝癌的概率和AUC值明显高于单独使用MRI成像(P<0.05)。MRI结合Gd-EOB-DTPA的诊断小肝癌敏感性、阴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使用MRI,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Gd-EOB-DTPA增强MRI能够提高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率与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范晓黎凌茜方正朱晓玲
关键词:MRI肝硬化小肝癌
磁共振联合多种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多种功能成像(f 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癌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在常规扫描基础上,进行多种f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波谱成像(~1H-MRS)及动态增强成像(DCE-MRI)。结果乳腺癌及腋窝转移淋巴结在DWI上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减低,癌肿平均ADC值低于(0.892±0.082)×10^(-3),~1H-MRS常出现明显的复合胆碱(Cho)峰,DCE-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曲线)为流出型或平台型,剪影图能反映癌肿的血供情况。结论乳腺癌在多种f MRI检查中有各自特异性表现,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癌诊断准确性,在临床应用中有很高的价值。
朱晓玲范晓黎吴晓莉方正
关键词:乳腺癌扩散加权成像波谱成像动态增强成像
MSCT右心参数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右心室功能与年龄相关性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MSCT右心参数的变化,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6月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证实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76例,另选择同期无肺动脉栓塞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MSCT后处理技术对右心室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四腔心层面左右室短轴内径比(RVD/LVD)及截面积比(RVA/LVA)、横断面左、右心室最大短轴内径比(RV/LVLD)),对不同年龄段肺栓塞组及无肺栓塞组患者的右心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肺栓塞组患者右心室相关参数RVD/LVD、RVDW/LV-LD、RVA/LVA随年龄段的增加而增加(P<0.05);无肺栓塞组右心室相关参数不随年龄增加而变化(P>0.05)。年龄<50岁肺栓塞组与对照组患者间RVD/LVD、RVA/LVA、RV/LV-LD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50岁的肺栓塞组患者右心室相关参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栓塞组患者右心功能随年龄增加而不断降低,其中年龄≥50岁的肺栓塞组患者更容易引起右心室功能不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范晓黎朱晓玲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右心室功能年龄
嗜酸性膀胱炎的MRI表现被引量:2
2018年
嗜酸性膀胱炎(eosinophilic cystitis,E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变态反应性膀胱炎性病变[1],由Brown[2]和Palubinskas[3]于1960年首次报道。目前国内外对于EC的影像学研究仍较少,主要局限于CT和B超领域[4-5],且多为个案报道及少量病例的临床分析,诊断缺乏特征性,误诊率高[6-9]。对于EC的MRI研究鲜有报道。
朱晓玲沈绪范晓黎吴晓莉方正
关键词:膀胱炎嗜酸粒细胞增多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